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智慧教室”,深化美术欣赏课教学
2018-06-26吴仕斌
吴仕斌
美术欣赏课在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發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基本以美术教师为“主体”,而学生通常落入“附属品”的行列。而《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要求,要将美术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人。“智慧教室”作为一种科技手段进入课堂,有助于改变传统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从而最终实现有内涵、有个性的美术欣赏课教学。
一、运用“智慧教室”,改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式
笔者所在的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把“智慧教室”应用作为深化教学改革和打造信息化校园的重要措施。笔者在“智慧教室”和应用研究团队的帮助下,对美术欣赏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以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欣赏课《良渚古玉》为例。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其内容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良渚古玉,继而使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围绕这一教学内容,笔者制订了本节欣赏课的教学目标:(一)初步了解良渚文化的历史、地域分布等知识,感受良渚文化玉器的特征;(二)通过对良渚文化玉器材质、色彩、造型、纹饰等特征的欣赏描述,以及利用适当的工具、材料表现良渚文化的玉器或神徽,提高审美评述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三)激发对良渚古玉的探究兴趣,培养热爱古老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传统文化和对文化遗址的保护意识。《良渚古玉》这节课不同于其他的美术课,良渚文化中的古玉器离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不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笔者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智慧教室”模式的教学设计。笔者创设了活泼有趣的互动环节,起到满足学生求知欲和激发兴趣的作用。例如:用“良渚玉器”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安排探究环节。首先,通过“智慧教室”的抢权分组,把学生分成四个组;其次,利用“智慧教室”的HiTeach互动教学系统整合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最后,将“良渚玉器”知识竞赛中提出的问题,让每个学习小组成员去思考、交流、竞答。
在各小组通过“智慧教室”分组抢答“良渚在哪里”这一问题后,笔者适时在HiTeach互动教学系统上出示“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图”,运用HiTeach互动教学系统上的书写、绘画、应用工具等功能,及时标注出良渚文化的分布区域和主要遗址。对于良渚古玉器的代表文物,第三小组则抢答列举了神人纹玉琮王、十二节玉琮等。他们是这样描述神人纹玉琮王的:“玉琮王”高8.8厘米、外径17.6厘米,是已知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重、最大、做工最精美的一件玉器。
本节欣赏课,运用“智慧教室”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良渚古玉》积极性,也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知识竞赛运用了“智慧教室”独有的随机挑人、抢权回答、计时讨论、小组点赞等功能,使学生不仅有效地掌握了良渚文化的特征、分布情况、主要遗址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古玉器,而且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具体的神人兽面纹饰。这种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的潜能,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在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热爱古老文化的情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对文化遗址保护的意识。
二、借助“智慧教室”,丰富美术欣赏课的课程资源
“智慧教室”所提供的信息技术,还可以较好地丰富美术欣赏课的课程资源。很多美术欣赏课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甚至与当前所处的地域和时代背景有些格格不入,这时就可以通过“智慧教室”适时恰当地引入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对美术欣赏课进行有益补充。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把美术欣赏课中的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实现课程生活化、区域化、乡土化。
以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9课《中国漆器》为例。笔者根据《课标》理念,运用“智慧教室”的相关工具进行开放式教学,从学生自主角度进行个性化欣赏,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笔者首先将新石器时期河姆渡文化的漆器代表木胎朱漆碗、战国最美的漆乐器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北魏时期的人物故事图彩绘漆屏风(局部)、元代雕漆的栀子纹剔红盘、现代福州仿马王堆纹饰工艺六方瓶脱胎漆器、现代厦门龙纹漆线雕挂件,这六件代表性漆器图片打印好,分发给各学习小组,让各小组成员进行自主分工,搜集和整理漆器的相关资料。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笔者再抛砖引玉引导学生欣赏,提出有效问题让每个学习小组成员思考、互相交流。
在这个搜集、整理、抢答、阐述的过程中,运用“智慧教室”电子白板的优点就非常突出了。1. 把学生写的文字内容快速输入到电子白板上,马上修改,学生即刻便感受到漆线雕的美,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也增强了他们欣赏评述的语言表达能力,呈现出一堂智慧的、妙趣横生的美术欣赏课。2. 在学生评述时,通过“智慧教室”的IRS及时反馈系统检测学生对中国漆器的发展过程、制作工艺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以学定教;随机挑选学生朗读他搜集的有关中国漆器相关资料,让每个学习小组积极参与讨论、交流。3. 传统的“老师点名,学生回答”的被动模式,变成了“老师提问,学生人人回答”的互动模式,变被动为主动。4. 教师通过IRS及时反馈系统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美术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与美术欣赏的素养,真正做到运用“智慧教室”丰富美术欣赏课的课程资源,凸显了《课标》中对于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的要求。学生在本课中通过“智慧教室”,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漆器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对传统手工艺的认可和尊重意识。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正逐步推广“智慧教室”,将“智慧教室”运用到各个班级,通过信息化手段把单向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升级成双向、多向的互动探索学习模式,使美术欣赏课完成了从单一到多种的课型转变。正如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余胜泉在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智能教育与学习的革命”论坛上演讲《技术何以革新教育》时提出的观点,技术延伸了人的大脑,时下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人机合一”是必然的趋势。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