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非行政心理对当前社会治理的启示

2018-06-26崔景芳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韩非社会治理

崔景芳

摘 要:作为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在我国史学界青史留名。在吸收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基础上,所形成的法家思想依然闪耀着其独特光芒。“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这几句话可以充分概括韩非的治国之要,对我们当前的行政心理研究依然意义重大。文章通过梳理韩非行政心理的相关内容,并对相关内涵进行分析,以期得出对当前社会治理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韩非;行政心理;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4B-0010-03

按照行政心理的定义,其实质是人们对社会行政、政治和经济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社会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行政行为能动地作用于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社会政治制度。韩非的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个流派,他所强调的社会变革可以不拘一格,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不择方式,尽管这种思想有其弊端,但其对社会关系和社会进步的影响仍十分广泛。在近些年对韩非的研究中,基本都遵循这样一种思路,即关于“术”和“势”的研究往往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其历史性和客观性备受质疑,从古至今,韩非基本都被扣上“阴谋家”或“阴谋论者”的帽子。直至当前,我们对韩非的研究才转向公正、客观。《韩非子》一书收录关于韩非行政心理的论述十分丰富。当然,由于行政心理的时代性、阶级性、内在性及直接感受性,韩非关于行政心理的论述自然不能摆脱这些特性的影响。

一、韩非关于行政心理的基本观点

韩非关于行政心理的内容较为丰富,在其著作当中,就有大量关于君主、官员、平民及知识分子如何治国平天下,管人悟道的言论。在行政心理方面,更多的是侧重于教化君主虚怀若谷、赏罚分明,并且能够运用权谋约束臣子来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君主的权威。当然,韩非关于行政心理的论断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其丰富程度非只言片语所能解读,笔者也仅是选取其部分观点作一简单论述。

(一)虚怀若谷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毕载。太山不立好恶,帮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帮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君主不能像天那样广大,就不能覆盖四海;心不能像地一样广博,就不能包容万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成就自己的高大;江海不拒绝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自己的浩瀚。所以大人把形体寄托于天地,使万物都具备于自身,使心像山海那样,所以国家富有。这句话对君主的要求反映在行政心理上,表现为心胸超脱,宽厚仁海,豁达包容,这不仅对古之君主治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对我们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样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好药吃在嘴里很苦,但是聪明的人还是勉力喝下去,因为知道这药喝下去可以治疗自己的疾病。忠言听起来很不入耳,可是圣明的君主却能听从它,因为知道它可以用来建立功业。这句话在于向圣明的君主警示,要能听得进去忠言谏语,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对于当前的社会治理进程而言,处在“三期叠加”阶段的中国社会,既要努力听取各方声音,从中选择有益观点或者良好建议为我所用。同时,还要瞪大眼睛,认真辨别,旗帜鲜明地抵制一切杂音、噪音,这也尤其考验着我们执政党的执政智慧和执政能力。

“不以无为为有常则虚,虚则德盛,德盛之谓上德,故曰:‘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把无所作为看作应当常常注意的事就可以达到虚无,达到虚无,德就深厚,德深厚,就是具有最高的德,所以说:“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仅从字面意思看,这句话理解起来确有一些吃力,这句话更像是从老子无为思想中演化而来。上德若谷、上善若水、至损无损、至誉无誉,都可以为这句话进行佐证。最高的品德已经不需要表达一样,或者最高的荣誉已经不需要表彰一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大力推进扶贫攻坚战略,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变为现实。在进行許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习近平同志以丰富卓越的政治智慧、许党许国的政治担当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这些可以看作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解。

(二)赏罚分明

“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弄罚省而令行,明常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听说古代善于用人的人,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人情而申明赏罚制度。遵循自然规律,那么,即使用力少,功业也可以建立;顺应人情,那么即使刑罚简省,命令也能推行;申明赏罚制度,那么伯夷这样的贤人和盗跖这样的强盗就不会混淆。说到底,还是要以法治推进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重申了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又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重要内容。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些为推进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作为重要的法制保障,基本方向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法制思维和法制理念真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公正法治人人共享、人人共建。近些年,“呼格吉勒图案”“山东辱母杀人案”等在司法实践上的进步,使公平正义最终得到伸张,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法治建设的不断提速,也体现了公众法治意识的不断觉醒。

“赏誉薄而谩者下不用,赏誉厚而信者下轻死。”奖赏微薄而又不能实现,臣子就不为所用;奖赏丰厚而诚信的,臣子就视死如归。这句话对领导干部来讲,要注重“奖”这一环节,不能空口许诺而不兑现,正如我们常讲的一样,“听其言,而观其行。”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合理运用“奖惩”的方式可以有效巩固领导权威,提升领导影响力。

“夫赏罚之为道,利器也,君固握之,不可以示人。若如臣者,犹兽鹿也,唯荐草而就。” 赏罚之道,是锋利的兵器。君主牢固地掌握它,不能显示给人看。至于臣子,好像鹿,只要草料丰美,就会跑过去。因此,从这一层面看,赏罚分明不仅是为人之要,而且更是为政之道。这就要求领导者能够合理运用赏罚手段,注重二者的平衡使用,能够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降低不利影响,为领导作用的发挥提供充分保障。

(三)权势结合

“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奖赏和惩罚可以使用,禁令就可以树立,治国的方法就完备了。君主执掌权柄而拥有威势,所以下达命令人民就行动,公布了禁令人民就停止。治理天下,赏罚也仅是一种手段,而领导者需要靠这种手段来形成领导权威,进而将这种权威发挥出来,这本身就是一门领导艺术。

“力不敌众,智不尽物。与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国。”君主的力量敌不过众人,智慧不能完全了解所有事物。与其用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不如使用一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韩非在这段论述中,更多地诠释君主的统治方法,通过利用国人的智慧和力量而完成大业。这对领导者的启示尤其明显,民为所用,方能成其大。对我们当前的社会治理而言,尤其需要发挥各界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如何有效地发挥各类人才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劳动力要素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也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涵。

“名号、赏罚、法令三隅,故大臣有行则尊君,百姓有功则利上,此之谓有道之国也。”名号、赏罚、法令三者相结合,所以大臣有德行就尊敬君主,百姓有功劳就有利于君主,这就是所谓有法度的国家。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也逐步进入“深水区”,以前讲“摸着石头过河”,但进入深水区之后,已经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就需要从国家层面健全法制,打击腐败、破除垄断、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这就更加需要建设一个法治中国和法治政府。因此,从这一角度看,韩非关于行政心理的“名号、赏罚、法令”三者相结合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二、韩非行政心理对当前社会治理的启示

韩非所强调的法治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从“五位一体”到“四个全面”,再到“五大发展理念”,这些都需要以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推进,这一过程中,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到实处,真正使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是要持续深入地推进法治建设。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高小平认为,监督、民主和法治则是实现治理的三大基础因素 。治理的基础应当是以法治精神为依据,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建设法治政府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环节要着重加以关注。第一,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法治建设,我国已经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当前重点任务是继续加快立法,使法律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第二,关键的关键还在于法律的执行。法律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导致部分人宁可相信“潜规则”而不是相信“规则”,即不信法。这与社会的诚信缺失有关,也与法律执行不力密切相联。因此,在这一阶段内,要对法律的运行及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监督,以保证政令畅通,提升法律效力。第三,加大惩处机制建设。惩处机制不应仅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而应当付诸行动,使人们看到实际效果,以达到弥合社会不公、化解社会对抗情绪的目的。最后,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力度,以法的精神加快社会改革,使公众享受改革带来的社会红利,用法律来保障公众权益。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借鉴韩非相关思想,就是要维护好普通民众的合法利益和法定权利,说到底就是民本思想的有力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首先,要建立完善“共享”机制。这也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既要做大做强“蛋糕”,更要建好“蛋糕”的分配机制,使普通民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能够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具备分享“蛋糕”的能力。比如,在当前的扶贫攻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基层贫困群众的现实需要,回应好群众的需求,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同时,还要在简化程序上下功夫,不能让贫困群众每天因填写各种表格放弃扶贫指标,这在基层尤其值得我们警惕。其次,要建好保障机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机会的平等仅意味着一种使较不利者在个人对实力和社会地位的追求中落伍的平等机会”,因此,必须补充以差别原则,即“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这就启示我们应当在社会保障机制建设上下功夫,使处于较不利社会地位的群众能够在利益補偿上达到合理化甚至最优化。同时,这种保障在当前公众法治意识觉醒的状态下,还应当充分保障公众自身的权利,以之培养更多的“合格公民”,不断推进中国民主法治进程。最后,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俞可平教授指出,“利益多元化、诉求多元化,而没有相应的表达渠道,那么民意被阻滞、被扭曲,直至‘被代表都在所难免。”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要让民众有表达自身诉求的机会,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能够拿起法律武器正常维权,并且这种维权渠道是畅通高效、简便易行的,在这一状况下就会渐次形成诚信政府的软环境。而不能事事都直接在网络上反映,最终以大量的网络围观,形成网络舆论压力来倒逼政府采取措施。

三是加大多中心治理的探索力度。韩非所提出的“与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国”,可以看作是汇聚民智、使用民力的最好解释。但其所处历史时期的论断不可能超脱离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于当代中国而言,重要启示在于丰富社会治理的手段。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明确。第一,按照俞可平的观点,“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那么,这就明确了参与多中心治理的主体,即“谁来参与”。这个主体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非政府组织,还可以是私人机构。在一些民生领域的推进上,多中心的治理主体可以成为可靠的帮手,这对减轻政府压力,组织民众方面可以起到更加突出的效果。第二,既然是多中心治理,治理主体虽有不同,但其发挥作用的意愿均比较强烈,这就涉及到所谓的“界线”——“参与什么”的问题。即政府做什么、非政府组织做什么、普通公众做什么。比如,在文化领域,政府职能部门职责是什么、非政府组织、文化传播机构、普通公众在治理语境中应当扮演什么角色等,都需要政府加以理清。第三,在“如何参与”方面,需要政府来明确参与的规则,制定具体法律制度加以保障,使各主体严格按制度照章办事,既分工有序,又合作共赢。这也正如奥斯特罗姆所言,“边界是什么,涉及到谁,什么规则是必不可少的。”

四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韩非法家思想中,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通过严峻的刑罚来“治乱”,也是我们常说的治乱世需用重典,这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尤其重要。就我们国家而言,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特别是以雷霆万钧之势,坚决清除腐败毒瘤,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有效成果进一步赢得了党心民心。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场输不起的伟大斗争,既要靠严格的纪律,也需要法律保驾护航。首先,要保持全面从严治党力度不减,特别是在反腐败斗争方面,涉及领域宽、人员众多,社会关注度高,力度稍有下降,前期成果将毁于一旦,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状态,使这种态势成为常态。其次,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通过全面严、持续严,使“治”的成果能够显现出来,让普通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而不能使严管成为“不作为”的理由。再次,全面从严要有法制基础,推动各级政府官员强化法制意识和法制思维,治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以法制理念推动工作,使法治精神渗透到社会领域的各个角落,推动公众参与,以法治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以优良党风固化清明政风,以清明政风教化淳朴民风,这同样需要法治作为基础保障,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带动政风、社风、民风的向好向善,以此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提升道德水平,规范社会秩序,进而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凝心聚力。

三、结束语

韩非关于行政心理的论述对当前社会治理仍然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加大多中心治理的探索力度,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进而建设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资源的未来:超越市场失灵和政府管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分析的比优势[J].中国行政管理,2001,(9).

[4]高小平.实现良好治理的三大基础[J].中国行政管理,2001,(9).

猜你喜欢

韩非社会治理
我说韩非(评论)
韩 非(话剧)
社会治理中的韩非思想方法论探讨
韩非之死
知祸更需避祸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