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学数学
2018-06-26侯锦兴
侯锦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充分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受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新课导入要富有童心童趣
活泼是孩子的天性。用新颖的方式导入新课,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设计富有童心与童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读歌谣等形式导入新课,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并较快地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例如: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喊口令,“1,1,121;1,1,121……”或者喊口令“121,121……”同时,教师指出:“像这样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作循环,生活中经常出现循环现象,那么数的计算中会不会也出现这种循环现象呢?”从而顺利引出循环小数。教师将“循环”这个抽象概念生活化成富有童趣的喊口令游戏,学生很容易接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教师让学生猜谜语:“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当学生猜出是日历时,教师自然引出课题,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教学效果更好。
二、情境创设要充满生活气息
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是一种享受。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然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例如:教学“24时计时法”一课。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学生熟悉的画面(动画配有时钟,且时针不断转动)。动画内容为:半夜12时,夜静悄悄的,鸟声没了,蛙鸣没了,只有溪水轻声地流淌,人们都进入甜蜜的梦乡。半夜12时,是一天的结束,时针转了两圈,也可以说是24时,同时也是新的一天开始,即0时。到了6时左右,天亮了,小鸟叽叽喳喳叫着,我们也该起床晨读了。中午12时,人们在津津有味地享受美食。当时针转到1时,同学们开始整理书包准备到学校去,这时既是下午1时,也是时针第二次转到1时,也可以说是13时。动画中熟悉的场面,生动的解说,使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切实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内容选择要贴近生活实际
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资源。教师在选择数学教学素材时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取,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入手,使教学中呈现的数学问题有亲切感,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感。例如:解决问题“商店有黄气球18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花气球有多少个?”教师可以改用播放学校运动会上放气球的场面,并配音解说:“运动会开幕式开始了,琳琅满目的气球被放飞了。”屏幕同步显示画面及字样:①黄气球18个;②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③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请根据画面中提供的信息编数学问题。将经过数学处理的常规习题,改成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从自己经历过的生活情境中感知数学,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意向。又如: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班上男生几人,女生几人,全班共有几人。然后用这些信息围绕本课学习内容编数学问题。让学生融入熟悉的情境去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从而更好地体会身边的数学,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探索要利用生活经验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不少数学表象。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原型,不断沟通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调用生活经验,在创造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学习123-99=123 -100+1的简算算理时,教师可以利用“老师买了99元的商品,付出100元,应找回1元”的生活实例,诱导学生探索,便于学生理解,促进生活经验正迁移,把经验提炼为数学知识。又如教学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时,可以利用要好的同学、朋友经常聚在一起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几个数相加,如果它们中的两个数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便可以结合在一起。计算480 +325 +75时,把能凑成整百的325和75相加,然后再和480相加。计算374 +268 +126 +432时,把能凑成整百的374和126,268和432分别相加,然后它们的和再相加。这样,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密切了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的联系,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
五、练习编排要培养应用意识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归宿。教师在进行数学练习的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例如:在学过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解决“围一个长10米、宽8米的长方形菜园至少要多长的篱笆”的问题;然后再解决“围一个一条长边靠墙的,长10米、宽8米的长方形菜园至少要多长的篱笆”的问题。又如:学生在学过“元角分”的相关知识后,教師可以布置让学生到超市购买学习用品的课后作业。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各种学习用品的价格。在学生学习了利息的相关知识后,笔者让学生解决问题“妈妈在银行存了一年定期存款,金额为560元,每月利率是0.3225%,到期后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多数学生的解答是:“560×0.3225%×12+560=560.4644(元)”。上述解答从纯计算角度看,是再精确不过了,但结合人民币币值显然不合实际。笔者让学生把“560.4644”元转换为几元几角几分的说法来表述,学生恍然大悟。这充分证明学生已有相当丰富的货币使用经验,出错的原因是他们把解题过程与生话实际完全脱离。这种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感受数学问题,联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终身成长,使他们能够掌握好步入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教师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另一方面将充满浓郁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内容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泰县樟城小学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