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推语文教学
2018-06-26郑月彩
郑月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指出:“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彩色的非洲》这篇课文属于反映异域风情的美文佳作,如果只是靠教师说,学生肯定知之甚少。基于此,笔者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将教育形式设计成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模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高效互动,效果很好。
一、应用信息技术,课前有效预学
上课前,笔者将思维导图工具与潜能在线平台相结合,制作《彩色的非洲》课堂探究卡,布置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学生通过“读生字录音频”“写词语拍相片”“摘抄优美佳句”“朗读课文录视频”等方式完成预习作业,并上传到平台,学生间相互欣赏、相互点赞、相互评价。笔者也及时登录平台把握学生自学情况,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评价,并让学生及时修正预习作业。整个预习过程都在平台上完成,行之有效。
二、应用信息技术,课中高效自学
上课时,笔者采用去非洲旅行的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借助潜能在线平台、“人人通”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非洲风光视频、微课、钢琴曲,通过“预习展示?摇?摇?摇反馈交流”“在线检测 加强巩固”“自主探究?摇?摇?摇品悟彩色”“小组合作?摇?摇?摇拓展了解”“概括感受?摇?摇?摇自由述说”“具身学习?摇?摇?摇延伸武夷”六个环节,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笔者说得非常少,只引导与适时点评,其余时间(大概31分钟)全部交给学生自主学习(朗读、在线做题、观看视频、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讨论、制作思维导图、交流分享、写感受、观看微课、写小片段、上传作品且互赏互评等)。具体讲,有以下这些关键环节。
1. 一对一人机交互。这节课将课堂由普通教室转到计算机网络教室,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人机交互,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网络互动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多媒体让学习内容有效表达,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 在线导学。笔者使用《彩色的非洲》课堂探究卡,把传统的板书迁移到网络信息环境中,课堂的学习目标一目了然。学生在探究卡的引导下,通过网络信息检索、分析、运用、评价、分享等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学生上传的资料有声音、图片、文档、视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实课程教材的“留白”。教师针对学生提交的网络作业在平台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评价,学生之间展开互评互学,并及时订正作业,提升学习水平。
3. 在线检测诊断。利用潜能在线诊断系统——虛拟考场,笔者制作《彩色的非洲》检测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多音字、生僻字、词语、句子的掌握程度,扫清字词障碍,提高学习质量。在学生考完后,根据学习成像,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在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这些内容的前提下,笔者果断地让学生转入其他内容的学习。
4. 运用“人人通”平台。在“预习反馈”环节,笔者使用“人人通”平台中“互动课堂”里的“随机挑人”,随机播放学生朗读课文视频,学生非常激动。在“在线检测”环节,学生使用“人人通”平台中“教学助手”里的“画笔”,圈出错字并改正,学生兴趣盎然,有效地改正错字并提升了信息技术水平。
5. 视频导学。课堂上,笔者播放一段非洲风光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非洲,为后面自主探究非洲奠定基础。
6. 运用搜索技术。在“一对一”环境及在线探究卡的导航下,学生采用搜索引擎,根据探究步骤,完成“品学”“拓展”两块任务里的相关知识、资料的查找。学生不仅领悟了非洲的多姿多彩,还进一步了解了非洲,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7. 制作思维导图。在“非洲我想知”环节中,学生用xmind工具做思维导图,将想了解非洲的方面展示出来。他们思维活跃,各组想了解的不一样,有人口、面积、地理位置、节日、景点、禁忌、中非关系。根据分工合作,他们制作的思维导图层次分明、造型独特。作品上传后互评、互学,有利于对非洲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同时,思维导图重视学生思维过程的表述,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8. 熟练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生在介绍“非洲我想知”时,熟练操作电子白板,展示了小组的思维导图、搜集到的资料,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水平。
9. 微课导写。这篇课文在篇章布局、语言表达上的特色十分鲜明。如何让学生领悟表达方法?课前,笔者录制微课《领悟表达方法》,并上传到潜能在线平台的探究卡上。课上,在学生自己分析写法后,笔者播放微课让学生观看,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为写小片段“彩色的武夷山”引路。学生或模仿结构,或模仿句式,尽情地赞美武夷山。他们有写武夷山的特产是彩色的、有写大红袍是彩色的、有写九曲溪是彩色的、有写玉女峰是彩色的、有写黄岗山是彩色的……角度多种,方式多样,令人惊喜。微课提高了学生表达的能力。
10. 音乐陶冶。在学生写作时,播放舒缓音乐,有助于学生放松心情,同时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应用信息技术,课后实效延学
课后,笔者让学生走进家乡,深度了解家乡,并赞美和宣传武夷山,有效迁移,延伸学习。通过“视频欣赏——知武夷山风光”“我是小作家——写赞美武夷山的文章”“我是小读者——看武夷山的书刊、报纸等资料”“我是小导演——拍武夷山的景点、特产”等形式,具身学习,并借助潜能在线平台上传作品,师生互相欣赏与评价。有的学生写出《彩色的武夷山》作文,有的学生搜集有关武夷山的许多资料,还有的学生拍摄了武夷山不少美景……学生通过完成一项项任务获得成就感,培养了独立探索、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总之,无论是课前、课中、课后,学生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学生人人参与,充满自信。这个案例进一步表明,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语文教学要素之间的和谐共享,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展示语文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夷山市余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