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科专业课德育资源挖掘与渗透探索
2018-06-26蔡永乐钱浩然
蔡永乐 钱浩然
摘 要: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要求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高校肩负起培养专业技能过硬,思想道德端正的人才的历史使命。当前,由于高校工科专业课德育资源挖掘不充分,专业教师德育意识淡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最终导致“三全育人”合力不足和实效性不强。本文基于大学专业课教学德育资源挖掘的意义以及面临的问题,以山西工程技术学院采矿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大学专业课教学德育资源挖掘载体构建,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以及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以期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同频共振。
关键词:高校;工科;德育资源;挖掘与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4B-0025-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要坚定政治理想,勇于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高校工科专业课教学课时超过总课时的三分之一,是高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挖掘专业课德育资源并进行有效渗透是学生成长、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培育和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选择。
一、高校工科专业课德育资源挖掘的意义
品德是立人之本,专业是处世之基,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全面发展、才德和谐统一的人。专业课教学承担着绝大部分教育工作,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渗透的主阵地,然而当前高校工科专业课德育资源挖掘不充分,甚至是“空白”。因此,充分挖掘专业课中蕴藏的德育资源意义非凡。
(一)学生成长的客观需要
当前,高校办学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性格迥异的教育对象,各类思想交锋、多元文化碰撞会给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带来冲击,同时也为高校进行德育教学创造了机遇。在校大学生心智单纯,思想可变性和可塑性极强,他们除了接受校园主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外,还会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思潮的诱惑,致使学生在当下生活和学习中感到茫然无措,在对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无所适从。据问卷调查统计显示,超九成的受访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非常有必要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表明大学生希望专业课教师给予其思想道德上的指导和人生规划方面的指引。
(二)高校办学的职责所在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育的历史使命,要紧紧围绕全面育人这个工作核心而开展工作,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实现“中国梦”。高校既要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技术人才,更要培养思想健康、品德端正的良好公民。要实现“智育”与“德育”协同共进,必须用好专业课堂这个主阵地,充分挖掘专业课教学中蕴藏的丰富德育资源,系统规划专业课教学中德育资源挖掘路径,确保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总之,在专业课教学中挖掘德育资源是高校培养具有崇高职业操守和高超专业技能人才的职责所在。
二、高校工科专业课教学中德育面临的问题
专业课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挖掘专业课中的德育资源,提升德育地位和针对性,是高校德育教学的必然选择。然而,当前德育和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合力未形成,实效性不足,专业课教学中“教书”与“育人”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这一切均可归结于专业课程中德育资源挖掘不充分,专业教师德育意识淡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等诸多因素。
(一)专业课程中德育资源挖掘不充分
多年來在大学专业课教学中,专业教师仅仅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至于专业课蕴含的爱国情怀、崇尚科学、诚实守信、敬岗爱业、遵章守纪等德育资源则挖掘不充分,缺乏“育人”载体,致使专业课教学“育人”环节缺失,存在着“教书”和“育人”两张皮的现象。
(二)专业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既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然而,当前专业课教师德育意识淡薄,教学思想僵化,在教学实践中过度关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较少“越界”学生的品德塑造,割裂了专业技术传承与思想道德教育间的联系。同时,专业课教师德育教学理论功底不扎实,德育教学方法欠妥,德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这些原理导致专业课教师不能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调整德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未能解决学生当前学习生活和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专业课中德育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长久以来,高校专业课教学独立性强,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一方面,高校对于教师的德育教学要求不高,没有清晰的目标设定和严密的考核体系,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师德师风”仅以文件形式作宏观规定,尤其是针对专业教师的教学评估,过度注重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考核,忽视对思想道德修养和德育感染力的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有待改进。另一方面,多数高校在组织建设上没有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高校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的结合不紧密,未能理顺高校的领导体制,各级组织德育功能发挥不充分,严重影响高校专业课教育与德育教学的有效融合。
三、采矿工程专业课教学中对德育资源挖掘与渗透的对策
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资源挖掘与渗透的实质是一种课程观,即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对专业课教学的引领作用,强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传播,旨在推进教师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协同共进。这需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丰富的德育资源,编撰专业课程德育教学读本,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综合素质,切实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真正做到价值引导中凝聚知识底蕴,知识传播中渗透价值引领,最终实现全面育人效果的最优化。
(一)编写专业课程德育教学读本是有效载体
思想道德教育不仅要从马克思主义学科中获取理论支撑,还应积极探索和扩展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广泛吸取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根据自然科学课程和人文社科课程的不同特性,充分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德育教学资源,以专业课程德育教学读本为载体,提升思想道德理论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说服力。
2017年我校党委以文件形式率先将采矿工程专业作为“专业课教学德育元素渗透”试点专业,要求充分挖掘采矿专业课中的德育元素,加大对我校专业课教学中德育元素的渗透力度。在深入调研基础上,2017年矿业工程系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开展了“采矿工程专业思想教育内容体系构建”项目研究,并获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课题项目,编写了融专业知识与道德教育为一体的6门主干专业课德育教学读本。读本立足采矿行业,发挥专业自身特色,提炼专业课中蕴含的职业道德、开拓创新、崇尚科学、爱国守法等德育元素,加深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专注度,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和价值共鸣。
例如,在《矿山压力及其控制德育教学读本》中,介绍了我国采用核磁共振、声波法、扫描电镜测试岩石孔隙度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讲解“砌体梁”假说时,介绍了我国矿业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钱鸣高院士追求科学、献身矿业的大师风采。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献身矿业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煤矿、热爱专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提升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核心关键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践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专业教师要自觉提升道德修养、思政素质和治学态度,以其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勤奋执着的敬业精神、丰厚精湛的学识才干、宽厚谦和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进行“近距离”的感染和影响,从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行为规范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提升专业课教师综合素养和个人魅力成为专业课教学中德育元素渗透的关键所在。为此,我校矿业工程系率先开展“每月双讲”(指党课每月一讲和教科研每月一讲)活动,积极发挥党组织作用,强化专业课教师的德育教学意识,明确主体责任,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使教材话语变成教学话语和教师话语,最终增强学生价值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塑造能力。其次,全体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课德育教学读本编撰工作,强化专业课教学德育元素渗透的内生动力。建立专业课教师集体备课和听课制度,转变教学观念,解放教学思想,攻克教学重点、难点和盲点,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构建专业课德育教学评价体系是有力保障
专业课德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专业课教学德育元素渗透的指挥棒。它不仅可以约束教师言行,还可以调动教师参与专业课德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凸显专业课教学全面育人价值。我校已成立德育教学工作委员会,有力推进了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等工作。健全高校德育教学工作质量评價机制,创新考核方式,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查考核力度,将教育教学工作重心向立德树人偏移。首先,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德育培训,强化专业课教学德育价值引领作用,对触及“师德师风红七条”底线的教师在年终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考核评价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其次,建立多维评价标准,改进片面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评价体系,将专业课德育教案、课堂德育教学能力与表现、发表有关专业课德育论文、从事专业课德育课题研究等纳入教师考核范畴;第三,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教师50分钟专业课教学中必须有至少“5分钟”的德育教学内容,不允许只是进行思想政治说教,而是要根据专业学习的阶梯式成长特征,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当节课程所讲内容中,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协同共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高校专业课教学呼唤德育教学内容,挖掘专业课蕴含的德育资源、提升专业教师综合素质,建立健全专业课德育考核评价体系是高校专业课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可有效破解专业课教学“教书”与“育人”两张皮的难题,从而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同频共振。
课题项目:本项目为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2017年规划课题,《采矿工程专业思想教育体系构建》(项目编号:GH-17079)。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2]蔡红梅,许晓东.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
[3]白菲,谭豫之.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