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促学生长阅读素养
2018-06-26黄金针
黄金针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认为:学生的阅读素养水平主要通过两种阅读情境中的四种能力来表现。四种能力即关注并提取具体信息的能力、直接推论的能力、解释并整合观点的能力、评价内容和语言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有质量地阅读,进而促使学生阅读素养的生长。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导学单”做了些许的尝试。
一、以“导学单”引导学生提取和运用信息
日常教学中,信息的搜集一般都是教师指定范围学生搜集,搜集结果通常都是“照单全收”。长篇大论、资料一把抓、交流没重点是学生信息搜集与处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运用“导学单”这一媒介引导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1. 以“单”引导学生进行有广度的信息搜集。笔者在教学现代诗歌《大人们这样说》时,在课前“导学单”中设计了“搜集文中提到的你最想了解的资料”这一活动。在四人小组交流中,学生得到了课外资料的互补,譬如“九龙壁”的资料搜集,有的学生关注到的是它的相关数字,有的关注的是它所在的地点;对于作者“刘敏知”,有的学生搜集的是作者的作品,有的搜集的是作者的个人资料。教学古诗《登飞来峰》时,笔者设计的“导学单”是让学生自主确定要搜集的内容。汇报时发现,学生能从古诗的“创作背景”“相关的传说”“词语的意思”“诗人的信息”等许多方面入手查找资料。信息搜集指令为“最想了解的”“自主确定要搜集的”,有效激发了学生信息搜集的积极性,学生搜集信息的广度得到了拓宽。
2. 以“单”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信息运用。教学《登飞来峰》时,有的学生查找的“千寻塔”位于云南;有的学生查找到的是表示很高的塔,其中“一寻”表示八尺的意思。笔者让学生看看谁的说法更为准确些,并告诉学生,自己搜集到的信息是否准确,要和文章中的信息整合,辩证地去看待,与之相吻合的才能算得上是有用的辅助资料。在有深度的信息运用过程中,学生不但有交流的储备,还有思维的碰撞,更形成了辩证对待信息的意识。
二、以“导学单”引导学生解释并整合观点
《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从什么角度去走入文本,可以从什么视角去发现文本,这是达成“实施建议”的一个关键,也是学生学有所得、思有所进的一个关键。在教学中,笔者运用“导学单”进行了以下的探索。
1. 以“单”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总结所得。在大多数学生对《登飞来峰》《题西林壁》两首古诗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导学单”中简单的表格,让学生分点罗列出自己能发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交流中,学生发现了4处相同点:其一是从诗句中看,诗人都有一定的困扰,比如第一首浮云遮望眼,第二首不识庐山真面目;其二是题目都用动词,如“登”“题”;其三是诗人都在写景,并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其四是诗的最后一句都是写原因,都用“只缘身在” 说明原因。不同处则有:两首诗所要表达的道理不同;诗人所站的角度不同;第一首表达的是诗人个人的理想抱负,第二首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从学生不尽成熟的发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经过自主阅读思考,在和同伴的交流中不断深入思考和再发现,提出的观点越发丰富,阅读兴致和自信在不断增加。
2. 以“单”引导学生在思考中交流看法。学习诗歌《神奇的书》最后一句“但却装载了人类灵魂中的全部美丽”时,笔者让学生在“导学单”中写下“是否赞同作者的说法,并说出原因”。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极其丰富。有的赞同是因为书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知识;有的认为书可以带来快乐,还举了自己阅读《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一书的例子来说明原因;还有的则不赞同,认为生活中的一些实践一些体验是书中所没有的……笔者以为这里展示的已不仅仅是学生的独特感受,更是他们的辩证思维,这种方式教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
三、以“导学单”引导学生评价内容和语言
《课程标准》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用好教材这一资源,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去品读、去思考、去发現,从而逐渐生长成鲜明的个性阅读体验和个性化的阅读创造,应当是我们教学的一大目标。在“导学单”的运用中,笔者有了以下这样的教学体验。
1. 以“单”引导学生在品读中生长个性。在《信任》一课的“导学单”中,笔者设计了“读课文想想桃园的主人是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做上简单的批注。”来引导学生品味文本。学生个体能体会到的只是一处两处,但在全班交流时学生的体悟就实现了量的增加,更有了质的变化。许多学生直观地从桃园主人的纸条上的语言来感受人物的特点:有的从“朋友,欢迎您!祝您愉快!”感受到主人的有礼貌;有的从“尽管自己采,把钱放在箱子里”体会到主人对客人的信任。有的学生从一些侧面的描写,如“狗的跳跃欢吠”等,看出主人的热情好客;有的从“丰实的果子”体会主人的勤劳能干;有的从每个转弯处的告示牌体会到主人善解人意和细心……在“导学单”指引下,学生由“浅思考”向“深思考”迈进,如果说原来学生只有一种想法,这样的交流就让他们想法变得丰富;如果说原来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是单一的,在交流之后看文本的角度就多元了。这对学生个性化感悟文本可以说是不无裨益的。
2. 以“单”引导学生在语言中生长创造。教学《叶公对龙》这则寓言时,笔者设计的“导学单”内容是 :“结合课文语句和插图,想一想、写一写叶公见到龙时惊恐的样子。” 这一设计有效地链接了文中的文字、插图,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在学生的练笔中,笔者欣喜地看到了学生动笔写了“所看到的”:叶公狼狈而逃,大汗直流,连鞋子都跑掉了,连手中的笔都扔了……还有一些学生写了“所听到的”:叶公的喘气声,叶公大喊救命……这样的“导学单”在促进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的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灵源街道华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