APP下载

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制度改革倒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8-06-27王迪新

报刊荟萃(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来源主要是通过高考和单独招生入学的学生,随着生源日趋紧张,单独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学校的生源结构已然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相关院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为高考生“量身定做”的,无法充分展现单独招生学生的活力和特长,更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对现有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动态的调整,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性的学习服务,从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单独招生;以学习者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

一、单独招生的现状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是指高等职业院校经招生计划和招生考试管理部门批准,单独进行入学测试、单独确定入学标准、单独实施招生录取,考生参加相关院校高职单独招生测试合格后,可直接被录取,不再参加统一高考的招生办法。《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探索高等职业学校自主考试或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注册入学;探索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的具体方式”。根据这一发展规划,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对高职院校人才选拔方式展开了多元化探索。2005年,国家开始在上海三所院校开始单独招生试点。2014年9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1]。

多年以来,这项政策惠及了万千学子。但随着生源的日趋紧张,单独招生已经成为了各所院校生源大战的“前哨战”。各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招生宣传,却忽视了对单招学生的特色专门培养,多数招生院校仍然“以不变应万变”,在培养方式、育人模式上没有明显变化,这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如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考核评价、教学方法、行为养成教育等。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体现单独招生学生的特性,无法释放这部分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反而会造成错位培养。

单招学生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自律性较差等问题,但其语言表达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动手能力强、做事具有灵活性,因此,更应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根据其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未来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二、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对于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2]。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是满足受教育者多元化需求的。

(一)在人才培养理念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目的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单独招生上来的学生,总体而言,客观上在高中阶段成绩上确实不如高考学生,但在实践能力、特长优势上有其自身特点,这就需要学校量体裁衣,主动转变培养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主动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从关注教学本身转向关注其内在学习动机激发,从单纯注重知识转向注重全面发展,从标准化学习转向多样化学习。

(二)人才培养定位上,确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

传统的基于高考生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知识、轻能力,在培养目标上难以满足单独招生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而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院校不能把事先做好的“鞋子”售卖给所有的客户,要主动为不同特点的学习者提供人生出彩的平等机会,从而实现受教育者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能力本位与人文本位的统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实现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有机统一,要寻求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的最佳结合点,要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能充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

(三)实现人才培养内容、途径、方式、机制和过程的与时俱进

首先,要根据生源的类型特点,制定具有前瞻性、顾及个性、体现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其次,要及时调整课程和开发针对性教材。我国职业教育一直重视学科化、知识化和考试化,课程和教材往往体现学科、专业中心,实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就需要从学生生源类型出发,从学生自身特点着眼,建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开发和使用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教材。再次,动态调整考核评价体系。原有的人才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和僵化,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要求统一,千人一面、“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往往造成学生的同质化,学生的个性、潜能、爱好和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要建立一套充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差异化的综合评价体系。最后,教学方法的因材施教。教师从单一的授业者转向学习的指导者和管理者,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培养其会学习、会思考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结语

总之,建立涵盖所有受教育对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对现有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评价手段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关键要素的一次创新,是一向长期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需要多方面合作,多要素入手,多主体参与,多部门协同。

参考文献:

[1]高鸿,赵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研究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1):50-58.

[2]邓泽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1):36-49.

[3]董照星,袁潇.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途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2):5-9.

作者简介:王迪新(1976—),男,吉林镇赉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法律、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