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岂能“廉价化”
2018-06-27杨伟民
杨伟民
《廉价的代价》
[美]拉杰·帕特尔、詹森·W.摩尔 著
吴文忠、何芳、赵世忠 译
中信出版社
2018-3
作者从整个人类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各自然要素与社会要素被廉价化的过程,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廉价史,这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战略,并独特地提出了“世界-生态”以及生命网络这一理解历史进程和从根源上解决危机的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启发我们对人类已有发展模式做出反思,为共建美丽地球、共创美好生活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后,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向生态文明过渡。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境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我国正在大力推动的一种社会文明形态。
全面理解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需要我们用“世界-生态”思维方式,重新看待人类以及人类所处的生命网络中其他自然种类的生命和劳动,重新分析人类社会权力、生产和再生产之间的关系,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所处的世界,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走势。
目前,人类正面临多领域的灰犀牛式危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严重、恐怖主义肆虐、金融风险加剧、资源枯竭警钟长鸣、生态破坏成为全球性课题……站在“世界-生态”和生命网络的角度,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些问题的根源。
西方的工业文明史,也可以称作一部资本主义廉价史。自然、货币、劳动、关怀、食物、能源、生命,这些在资本主义形成及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的要素,其价值被廉价化。“廉价”不仅仅是低成本,它是资本主义为在其既定的生命网络中无限攫取财富而采用的一种战略、一种手法。
资本主义之所以繁荣,并非完全通过毁灭自然,而是通过驱使自然来运行,驱使其尽可能廉价地运行。我们看到,树木、水、土壤、动物和植物,以及陆地边缘的海域,都被当作了“免费的礼物”,被转变成生产的投入。自然界成了资本随需随取的储备库以及垃圾箱。
不过,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危机总是促使新的战略产生。当被“廉价化”支撑起来的工业文明发展到其每一个要素——自然、货币、劳动、关怀、食物、能源、生命全都存在危机时,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创新性与系统性的思维,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人类文明进步有两个基本关系必须处理好,一是人与人的关系,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不好,会带来社会动荡、国家衰败。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不好,同样会带来社会崩溃、文明衰退,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所以,人与自然也是命运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可讳言的是,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发展的短板,成为人民生活的痛点。要从源头上、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坎,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系统退化,并带来自然灾害频发。要补齐这块短板,治愈这一痛点,要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要改革生态文明体制,而且后一手要更硬一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三方面入手。“源头严防”的制度包括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落实用途管制,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过程严管”的制度包括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后果严惩”的制度包括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实行损害赔偿制度。
近年来,随着中等收入群体的迅速扩大,人们不仅对高品质产品的消费迅猛增长,对清新空气、清洁水源、优美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食品的安全性越來越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就是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要建设的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共创美好生活的现代化,就是对西方资本主义“廉价化”发展模式的一种纠错和修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直面全球最重要的发展难题, 回应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贡献的中国智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契合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选择。
我国近年来一直坚持不懈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积极促进沿线各国之间的产能合作、能源合作、贸易合作,将全球资本投向更多发展中国家,实现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从而摆脱贫困、缩小南北差距。“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的一条解决之道、破局之道,展示出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决心,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伟大实践。
目前世界上的很多难题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所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题的创新性和系统性思维极其重要。我们必须从整个人类历史来审视“自然-社会”系统,从而系统性地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廉价的代价》这本书,相比已有的汗牛充栋的反思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著作,独特地提出了“世界-生态”以及生命网络这一理解历史进程和从根源上解决危机的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它启发我们对人类已有发展模式做出反思,并且提出了全新的理解以及彻底替代资本主义廉价化生态体系的可能方案:通过“认识、赔偿、再分配、重建、愉悦的劳动”系统性全方位地消除剥削、压迫、暴力、不平等,让人人都有机会为改善自己的生活做出贡献,为改善周围的生态做出贡献。我建议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地球是属于全人类的,人类未来的命运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手中。我们应该为地球安全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
(作者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超越》
许涛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6
本书认为,就经济增长而言,仅仅有技术是不够的。事实上,历史上很多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前沿的国家并未因此而实现大发展。技术创新,尤其是突破型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观原动力,而市场容量则是经济增长的客观原动力。
《理论的终结》
[美]理查德·布克斯塔伯 著
何文忠、颜天罡 译
中信出版社
2018-6
本书力图摆脱传统经济理论的束缚,深入研究如何解释处于当今金融体系核心地位的人性复杂性。通过探讨20世纪经济学的历史性失败,作者提供了一个前瞻性的、新颖的、宏观的视角,以及一个更加切合实际的、更加人性的经济分析框架,来帮助防止金融系统再次崩溃。
《打造人民币离岸产品中心》
巴曙松 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5
近年来香港交易所基于新的战略定位,在互联互通、人民币离岸产品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多领域的产品创新。本书正是对这一系列创新举措的系统梳理。
《舆论》
[美]沃尔特·李普曼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常江、肖寒 译
2018-5
该书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