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我国核心价值观及其传播改进刍议
2018-06-27石向红
摘 要:信仰和价值被接受和认同形成价值观,有的价值观是核心的。人们较易接受符合自己利益的价值观,其中有的也符合自己的长远、根本利益,甚至也符合他人利益。可把人本和科學作为我国核心价值观之一。前者以倡导对人珍惜、同情、怜悯,理解、关爱、尊重,倡导谋求人民利益、追求人类福祉,这也正契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后者倡导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倡导实事求是,讲常识而不违常理,讲逻辑而不作武断,讲证据而不靠迷信,讲辩证而不走极端,讲科学社会主义而非空想社会主义,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和特点。价值观的传播需尊重、利用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这种传播的评估需客观化。
关键词:价值观;传播;新闻
一、信仰和价值观
信仰即信而仰之,也就是极其相信、有强烈的信念,进而尊敬、仰视之。可分为一般信仰和宗教信仰,后者是对超自然、超社会事物的坚信和仰视。信仰中有相应的价值观,不同的文明、文化、宗教、主义有不同的价值观。价值是有益性及其表现形态。某人某事有价值,就是有一定的有益性,其价值大,就是有益性大。平等、自由、文明、和谐等等都是有益性的表现形态。价值衍生出是非标准,行为原则,努力方向。
信仰被接受、价值被认同,就形成价值观。有的价值观是核心的,其周围可有一系列衍生的或相关的价值观。例如以人为本,其周围的价值观包括人的平等、自由、幸福,乃至友善、敬老爱幼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有的较为核心,如“文明”、“平等”,周围相关的有“敬业”、“友善”、“公正”等。
人类有共同的需要和追求,因而有相应的共同价值。人类的需要包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爱和被爱的需要,交往、被尊重和自身价值实现的需要。人类的追求包括对这些需要的追求,对幸福的追求。人类的共同价值,正是源于这些共同需要和追求,具有对这些需要和追求的有意性,如真善美,自由、平等、以人为本。而有的东西,只具有对某一时期、某一地方、或某些人的有益性,如忠君、爱国、敬业,就只能成为一时、一地、或一些人的共同价值。
人们较易接受符合自己切近利益的价值观。其中有的也符合自己的长远、根本利益,甚至也符合他人利益,如公平、勤奋;有的则未必,如金钱至上。
二、我国的价值观
(一)曾有和今有
中华文明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信仰,如对帝王的信仰,对共和的信仰,对主义的信仰。中国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中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与此相应,中华文明的不同阶段、时期,在不同的人群中有不同的价值观。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忍,都曾是我国的重要价值,至今仍影响深广。对自由、公平、正义,我们也一直有追求,只是我们祖先没这么表述而已。
当今我国应有四个层次的价值观。一是人类的,包含人本、科学与文明;二是公民的,包含爱国、诚信和友善;三是社会的,包含平等、公正与和谐。四是国家的,包含自由、民主与法治。
(二)人本和科学
权利是人的需要得以满足、追求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应体现在价值中。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权利,唯一的绝对权。人的幸福是社会的根本目的,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总目标。可把人本——以人为本,作为我国核心价值观之一,倡导珍惜、同情、怜悯、理解、关爱、尊重、依靠人,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导谋求人民利益、追求人类福祉。这也正契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这又有助于树立和传播上述与之相关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一系列重要价值观。
三、价值观的传播
价值观的传播对国家治理和国际关系都有深远影响,值得高度重视。2014年12月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讨会,“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机制创新研究”被列入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
价值观的教育、宣传和实践活动都是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流行文化也可在某种程度上传播核心价值观,新媒体给价值观的传播带来许多机遇和挑战。这些方面已有不少文章。在此要强调的是尊重、利用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
(一)尊重、利用新闻规律
传播核心价值观,清晰明确的说理自不可少,发挥信仰的作用也是很有效的。然而事实胜于雄辩,随着科学、理性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说理和信仰都越来越需要事实的基础,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事实,对于传播、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日益重要。
这样的反映事实,正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要提高我们的新闻素养,就是对新闻及其传播媒介的认识和利用方面的素养。认识包括对新闻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的了解,对新闻传播要求和生产过程的了解;利用包括制作、发布和选择、使用方面的利用。我们价值观传播的组织领导和实施者都要学点新闻,提高新闻素养,更好地尊重和利用新闻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和外部关系之中。新闻传播的内部规律,就在新闻现象和活动的内部关系之中。如新闻的真实、新鲜、传播对象需要程度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新闻报道越是全面、客观、公正,其质量就越高,传播范围和受欢迎程度就会越大;新闻传者有把关作用,会影响新闻的客观性;新闻传播要准确具体,信息量大;简练清晰,朴实易懂;有的放矢,针对性强;以及鲜明生动、可读(或视、听)性强;新闻传播要注重社会效益;受传者的选择性注意、理解和记忆影响新闻传播的有效性。
新闻传播的外部规律,就在与社会的关系之中。包括新闻媒介对个人的影响过程,新闻媒介的社会作用和社会的反作用,新闻传媒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新闻传播的发展取决于社会需要和条件,新闻事业受制于全社会的传媒素养和新闻素养。
(二)尊重、利用传播规律
传播规律包括传出规律和接受规律。这方面现在与过去的最大不同是传播媒介的变化,主要媒介由传统媒体变为了新媒体,目前还越来越多地转向了手机媒体。这使过去的传出者主动,变为了接受者主动,过去传播思想观念的灌输方法, 在选择余地几乎无限、选择成本空前降低的移动传播时代,日益难以使其内容被选择和接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不同意见的交流、讨论乃至争论,应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要而言之,现在比以往更需要以事实为基础、为雄辩,用人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传播的评估
对传播的评估可以给了解、改进、资助、奖惩传播提供依据。过去主要对传出的数量、内容等进行统计和主观评价,然而传出了不等于被接受了、产生效果了。
现在可更多的利用对受传者的调查和大数据,进行客观化的评估,包括考察受传者对媒介及其内容的选择和使用,他们的认知度、接受度、满意度、追随度,他们的注意、认知、思想、情感、态度、行为的强化、弱化和转变。
客观评估根据调查统计和测试,听起来可靠准确,比较科学。然而调查统计和测试的每个环节,从问题设计、对象选定到实施过程、数据分析,都是由人操作和参与的,难免帶有主观的有意或无意影响。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有误,都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例如问题有诱导性,调查对象缺乏代表性,调查人员和被调查者粗心大意或弄虚作假,分析考虑不周或逻辑不严。客观评估的不当, 会以其客观、科学的面目把人骗得结结实实。因此有人说,有三种谎言:一般谎言、大谎言、调查报告,或者说未经验证的谎言、经过验证的谎言、调查报告。
尤其要防范故意而为之的不客观,利用上述可导致不客观的因素,设法拿出一个符合主观预设的结果,用以证明领导正确、工作有效等等。因此,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评估,二要由诚信度高的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例如著名高校专业团队。其他如舆情调查、国情调查等也需如此。
参考文献:
[1]郑萌萌.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传媒.2014(08).
[2]徐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有效性案例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02).
[3]倪光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01).
[4]戴木才,彭隆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2(011).
[5]何思含.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6.
[6]于今玺.自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
[7]杜裕禄,潘妍妍,段淑娜.新媒体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探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8]蔡碧珠.以平民化视角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与探索[J].东南传播.2014(11).
[9]徐寓驰.新媒体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传媒观察.2014(11).
作者简介:石向红(1989—),男,侗族,广西柳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新媒体、新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