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2018-06-25林海妹
林海妹
(贺州市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广西 贺州 542899)
最近这些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急救的时候,为患者需要提供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这显得十分重要[1]。通过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地在患者发病的最短时间之内,使患者能够尽快的得到专业的医疗支持,可更好的缓解患者的危急症状。本研究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措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进行院前急救措施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71.5±10.5)岁;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8~84岁,平均年龄(70.5±10.7)岁。本研究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检验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本研究观察组配合院前急救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自我救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高除了此病凶险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病初期救治不当,如急于送患者去医院,人背、车拖,一路颠簸,使病情更为恶化。真可谓好心办坏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数发病前数天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患者如果有症状,患者及家属应该快速自我识别发病情况,马上拨打120,自己停止一切活动,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速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由救护车转送到医院救治。
1.2.2 院前急救护理
①院前急救准备:医护人员需要具备强烈的院前急救的意识,根据急救电话中对于患者病情的阐述作为基本的依据,做好急救药品心电图和除颤仪器等相关工具的准备工作,要及时发车。
②现场急救:当救护车驶达到现场后,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的心理指导工作,要尽量的保证现场的安静,而且需要马上为患者提供家庭救护工作。因为患者的发病会导致患者的各项具体活动,加重患者心肌的耗氧量,增强患者心肌的负荷,就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猝死[2]。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的协助急救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确定,为患者立刻进行吸氧的处理,并且检查患者心电图,对患者心率血压和脉搏以及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如果患者出现有室颤等症状,需要为患者进行除颤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心跳骤停情况,护理人员需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
③做好转运急救:做好对患者的转运工作,当现场急救工作完成之后,需要马上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行急诊治疗。在转运过程中需要注意,护理人员要严密的监视患者的心电情况,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控,防止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与此同时要和医院的急诊科室取得联系,并且将患者的详细情况报告给接诊医师,充分做好入院治疗的准备工作。
对照组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配合常规的抢救和干预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IBM SPSS 2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满意度和患者的存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患者冠状动脉出现急性和持续性的缺血缺氧,导致患者心肌出现坏死。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高,相当部分于发病1 h内死亡,因此院前实施必需的急救、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3-4]。院前急救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肌供氧量,提高患者的心肌供氧和吸氧,能够有效的缓解因为缺氧而导致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配合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可有效地提高患者抢救的存活率,提升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能够为临床对患者的进一步抢救提供可行的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1] 郎玉芝.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4):237-238.
[2] 黄春华.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04):667-669.
[3] 梁肖霞,周华玲,彭雪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15-16.
[4] 赵紫英.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