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研究

2018-06-25陈伊王思维苗守艳

现代交际 2018年8期
关键词:特征阅读措施

陈伊 王思维 苗守艳

摘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信息时代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习惯、阅读类别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总结大学生阅读特点及存在问题,针对其阅读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阅读 特征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057-02

2017年4月18日上午,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出炉。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长了002本。成年国民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99%,比2015年增长了03个百分点。总体上我国国民的总体阅读状况相较往年略有好转,但目前我国的国民阅读现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社会文明的传承者和实施阅读行为的主体,他们当下的阅读现状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呈现的特点比较能代表当今社会的阅读行为及文化。基于问卷调查的标准化、间接性、匿名性的特点,本次调查采取发放网络问卷的方式以临沂大学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阅读时间、阅读计划、阅读内容、信息载体选择等方面进行调查。此次共调查100个人,共收回92份问卷,有效问卷92份。

一、大学生阅读现状

(一)阅读数量与质量

调查数据显示有2766%的同学经常阅读,有3617%的同学有时间就阅读,而很少阅读和几乎没有阅读习惯的同学也分别占到了3298%和319%,总体上看有超过80%的同学具有阅读的习惯。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影响一个人阅读现状的重要因素。结合调查数据可知,在以周为单位的读书时间分配上,有4574%的大学生每周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在2h以下,4149%的大学生每周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为2~4h,仅有1277%的同学每周花在阅读上的时间超过6h。在对阅读模式的调查中,边读边想的大学生占3085%,边读边做批注的占117%,快速阅读的大学生占2766%。可知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没有做笔记和批注的习惯。在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问题时,有5851%的同学倾向于查阅工具书,少于20%的同学会直接跳过或者随便认读。

(二)阅读目的与计划

在阅读目的的调查中,有7553%的同学是出于兴趣爱好,有5851%的同学是出于目的性的丰富自我,4468%的同學是出于打发课余时间,3404%的同学出于拓展专业知识。分析可知大多数大学生的阅读是建立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的,且很大一部分同学是带有目的性的阅读,只有少部分阅读是没有目的纯粹的打发课余时间。受调查者中有阅读计划的达3937%,其中会严格执行的仅有426%。根本没有阅读计划的同学达6064%。可见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阅读计划,多是随心而读不强求计划。

(三)阅读类别与途径

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有6277%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阅读经典名作,3298%的大学生倾向于阅读历史传记,4255%的同学倾向于阅读诗歌散文,383%的同学倾向于阅读侦探悬疑,3723%的同学倾向于阅读时下流行,2128的同学倾向于阅读专业拓展资料。阅读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除了经典名著和诗歌散文外更倾向于阅读时下流行和侦探悬疑等通俗读物。在阅读媒介的选择上,有6489%的大学生倾向于纸质书,有2234%的大学生倾向于电子书,1064%的大学生倾向于网络在线。可以看出纸质书仍然是大学生在阅读时的首选,同时电子书和手机阅读也逐渐成为大学生阅读时的选择。在对大学生为什么选择纸质书阅读的提问中,大多数被调查者喜欢纸质书的触感并且认为纸质书便于收藏。

二、大学生阅读习惯特征

通过对本次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及结合以往相关方面研究的论文,我们可以对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特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概括:

(一)阅读时间较少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并没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在以周为单位的阅读时间的统计中,仅有2447%的同学每周阅读的时间在4小时以上,而在4小时以下的同学占了7553%。影响大学生的阅读时间的因素很多,一方面课外阅读很大一部分属于专业学习的辅助,与调查者的专业性质有关。调查显示,文史类专业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更长,这与他们专业本身需要大量的课外知识储备的专业性质有关,倾向于操作实践的理工类专业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相对就显得短一点。另一方面,随着可供大学生选择的课外娱乐活动越来越多,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像综艺、影视剧、各种应用软件这种更生动丰富的娱乐活动。

(二)阅读的目的性强

大学生的阅读心理可分为功利性阅读、拓展性阅读、娱乐性阅读和盲目性阅读。在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拓展性阅读和功利性阅读占较大比重。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使得在校大学生压力增大,应对各种证书和考试成为他们纸本阅读的第一需要。例如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会计从业资格等各种职业资格考试的书籍都十分受到大学生的青睐。除了应付考试外,大学生的还倾向于以时下流行为代表的更具吸引力、更省时省力的“快餐文化”的阅读上,体现了大学生阅读的肤浅化倾向。

(三)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表现为:认真阅读,勤用工具书,善于质疑问难,概括要点,能思善记等。而在对阅读频次的调查中,仅有2766%的大学生有经常阅读的习惯,在对阅读模式的调查中,仅有117%的大学生能做到边读边做批注。在对阅读中使用工具书的情况的调查中,有超过50%的大学生在阅读时会使用工具书,但是这主要是针对专业书籍的阅读。

(四)纸质书仍为主要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接触率增长

在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关于国民阅读过程中媒介的选择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纸质化阅读仍然是五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同样这一点在我们此次调查中也有例证,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大学生仍然将纸质书作为他们阅读的首选,同时数字化阅读的接触率也逐渐增长,其中有2234%的大学生选择阅读电子书,1064%的同学选择网络在线阅读。

三、改善和优化阅读状况的建议

(一)学校积极引导

学校应该重视通过读书来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重视培养学生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要让他们懂得接受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一种终生学习的能力,所以不需要被社会的浮躁所影响。各高校应该把大学生系统读书列为教学的工作内容,指导学生阅读,致力于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督促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并将其纳入对教师业务的考核范围。

(二)社会积极配合

学生的阅读现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社会文化现状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阅读程度一定意义上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因此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文化的建设和对阅读的重视。首先出版社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的传播者,应该把出版精品图书、提高全民阅读水平作为自己的出版宗旨。其中教育出版社和高校自己的出版社,就应该有效地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选题策划,出版一系列面向各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必读书籍。

(三)大学生加强自我调节

大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一方面,加强自我调节,不要被社会的浮躁心态所影响,大学期间是学习和积累知识、提升自身修养的关键时期,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大学生应该加强自我管理,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制订的阅读计划应该做到严格执行。

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其阅读习惯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的调查研究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现状习惯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维.基于调查问卷的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6).

[2]周莲.我国大学生阅读状况探究[J].高教与经济,2012(3).

[3]潘颖,王贵.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报告[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特征阅读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抓特征解方程组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