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学生的第三任老师

2018-06-25王昌胜湖北宜都创新实验学校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郑中国际小学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车教室班级

王昌胜/湖北宜都创新实验学校、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郑中国际小学校长

新校建设中,就学生饮水机放在哪里引起了争论。新聘的部分教师认为放在教室里不合适,孩子们接水会漏水,教室一天到晚都是湿漉漉的,所以建议设立一个专门的取水间。而一拨老班主任马上做了引领:这里有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我们所做的,到底应该是为了方便我们教师的管理呢,还是应该方便学生的使用呢?显然,在这个问题上应是为了方便学生,而不是为了方便管理。孩子小,会将水洒在教室里,有很多种处理方式,也正好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用水饮水习惯的好机会。

经历这样的事多了,我们逐渐明白一个道理:当我们抛弃了以往的“便于管理”“便于施教”等成人思维,而把学生放在学校中央,让学校回到“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思路来行事时,我们看待校园设计的视角就不一样了,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学校的物理空间也可以随之发生一些变化。

空间即课程

五年前,我们学校有一辆使用多年的黄色校车,按规定得报废。但这校车多年来接送孩子们上下学,和很多孩子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当遭遇废弃的校车闲置在一角的时候,孩子们表现出了很多的不舍。闲暇时光,孩子们总在那个校车周围转来转去,期盼进入校车内玩耍一番,有的孩子甚至拿着几本书翻窗进去,享受起独自阅读的美好时光。

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思考:能不能把这个校车变成一个流动的阅览室。得到了孩子们的积极响应,于是我们就行动起来了。在设计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和工人师傅一起把这个校车重新进行了简单的装扮,学生会号召孩子们募捐了一些书籍,设计了成了一个简易的阅览室。这个“校车阅览室”虽然受制于条件显得非常简陋,但一下子就吸引了全校孩子的关注,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去处。图书管理、借阅登记、阅读奖励等等活动,全部由孩子们自己建立组织完成,学校只为其配备了一位年轻的指导教师,站在帮助孩子们出谋划策。当然,之初我们也有教师担心有安全隐患,甚至担心导致管理的混乱。但事实证明,孩子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只要稍加成人的引导,孩子们做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很多。

从这个角度来来讲,校车这个空间,成了学校的课程。不仅是孩子们的阅读课程,其实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协商对话、相互妥协、共同决策、学会求助、管理协作等等,都是难得的综合实践课程内容。

在创新实验学校的基地学校里,每所学校总有一块“自留地”。一般是在离教学楼较近的地方,每个班级有一块土地,孩子们自己栽种一些瓜果、蔬菜;也一定有养殖基地,有鸡鸭鹅等各种家禽,孩子们也经常将自己饲养的小兔小猫小狗,寄养或赠送给学校,供同伴观察习性。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参与动植物生命的成长过程,体会生命的意义和力量,激发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这也是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刘坚院长提倡的:未来的学校应该能“顶天立地”。“顶天”,是提倡未来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使学习能随时发生,不受区域时空的影响”;所以我们的网络学习不局限在电脑教室才能完成,而是在楼道、教室等地方都布置有必要的互联网设施,供学习者方便的使用。“立地”方面,即能看见土地,能体会生命的成长。

空间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空间不只是简单的教育承载体,更应该是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空间是教学方式

有一种观点:学校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室设计,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空间的规划,其实是在建构学校的教育学。

关于对教室的设计,我们提倡大空间教室。我们将平常的三间教室合并成两间,组成的大空间,一百多平米。教室又分为有学习区、活动区、办公区和阅读区。教室学生的桌椅,也是可以相互拼组的,单人单座、两人结对、三人一伙、四人小组,根据学习需求随时可以随机组合,便于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信息交互量得到成倍增加。

教室学习区的四周,配备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用具,日常教学中要用到的基本设施,基本上可以随手拿来就用。教室里的东西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当然,也有一种看法反对这样,担心这会扰乱孩子们的学习注意力。事实上,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元,孩子们将来的工作方式也将是多线性的,我们额教室设计也应该反映这样的多样性。如果我们人为地将孩子设计在一个个封闭的、安静的环境里,努力排除一切干扰,并不见得对孩子有帮助。因为有可能让孩子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工作和学习方式。相反的,为孩子们营造一个互动的、可灵活组装的、充满变化的环境当中,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们采用多元的学习方式。所以,学习、办公和活动不一定在封闭的空间内独自发生,更应该在互动、对话中相互促进,在碰撞中生发灵感和衍生智慧。

教室的四周的墙壁上,贴满了孩子们的作品,花花绿绿,满满当当。正是这些无处不在的“作品”,藏着孩子们一个一个的小秘密。不经意间,一个下课上完厕所在楼道里溜达,发现同伴在墙壁上分享了一个好东西,或者发布了一道求解的难题,都值得站着思考一会,这也是一种学习,即 “撞见学习”。正是这种撞见学习,使得学习随时随处都可以发生。我们的教室,我们的校园,应该尽量多的为孩子们创造这种“撞见学习”的机会,创造了无意识学习的机会。这种无意识的学习,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无声的,也充满着力量。

将教室建设成有意义的学习空间,适宜更多的学习方式在此生发,实现更多无意识的“撞见学习”,是我们对教室空间建设的追求。

空间是学生的第三任老师

在未来学校物理空间的设计之中,我们有一个基本观点:让学校提倡的东西看得见。

我们认为阅读很重要。要加强图书馆阅览室的工作,图书馆就应该经常出现在公众眼中,特别是孩子们的视野当中。所以我们将图书馆设计在学校的“动线”上,孩子们上学放学,日常活动经常经过图书馆。方便让孩子们看到图书馆,看到图书,看到自己的伙伴正在图书馆活动。通过“看得见”以影响自身行为发生变化,这便是好的教育。为了让阅读能在更大的范围生效,我们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各班建立班级图书角,号召孩子家长主动捐书,方便孩子们随手就可以拿到书来读。

我们认为科技对孩子们来说作用不可小视。它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培养创新意识。所以我们决定,选取一些安全的、孩子们喜欢的小发明、小创造和小科学实验,开放式的呈现在教学楼的走道内,以便孩子们能看得见摸得着,有兴趣随时随地都可以实验一把、体验一下,激发孩子对科技、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将创新的种子植入在孩子心田。

我们同样认识到艺术的重要性。因此,校园里的角角落落都蕴藏着艺术密码。将某处楼梯设计成钢琴琴键的模型,让孩子们能踩着键盘上楼梯;楼道随处陈列着孩子们的绘画、陶艺作品,并请孩子们相互点评互动。

空间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学校物理环境的设计中,我们将最重要的地方留给孩子们,尽量让孩子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互动中来。

在进门大厅的墙壁上,我们将大块的空白特地留给学生,用于张贴每个孩子的留恋。孩子入学时,每个孩子留下一个手印,并写上自己的名字;待到毕业时,我们也将每个孩子的笑脸和签名留下来。多年之后,这里将成为满满当当的,一面呈现历届孩子留念的手印和笑脸墙。我们希望能给孩子们留下念想,无论将来走到哪里,还能在童年母校里找到幼年时的印记。

我们在设计楼道和教室文化时,将师生作为校园文化的创建者和消费者予以考虑。在各个教室外的墙壁上,我们设计了大块的用于张贴的板壁,留白给班级和学生,以便让孩子们充分与墙壁互动。我们将墙壁上的留白部分分为三类:一是展示类的个性空间,孩子们觉得好的作品,都可以在这里展示,甚至可以开设自己的空间,比如XX科学园,XX英语角等;二是与班级管理相关联的,诸如班级的相关约定、规则,尽量是与孩子们共同讨论达成的共识,张贴在墙壁,以便随时可以看见和提醒;三是指向心灵类的,诸如心情树、开心屋等,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倾述烦恼、分享快乐和寻求同伴帮助。这样一来,墙壁文化、教室文化、楼道文化的设计不是满满当当,不是一成不变,不尽是事先规划,也不仅仅只是成人的眼光,而是充分留白。留给学生和教师大量的创造空间,让师生共同参与文化的创造和消费,让师生能看见自己,让校园中的人与物理环境建立深度联系。

我们希望空间与父母、老师一样重要,成为孩子的第三任教师,充分发挥、利用环境的力量,滋养、丰富儿童的成长。

猜你喜欢

校车教室班级
校车
“313”教室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坐校车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校车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