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引导:一种全新的众筹教学方式

2018-06-25张铁道

未来教育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参与者建构

张铁道/文

作者和引导大师Bruce Williams先生

我曾经参加过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课程。但让人难以忘怀、并从中获得真实能力成长体验的专业培训,这是最有成效的一次——我为自己能够有机会加入到教育科学出版社召集的、如此多优秀同学组成的一个高水平学习集体,能够有幸在极富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的美国著名引导大师Bruce Williams先生引导下学习和工作,感到特别庆幸。我意识到,正是凭借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们大家接触到一个可能会拓展我们专业能力、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甚至可能会让我们的职业生命焕发出“另一种可能”的重要机会。

我要特别感谢本项目负责人、教科社刘灿老师对我的信任,聘请我配合Bruce先生共同担任指导老师。其实,在本课程中,特别是在初期阶段,我更多的也是作为一个学习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向Bruce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引导式教学课程设计、引导技能的训练方法,尤其是他个人亲身示范引导者的专业品质等方面,的确让我获益匪浅。在培训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也逐渐承担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教学业务工作,还得到了Bruce先生与各位学员的认可。为此,我也感到十分欣慰。基于上述学习体验,我想在此就教育科学出版社组织的“教育引导师内训营”课程的基本特点及教育引导作为一种全新教学理念及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体验——能力发展导向的学习方法

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专职引导师与有志于从事教育引导专业的在职教育工作者历时一年多,先后完成了三期严格的专业培训与实践,绝大多数学员最终通过考核获得了“教育引导师”的专业认证。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大家接触最多、感受最深的就是“体验”。大家深切感受到,Bruce之所以认为“体验”是引导的关键,主要在于体验就是一种以对象群体能力发展为导向的学习方法。它不仅代表参与者既有的相关经历及在互动讨论过程中逐步建构的经验,鼓励学习者分享各自体验,借助众筹合作建构更有意义的共识,还能预设未来更有价值的体验(即未来实践)。因而,精心预设并引发参与者获得的“体验”便具备了自主、分享、建构、迭代、实践导向等方面的特征。此外,体验式学习的路径与结果也是可视化的,因而能够带给参与者很大的成就感。

回想我们所经历的专业学习,各位学员都不同程度接触过引导的概念,有的学员甚至都能够熟练开展不同对象群体的引导式教学。我们在三期课程总共开展了为期12天的集中理论与方法学习与训练。另外,大家还在历时近一年的学习过程中开展了自主教育引导实践,并完成了规定的专业阅读与案例作业。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每一期课程都有很多“烧脑”场面,大家在Bruce先生引导下开展了许多“焦点讨论”,每期都在大幅度迭代进步,而且越来越接近真实现场。同时,我们除了面对面的现场学习,还利用微信空间及学员之间的多种形式交流,不断增强我们的引导师团队建设。这种基于问题驱动的体验式互动学习,从方案设计、教学双方的准备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再到学习的结果,让我们不敢懈怠,并获得了富有成效的学习。

我们的亲身体验说明,精心设计的学习过程及参与引导过程所产生结果的“可视化”,是我们在今后开展引导式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因为“可视化”给了我们看得见的思维、看得见的学习进步,还有看得见的学习结果。这种体验带给学习者和引导者双方充分的成就感。毫不夸张地说,本课程带给我们的是极度烧脑又让人享受其中的专业能力成长的学习体验。

引导力发展

我们通过体验深切认识到,引导者为学习者提供了有主题、有结构、有成就预设,却没有规定具体内容的、开放性学习过程。换言之,引导式教学就是引导者围绕一定话题或任务组织参与者开展交流与分享,分享经验、达成共识、研制实践对策的过程。引导式学习是一种有助于参与者(包括主持人)实现多赢学习、能力成长和团队建设的有价值的学习过程。引导是一种集思广益的可行方法,一种汇集众智的有意义过程,也是一种暖心给力的众筹学习理念。引导的最大潜力在于能够有效地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和行动能力。

如今,经过符合引导师专业资格证书要求的系统学习,我们已经初步获得了引导式学习过程的设计与实施技能,而且每个人都经历了接近实战的考验。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获得引导的初步能力的呢?

二是自主实践。大家都会从自身工作实际以及参与教科社项目进行实践,有设计方案,甚至有实施之后的信息传播分享。其实,我想强调,在成功开展现场引导活动基础上,还应开展研讨过程及其结果的加工整理并编写案例,这是一种需要花费更多精力,但却是有助于能力发展并能带给我们持久成就体验的建构性学习。

三是引领他人。帮助或带领他人学习引导实践,是一种有效的输出性体验式学习。我们将来都可能会参与引导式教学活动的专题的课程设计与具体实施,或承担今后开展的引导师专项培训和实践指导。其实,帮助他人往往能够带给我们更为深刻的专业学习体验。

引导的质量

引导式教学的质量,在我看来,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设计好问题、组织有价值收敛、以结果激发对象群体的实践动机、提供面对面学习与在线(移动)交流服务。

如何创设一个好问题?从现实需要来看,好问题对于参与者及其所处环境有针对性和可解决的预期。这就需要开展需求调查,在了解委托单位领导(客户)及参与者的现实关切与现实条件之后协商确定主题。实践表明,一定主题的引导过程还需要有系列内在联系的小主题(如围绕一定主题,按照相应逻辑结构建构的话题链)。需要补充的是,如果参与人员超出我们的预期,也可以将不同问题分配给不同小组(或几个组),依次交流分享中仍然能够构建完整意义的共识。也可以采取微信群方式,将无法参与小组讨论的对象组织起来,鼓励他们就有关问题发表个人意见,或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实践表明,这些做法也十分有益于开展更为广泛的、吸纳更多反馈的引导式学习活动。

有了有价值的问题与丰富反馈,还需要获得有价值的收敛,才能带给参与者应有的成就感。收敛是考量引导师专业能力的一项基本功。引导一个群体开展讨论并形成有价值的共识、导向有意义的行动,就需要搭建脚手架式的问题链,涉及活动目标、活动领域、拟采取的行动、工作机制及预期产出等。我的体会是,无论是“有收敛的卡片风暴法”或“有收敛的头脑风暴法”都应努力在分类、命名前提下搭建内容结构(例如排出顺序,或列明序号)。这样,就会为明确合理有序的策略,编制实际可行的行动方案创造有利条件。

引导式学习的价值还在于激发行动。作为引导师,我们并不仅仅满足于创建烧脑的现场,而是希望激发起参与者后续实践的积极性。如果对象群体(特别是委托方负责人)愿意在形成共识基础上启动实践改进,那么我们就需要准备开展后续跟进服务。那恰恰是每一位专业引导师最为期待的实现“引导促进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契机。藉此,我们也就有了赢得客户依赖,确立专业口碑的机会。

信息化手段也是引导师维系对象群体建构认知、建立伙伴关系的重要手段。基于对象群体的需求和主题,除了现场活动外,还可以借助微信群、网络、电话等多种方式提供专题信息推送,开展非正式的专题交流,保持后续跟进服务与指导。改变,需要持续不断的引导过程,也需要有不断强化的干预才能达到目的。

乡镇电视台是我国广播传播媒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是广播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推动地區市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股巨大力量。

马晖

/山东省青岛市湖岛小学校长

原来培训可以这样进行。原来参加培训不能只带着耳朵,还要带着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经验、自己的观点;原来培训者之间也可以这样相互倾听、相互学习。原来培训里面有尊重、有信任、有表达,也可以成为一种享受。更重要的是引导技术里面有技法,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我对引导技术充满了好奇,希望进一步去学习和探寻。

杨咏梅/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教师进修学校原校长

内训营的学习组织形式是多样的:个人独立学习,二人结对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在四种学习组织形式中,个体学习特别重要,它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个体学习产生了收获,也生成了问题。有了收获你就有了成就感,你就有成果与同伴交流;有了问题,你就有了需求,急盼在互动学习中关注别人对自己问题的见解,还可以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法。

付琪/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五条幼儿园教科室主任

“超级名片”活动,在第一期引导培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我自己设计的第一张名片至今还在笔记本里珍藏。每每翻看,都能记得当时想要分享的那种激动和分享之后带来的愉悦。作为成年人,我们早就习惯了或者说已经被训练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方式。尽管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想法是层出不穷的,而我们惯用的表达方式还比较单一。只要是安全的,每个人都愿意在体验中丰富自己,用不同的方式诠释自己。这正是“超级名片”有别于其它活动的独特价值。

引导师的素养

不言而喻,教育引导能否奏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导者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让我们最为受益的是,Bruce先生作为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引导大师,自始至终表现出非凡的专业感染力。他的表现昭示我们,一名引导师应该具备较为全面的素养,具体表现为与人为善、善于体察、富有感染力、具有超常学习力等。因而,才能带给对象群体以全感官参与的、有成就的学习体验。虽然Bruce的素养与境界我们目前还远不能企及,但还是可以确定一些核心素养作为我们的努力达成的目标,例如:具备全面的个人素质(素养)、具备设计与组织引导活动的能力、善于实施众筹学习过程、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口头、表情、体态)、具备务实的工作作风、有较强的人际亲和力和幽默感等。总之,作为引导师,我们都需要在不断学习实践中不断地去修炼,才能逐步适应承担引导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能力。

为了使教育引导师成为社会认可的专门职业,我觉得每一位引导师都应该努力做到“会引导、有成效、能持久”。“会引导”指的是:培训者能够依据研修主题和参与者既有经验与需求,设计和实施实际可行的引导式主题及其过程活动。

实践表明,创设好问题、引导参与者反馈并实施有成效的收敛是衡量引导者专业能力的指标。设计内在联系的问题链是决定引导质量的核心要素。同样,关注有效收敛,激励参与者的资源贡献并及时引导生成有意义的产出,也是保障引导富有激励性,带给参与者成功体验的关键。“有成效”则指:在活动中,参与者能够畅所欲言、彼此之间相互欣赏包容、并通过交流分享获得有价值的收获。在此过程中,引导者与参与者融为一个学习与工作团队,开展有效的共识建构、经验总结或工作方案制订。为后续实践做了有意义的铺垫。他们会发现,互动交流产生的结果是个人单独实践、苦思冥想所不能获得的,因而可以从中体验有引导的团队学习的价值。此外,我们还要特别强调“可持续”:因为人的专业能力成长绝不是听一席话、看一本书、参加一次活动能够奏效的,而是需要教学双方,特别是学习者,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为此,在参与者后续实践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连续不断的行为干预。“可持续”还意味着能经得起时间考验,能够付诸实践,能够推动和促进对象群体(或机构)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建构“学习共同体”,还需要创建能力成长所需要的“实践连续体”。当然,这里所说的“可持续”,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对象群体的实践意愿。

每个专业领域都有共同遵从的文化价值观。作为从事教育引导的专业人员而言,我初步提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体验。崇尚体验式学习理念,借助创设问题脚手架引发参与者交流各自既有经验、分享他人经验、建构有意义共识、预设未来行动(体验)。二、尊重与平等。引导师与学员是互相尊重、和谐平等的关系。引导过程是引导师与学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欣赏的过程。三、注重成效。针对所讨论的问题汇集集体智慧,形成有价值的共识、制订务实可行的措施,并为后续实践改进做好准备。

引导师专业共同体

在职业生涯中,我有幸参加教育科学出版社启动的首批教育引导师培训,并且得到国际一流大师的亲自面授并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根据教科社安排,随后大家就需要在自身教育实践中主动运用引导理念与方法不断巩固所学技能,并朝着“有成效”“可持续”方向不断迈进。在过去三期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怀着共同的追求和不懈努力,结成了一个专业情谊深厚的“朋友圈”。未来,我们将通过经验分享、相互帮助、项目合作、在线移动社区、专业年会等方式结为专业共同体,不断提升个人及团队的专业实践水平及社会认可程度。

对教科社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近年来开始探索“出版+”发展路径,即不满足于出版发行来自国际国内教育界的学术著作与实践创新成果,进而开启推广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先进理念与实践方法。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前瞻意识的开拓之举。我所参加的引导师内训营课程,既是一个专业团队培养过程,也是一个利用国际优质资源为本土教育革新与能力建设服务的过程。为此,我谨建议下一步要结合已有培训及社会服务实践成果,构建高质量教育引导师培训课程,明晰教育引导师专业素养与工作绩效指标,积累丰富多样的引导教学实践案例,以便培育未来本土性教育引导培训师队伍。从长远看,还需要推动针对不同需求群体(例如校长、教师、教研员、培训者等)的引导力发展基地建设,建立适合社会需要的引导力发展专业服务机制,开展引导理论、案例开发、实践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共勉

参加本次内训营的各位学员都好学上进,责任意识与实践能力都非常突出。考虑到教育引导师所肩负的社会职责,在此也分享几点心得体会。一是要敏于学习。在引导现场,参与者的每一个表情,每一次回应,都应该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里、脑子里,力求能做出及时的、建设性的回应。二是要善于促学。我们的职责是借助引导的方法促进对象群体的有效学习。为此,我们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应该是保持一流。这是我们赖以开展工作的基本品质。三是要努力成就对象。我们只有帮助对象群体获得愉悦而有价值的学习体验,我们就有了彰显“引导促进变革”的机会,也就有了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舞台。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参与者建构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机制构建研究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建构游戏玩不够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