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学校的眉眼
——校园建筑意象中的学校精神

2018-06-25杨浪浪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报告厅空间建筑

杨浪浪/重庆市人民小学校长

正如儿童会学习和成长一样,儿童身边的建筑也应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而更新完善。校园建筑的意象,代表的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和气质。

功用+序列:可理解的秩序

学校建筑为达到特定的教育目的而兴建,学校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和智育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除了一间间最基本的教室之外,还应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场所,使学生的体能得到足够锻炼而健壮成长。对这一点的重视,使人民小学在建校之初,兴建的第一栋学校建筑是风雨操场,有别于任何学校开办之初先修教学楼的惯例。

建校之初,贺龙元帅担任了学校的首任董事长。修建学校成了贺老总案头一项特殊的任务。刚刚解放,百废待兴的重庆物质条件非常艰苦。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所小学的修建成了需要反复考量的事情。出于对功用的重视,学校先以数十根粗壮的树干为柱,茅草作顶,修建了简陋而简单的风雨操场。从此,人民小学学生体育运动就建立了风雨无阻的秩序,对学校的意义非凡。“马背上的摇篮”的军旅学校特质,通过体育运动得到了延续,传承学校文化和情感的功用在建筑中得到了体现。不仅如此,风雨操场空间大、造价低、结构简单、可综合利用的特性,为新中国成立后刚刚修建的这所学校留下了一个极具功能性的学校建筑。体育运动、学校活动、师生集会、集中大课……大量的学校教育教学现场所需要的建筑功能,都在这里得到基本的满足。直到今天,风雨操场仍然留在许多老校友记忆中。因为真正用心建起来的学校建筑是最值得学生记忆的。

20世纪50年代,学校首任校长卓琳主持修建了学生宿舍——五星楼。这栋建筑造型上是典型的苏联式建筑,反映出时代的特征。远观建筑:简约美观大气,自然古朴厚重;近看细节:手工做旧,质感精细,色彩斑驳。作为军区干部子弟学校学生宿舍,安全十分重要。这一点不管是其建筑形态,施工质量都体现明显。有校友回忆,“文革”期间,由于重庆兵工厂众多,武斗空前激烈,当高射机枪隔江对战时,有许多流弹也击中了五星楼,同学们吓得趴在地上,事后,有好奇的同学去观察被流弹打中的宿舍外墙,发现弹孔很多,却离击穿墙壁还很远,因此,学生们称这栋建筑是“我们的城堡”。2012年学校修缮五星楼,当年施工质量的坚实程度,令施工工程人员大为叹服。

随着学校的发展,一系列满足学生各种学习活动开展的学习空间修建起来,如功能教室、校前广场等。同时学校对场地性质做出了功能和性格上的区分,以便孩子在有序的环境中体会到规划与秩序。

形式+审美:隐形课程资源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影响着校园建筑的变化,“教育”场所变为“学习”场所。学校建筑本身就是极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园环境应具有到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

重庆市人民小学也采用小步渐进的方式改变着校园建筑与环境。将封闭的花坛改为互动参与式的“丛林乐园”,学生在这里收获快乐的同时,接近了自然,锻炼了体能。基于学校自身厚重的历史积淀,修建了“映像童年馆”,突出文化中历史与现代的碰撞。利用重庆地形的高低落差,建造大跨度、高立面的艺术长廊,拉伸了艺术氛围的纵深,让学生更自然地感受艺术之美。卓琳楼修缮如旧的民国风格还原了历史文化基因;而学生图书馆则明显体现现代气息和儿童趣味。在这些尝试中,建筑本身作为课程资源的力量得以彰显。

巧妙的造型、优美的空间、合适的材料,建筑之美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高度。整个校园环境朴实素美,有着大自然的亲切和随和,在现代简洁的建筑环境中隐约呈现出一种怀旧情绪,无声地传达着某种文化的传承。

拟人+多维:为最美的童年

建筑师路易斯·康在设计中曾提出“建筑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子”的问题。在建筑师处理建筑与人的关系时,正展现着设计者所理解并传递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在人与外界的一切精神关系底下,都隐藏着人与人的精神关系。人与物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是采取自我意识形式的社会关系。而人所理解的物与物的关系,也正是人与人的关系的投射。因此,建筑空间不应单纯地被理解为:被限定的空间自身的大小、形状、相互之间的组合。建筑应是“被限定的空间中,各元素(包括人)之间的关系”,应重视对体验者内心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唤醒,以及因关系而产生的情感的唤醒。

在校园建筑中,最重要的人无疑是儿童。2012年,两江新区人民小学开始建筑蓝图的勾勒时,“小学,对于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长大后的我们又希望少年时光应该是怎样的?我们设计的学校能否承载最美的童年?”这样的问题促使人民小学和设计者不断思考。

为了新学校的筹建,我和老师们“废寝忘食”地为纸上都还没有的学校做“精神画像”,进而又要求在建设中将“最美童年在这里发生”的办学理念”,将“好奇、勇敢、责任、荣耀”的学校精神植入校园建筑的内心,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悬挂。2013年7月,我在清华大学参加培训,硬生生从教室附近的建筑书店搬回了一米多高的各类建筑书籍、图册。刚回学校就迫不及待地和大家一道分享、阅读、鉴赏、讨论。书上得来终觉浅,于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访问名校,吸取优秀校园建筑的营养;互联网的世界也将各国杰出公共建筑呈现在我们面前。读百卷书,阅千栋屋,行万里路之后,教育人开始了与建筑设计师的深度对话,开始了将他们的建筑逻辑转化为两江新区人民小学学校设计语言的漫长过程。

对于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无数荣誉的学校来说,标新立异的设计想法已显得太过肤浅。而项目用地近似一个直角三角形,给学校设计团队出了不小的难题,况且北侧最高点海拔434米, 用地中部偏南海拔390米,标高差44米,平均南北跨度265米,坡度很陡,规划难度不言而喻。社会各界对项目提出了很高的指标要求:功能上,项目设计 60个标准班,20多个专用教室,还有办公楼、报告厅、体育馆、停车场等;用地上,面积约43760平米,建筑面积为33339平米,地上部分为31197平米,容积率达到了0.72;另外道路、景观、绿地、消防各项指标都要求到极致——这是一道难解的题。

几经思考,他们把解题关键落到了“人”上,落到了“有趣”上。建筑设计专家,以“人”字型布局,既巧妙地与三角形地块契合,又暗合“人民小学”校名。根据学校将“最美童年在这里发生”的办学愿景有机融入建筑的要求,设计师和我们一起深化设计思路,形成了一个“奔跑的孩子”的设计意象,儿童成为建筑设计的核心。结合山地地形,创造符合山城特色的趣味性山地建筑群体。设计了六个台地,自南向北分别为406、408、412、416 、418 和 424 。406为入口广场,408-416为教学区,三栋教学楼分别高差四米,每栋建筑北向设下沉庭院,满足采光及景观要求。418为食堂、体育馆,体育馆东侧田径场标高降低416,利用自然高差形成天然看台。424作为高边坡的缓冲区域,设立亲近自然的种植园和农场,支持田园课程的开设。

“拟人”的建筑形象

两江新区人民小学,砖石与钢结构的组合,构成了学校建筑的肌肉感;超过35%的绿地率又增加了它的柔美度。从天空俯瞰整个学校的建筑群,就像一个奔跑的孩子,英文单词“children”的八个字母命名了每一处建筑。彩虹跑道让运动更愉悦,风雨连廊让奔跑不受天气限制,花格窗与彩色玻璃让坚硬与绚烂共生。

常规的小学,往往在立面设计上做出各种童趣,比如活泼的图案,颜色的堆砌等。考虑到这方案已经有各种活泼的空间,且人民小学的历史厚重感,设计师勇敢地采用了学院派的风格统领全局,背景以红砖为主色调,搭配灰色砖墙和白色、灰色的涂料,点缀玻璃幕墙,金属幕墙和彩色玻璃,以承载建筑功能和学校理念与文化。

景观作为校园内最具有跳跃因子和童趣的元素来点缀空间。走在校园里,一个小朋友不经意间坐到了一个座椅上,旁边就是一个看书的孩子的雕塑,无论从尺度上、颜色上和材质上,都符合孩子的感官,可以抱抱,可以靠靠,可以拍照!孩子们观察趴在墙上的甲壳虫,捕捉廊桥彩色玻璃透过的光影,叽叽咋咋地争论这树洞里猫头鹰的真与假。在校园里,儿童好奇的天性得以激发,情绪得以愉悦,审美得以熏陶。

空间的连续与贯通

为了体现现代教育开放式和交互式的特点,建筑设计着重注意不同空间的连贯性和交互性。建筑底层局部架空,使得建筑形式与外部空间互相提供穿过各自界限的最大可能性,外部与内部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明确,即不是绝对的内部也不是绝对的公共,形成一种可进入的过渡性结构;过廊、柱廊形成的虚空间与厚重的主体建筑虚实交错,并利用虚空间联系各个室外空间,行人在这些空间上下穿行,环境、视点、景象不断变化,景观层次变得丰富而立体,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开阔的、更富有创新精神的、能够将教学扩展到教室以外的思考场所。

山地建筑不同的高差造就了可以链接各个标高的连廊,一个充满乐趣和探索欲望的空间联系纽带。在如此高差的情况下,依然统筹布局,充分利用电梯、坡道、连廊,满足了无障碍的所有要求。多种形态的走廊空间存在,可以满足孩子们观察、走动和交流活动的需要。无论是每层楼的公共空间设置,还是各楼栋之间的两两相连,都不希望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单元封闭起来,而是希望在建筑空间上提供交流甚至碰撞的场所,比如在底层设置的公共活动室是学生会自我管理形成的成长基地,部分对外开放的走道是一个人与人沟通、培养谦让品格的舞台,局部设置的屋顶平台也是学生讨论活动的场所,这些公共空间的介入使得建筑立面活泼生动。

多元发展与多维思考

设计伊始,规划按48个班设计,配置报告厅和体育馆,这样65亩地的用地指标是比较合适的。但后来政府要求建设60个班,报告厅的用地立马紧张起来,该如何解决?通过设计分析,行政楼位于408层,北侧综合楼位于412层,之间8米高差,利用其间距,向地下要空间,布局出一个标准800人的报告厅。在有限的高度范围内,利用预应力混凝土梁保证了大跨结构的安全性和报告厅内的空间高度。屋顶覆土30CM,设计为屋顶花园。这样既不破坏“奔跑的孩子”的设计意象的完整,又满足的绿地率35%的要求,也为报告厅的节能做出了贡献,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挑战仍未结束。学校通过分析认为报告厅更多的是为专家和教师服务的,希望能够将报告厅的设计改为“剧场”,更多地满足最美童年的“儿童”的需求。于是,我们邀请重庆大学建筑设计院专攻建筑物理方向的资深教授提供专业的声学设计,从专业上保证“剧场”内的声场环境;建筑上,双层墙体设计、专业声闸门设计、墙面及天花分段调整角度和饰面材料、观众席座椅材料选择等,从不同的方面为“剧场”保驾护航;设备设施上,量身打造专业的舞台灯光和专业的音响设备,为追求更好的效果还将800人座位改为675人;最后在一所小学里,近乎专业的“剧场”惊艳亮相。

开学以后,“剧场”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建筑支撑了教育理念与课程实施,儿童节师生们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做剧务、舞美的《海洋深处(deep deep in the ocean)》成功上演。他们真的在这里实现了享受专业舞台的美妙体验。

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向知识的讲授与传输,而是教与学从两方面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包括建筑行为主体的多元化、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和教育学科的多元化。具体表现在多种行为的交融、空间功能的复合以及建筑功能的多样上。因此,专用教室对装修设计师来说更具挑战。危难之际,有了人民小学各个学科教师们的参与,各个功能室的功能需求更加清晰,设计师对课程理念与教学风格理解更加准确,这使得专用教室的设计品质提升很多。音乐老师的舞蹈厅、合唱室、器乐排练房;体育老师的体育馆、功夫馆、体操馆、田径场;美术教师的民间工艺室、国画室、陶艺室;还有厨艺室、国际语言室、大自然工坊……每一位教师都带着学科和专业知识参与设计,他们首先要从课程及资源开发调研开始,接着进行学科功能的定位描述,然后与设计师一道进行装修设计,同时还必须就设施、设备的合理配置提出建议。

建筑艺术与教育思想的对话,让“最美的童年在这里发生”的教育理念得到建筑的支持,融入教育的建筑意象变得更加鲜活。强调建筑之于教育的力量,重视环境之于文化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艺术与学校教育、学校文化的高度融合。

猜你喜欢

报告厅空间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英国Martin Audio用心打造江苏省常熟昆承湖外国语学校报告厅
空间是什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战胜自己,我能行!
创享空间
建筑的“芯”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浅谈现代化企业报告厅音视频系统解决方案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