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8-06-27何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初中物理教学

何猛

摘 要:本文从积极心理学概念入手,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作用,简要介绍积极心理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途径,旨在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初中物理 教学

在初中各个科目中,物理属于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尚未形成学习习惯及模式,此时面对难度水平较高的物理知识,学生极易出现兴趣下降的现象[1]。鉴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在教学之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物理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动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一、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积极心理学中十分注重个体的情绪与潜力,通过不断激励个体,促使个体形成强大的内在驱动力,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荣格等人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发现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干预方面具有极高的意义[2]。在初中物理教学之中,利用积极心理学方法及手段,对学生心理加以干预,帮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使学生获得物理学习的满足感与自信心。

二、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运用途径

1.初中物理角色扮演教学法

积极心理学与教学中相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教学手段过于陈旧,难以应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致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不利于学生形成物理学习兴趣与经验。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将积极心理学理论与物理教学相互结合,采用角色扮演模式进行教学,为学生设计与教学相关的角色扮演题目,学生对物理角色扮演活动的积极性与兴趣较高,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其教学效果得以保障[3]。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之中,教师应加强对教材知识的全面掌握,并充分解读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实施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学生活动中实施积极心理引导,促使学生产生物理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积极、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物理学习自信心,对学生未来的物理学习和探究起到了积极影响。例如,在“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教学之中,物理教师可根据这一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角色扮演题目,要求学生扮演电路设计工程师,为一幢房屋设计电路图,电路图中应具备若干盏电灯、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等等,同时教师也可以细化电路图内部需求,针对不同电灯采用不同方式控制。学生在这一教学活动之中,学习兴趣得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强,在角色扮演过程之中,学生能够掌握并联及串联电路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2.初中物理探索实践教学法

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明确提出,物理课堂教学应加大实践部分比例,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培养创新型实践类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因此,为凸显出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效果,教师应将物理实践教学与积极心理学相互结合,带领学生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技能,最终形成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的物理课堂教学局面[4]。在实际教学之中,物理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实践水平,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与性格特征,设计具有一定趣味性、适应性的物理实践活动,并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到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物理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物理实践活动与实验课程并不完全一致,实验课程主要针对初中物理体系中的实验环节,而实践活动则能够应用于初中物理的各个层面,无论是物理概念、公式、定理教学,还是物理理论、实验教学之中,均能广泛应用物理实践活动,教师应不断提升其实践活动设计能力与技巧,引入积极心理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物理学习动力。例如,在“运动和力”教学之中,由于“力”并不能直接通过肉眼观察而来,学生接触物理学的时间较短,难以真切感受到不同力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针对这一现状,物理教师可采用实践展现二力平衡状态,教师可要求两名体态相仿、力量均衡的学生分别站于教室门两侧,一名学生拉门、另一名学生推门,学生施加于教室门之上的力量几乎一致,此时,教室门没有发生任何位移现象。教师可向同学们介绍,这一现象被称之为二力平衡。随即,教师可要求第三名学生加入到拉门队伍中,教室门被轻易拉开,教师继续介绍,在二力平衡条件下,其中一方力有所转变将会造成物体的位移。最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上述两种力的不同情况,画出简要的平面图,通过这一形式,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到运动与力的知识,其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对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3.初中物理互利互惠学习法

积极心理学理念之中,对人类个体积极取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关注比重较大,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之中,应主要针对学生积极的情感予以重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学习和自主研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对于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在研究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基础之上,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互惠互利的学习氛围,进而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在物理教学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习水平较高的学优生与学困生建立一对一帮扶小组,引导学优生在物理学习中帮助学困生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定期要求学生针对帮扶小组情况形成书面的心得体会与成绩汇报,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同窗之间的深厚情谊,并引导学生在互相帮助的基础之上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物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形成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动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采用积极心理学各项方法培养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物理知识,进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叶长生.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探微[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2):352-352.

[2]莫茵茵.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34(6):61-62.

[3]钱冰冰.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J].新课程·中旬,2016(9):137.

[4]徐鹏海.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1):30.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初中物理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