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黄沙掩埋的西域英雄
2018-06-27莲悦
莲悦
常惠走过最长的路,就是从汉都长安到今天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乌孙国。《汉书》说,这里去长安8900里。
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乌孙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流域。从人口上看,乌孙是《汉书·西域传》中有人口记录的西域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一个,63万人让它成为西域第一大国;从地缘上看,乌孙是离汉王朝和匈奴最近的西域大国。所以,当汉王朝的势力深入西域地区,和匈奴争夺西域的控制权时,乌孙就显得格外重要。它倒向哪边,哪边取胜的可能性就更大。汉王朝经营乌孙,绕不开两个女人——和亲公主刘细君和刘解忧,也绕不开一个男人——长罗侯常惠。
常惠年輕时家境贫寒。不过,他遇到了一个不必依靠家世背景,只要自己有能力和才华就能出人头地的时代。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中郎将苏武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其时?20岁左右的常惠应募进入了使团。然而,使团在匈奴被迫卷入了匈奴内乱,导致使团成员全部被匈奴单于扣押,汉使苏武更是被流放至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牧羊。在漠北的19年,耗尽了常惠最好的年华,却没能磨灭他的雄心壮志。
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常惠归汉,被昭帝拜为光禄大夫。此后,常惠的命运便和8900里外中亚大草原上的乌孙国联系了起来。通过《汉书·常惠传》的寥寥数百字和《汉书·西域传》中零星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到,那个监护乌孙军队出击匈奴,大破匈奴右谷蠡王部,得封长罗侯的常惠;看到他调动西域诸国兵马数万,讨伐杀害了汉屯田轮台校尉赖丹的龟兹国;看到乌孙王和解忧公主为他们的儿子向汉王朝求婚,常惠护送和亲公主至敦煌;看到他领三校尉屯乌孙国都赤谷城,平息乌孙内乱……
毫无疑问,常惠是汉宣帝时期经营西域的国家战略最重要的执行者。他对乌孙的镇抚,让这个西域第一大国成为了汉王朝坚定的盟友,从而使得汉王朝将整个西域地区纳入势力范围能够顺利实现。
然而,常惠的事迹不如张骞那样波澜壮阔,引导整个国家开天辟地走向一个新世界;他甚至不如傅介子刺杀楼兰王那般惊心动魄,让人血脉贲张。所以,在这个群星闪耀的时代,我们记住了张骞,记住了傅介子,甚至记住了同常惠一样北海牧羊的苏武,却很容易将这个帮助汉王朝实现“断匈右臂”国家战略的外交家遗忘于大漠黄沙之中。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对敦煌悬泉置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这个初建于西汉时期的驿置机构中,考古工作者一共发现了2.3万多枚汉简。其中,有18枚简牍被考古工作者命名为《长罗侯费用簿》。这是一份账单,记录了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长罗侯常惠及其随员途经此地,悬泉置为招待这些吏卒置办的各种食物。
汉简的出土弥补了史料的粗略和不足。根据史料,我们只知道常惠一直辗转奔波于汉都长安和乌孙国之间,但汉简的记录却让我们能结合已有的史料大致推算出,在汉宣帝本始年间到甘露年间的20年中,常惠六出乌孙。
公元前71年,他监护乌孙军队出击匈奴,得封长罗侯;次年,他带着朝廷的金钱财帛赏赐乌孙有功贵人,并调遣西域兵马共击龟兹;乌孙王欲将王位传给自己与和亲公主刘解忧的儿子元贵靡,向汉王朝求亲,常惠于公元前61年出使乌孙,迎取乌孙聘礼;第二年,常惠护送相夫公主至敦煌,乌孙王去世,但元贵靡未能登上王位,汉廷征还公主;接下来,在五凤、甘露年间,常惠再使乌孙,立大小昆弥(乌孙王号),将乌孙国一分为二;但乌孙国内仍纷争不断,常惠奉宣帝之命,将三校尉屯乌孙国都赤谷城,平息乌孙内乱。
《长罗侯费用簿》所录,正是公元前61年,常惠前往乌孙迎取聘礼,途经敦煌悬泉置,使团成员在此停留食宿所耗。对于常惠这一次出使乌孙,旧有的史籍中没有相关记录。
出使绝域,路途遥远,往往经年累月。常惠在20年中六出乌孙,其中的艰辛可以想见。
尽管过去了两千年,但常惠们不应该被大漠黄沙所掩埋。也许,他们的目的不过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他们的付出和努力,真实地改变了国家的命运和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