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平台,让人做事

2018-06-23刘国辉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字理识字汉字

刘国辉

教师的成长,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做事情,在做事情中得到锻炼,在做事情中得到成长,在做事情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正如有人说,光说森林好,喊口号不行,不如让他行动起来把不毛之地变成“森林”。

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在现行体制下,应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来调动教师的内在动力。

一、校长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首先,作为校长要想办法使集体凝聚起来干实事,第一招应是知人善任,尤其是敢于使用在某些方面超越自己的人。一个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得让它腾,是虎就得让它跃,龙藏着,虎卧着,是一种最大的人才浪费。对于校长来说,发现不了人才是水平问题,而浪费人才则是品质问题了。

其次,善于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教师属于知识分子,他们最大的渴求并非全在物质层面,而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他们需要成功,他们需要尊严,有时哪怕校长的一句温馨的关怀,他们都会激动不已——这就是知识分子自尊的特点。

记得很多次,有的老师在某一方面取得成绩的时候,我对她们进行一番鼓励,其实,我不过是例行公事地对其所长进行一番分析,让其继续发扬自己的优势而已,可是,分明看到她们眼中的泪花。我忽然想到,小学生总是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一旦得到老师的肯定以后,他们会喜出望外,激动不已,从而更加喜欢老师,甚至把老师所教给的知识当作一种“礼物”去领取,而不是当作一种负担去承受。其实,大人也和小孩子类似,尤其是知识分子,更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当“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李希贵)的时候,那么,他们就会有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动机和欲望。记得今年开学初,四年七班的班主任生病不能上班,学校正为了代理班主任着急的时候,一位曾经得到过我“表扬”的数学老师毛遂自荐,主动承担起了重任。这时我才深深地意识到,作为领导者,鼓励或者是认可该是多么的重要呀。

二、“传播希望”,点亮每颗心

加尔文曾说:“我认为领导者的最终工作就是传播希望。”一个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感到自己重要,都希望点亮自己,能够表现自我,那么,这个群体就是战无不胜的。

所以,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了解每位教职工的心理需求,然后对症下药,给其装上“发动机”,让他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实,教师和学生一样,由于他们的性格所定,表现在教学中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这和培养学生一样,决不能按着一个模式要求。要根据不同类别教师的教学风格,为他们确定发展目标。

例如,有的老师心理素质特别好,善于“表达”。所以,可以引导他们把发展目标确定在锤炼教学语言和设计“精致课堂”上。譬如,我校有几位老师,他们在课堂上总是激情澎湃,诗一样的语言,感情丰富地描述,“像一股清泉流入沙漠,于是沙漠有了绿洲”;又如“一线晨光穿过云层,给林中飞鸟带来黎明的信息”。学生愿意上他们的课。所以,我们把这种教学风格定性为“诗意课堂”。当然,引领这类老师发展时,绝不是鼓励老师“耍嘴皮子”或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遇到攻不破的“堡垒”时,教师才“要言不烦,启发几句,使之茅塞顿开”(叶圣陶)。

有的老师,言谈没有优势,课堂效果未必好。这样的老师你让他激情澎湃,是在扼杀他的个性。于是,我们引导他把重心放在教学研究上。我校还有一位特别有耐力、有“钻”劲,什么事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教师,但他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这样的老师最好引导他搞一些学术性探究。

我校有位语文老师,他的课堂“随意”性很强。表面看来他的教学很少“章法”——上课时,他很少局限在教材,他读长篇小说,就把其中精彩的部分拿来与学生分享;他喜欢余光中、徐志摩、泰戈尔、普希金、席慕容的诗……也和学生一起朗诵,甚至用好几个星期来背诵《飞鸟集》;他看到好的歌词、古典诗词谱成的歌曲,也在百度里搜来和学生一起试听;坐校车的孩子每天晚上放学在等校车的时候,他就和同学们一起读名家的散文;遇到人们看来不经意的人或事,他便引导学生写上一段话,让学生尽情地抒怀。几年下来,竟有多本学生自己的作品集问世——《大象去巡山》《倾听花开的声音》《生长童话的森林 》等。这不正是新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教育观”以及“生活处处皆语文”的理念吗?即使是上教材上的课文,也很少见他像人们往常那样从头到尾地讲析,而是在“整体”感知以后,抓住一段,甚至一句话就上一节课,有时,一节课就学完一篇甚至几篇课文,他着眼的是“思其类”和活学活用——其实就是我们当下所强调的理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每当放寒暑假的时候,大家都绞尽脑汁出作业题,而他却另辟蹊径,从来不留有关选择、填空等作业,而是把重心放在让学生读书上。有时让每位学生在假期里完成一本“书”——一本属于自己的“书”——把自己以往的日记、作文汇集在一起,分类编辑。让父母、朋友写前言、后记,自己设计制作封面。这样有创意的“作业”学生不但喜欢,而且集写作、编辑、美育于一体。这样的“作业”不是简简单单的作业,而是整理自己生命旅程的过程,更是学生综合素质体现的过程。

比方说,我校为了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字理教育”——使识字不仅停留在横撇竖捺上,而是在识字过程中了解每个文字背后的文化信息,曾经编写过一本校本教材——《汉字的前世今生》。试用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利用率不高。原因是难懂,因为这本书在编写的时候,我们吸收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六书”造字法,老师们大都没有接触过。学中文的本科生在大学接触过,但知道的也只是皮毛。后来我们知道了河北省无极县有一位专门研究汉字字理的名叫白双法的教授。他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总结自古至今诸多识字方法后出了一套“双法字理”。这种识字方法最大特点:一是,将繁杂的造字法归结为“音意”和“形意”两种;二是把汉字还原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从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汉字,每学一个字就掌握一定的人文信息,甚至一段故事,不说别的,这样学习汉字不会写错字;三是发现了“字根”,在字根的统领下演绎出了诸多“字族”。这样就把浩繁的汉字学习简约化了,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于是就有了用“双法字理”重新编写《字理教育》丛书的想法。而这样的丛书最基础的就是“象形文字”,掌握有限的象形文字,那么其他合体字就容易掌握了,这样我们就勾勒出了第一部字理教育的校本教材——《汉字的前世今生之象形文字》。

有了基本想法后便把任务在放假前三个月交给了这位认真而又善于钻研的教师。可以想象他的心情:一方面是对他的高度信任;二是责任,編教材非同一般,必须谨慎,所以得扎实,不能含糊。两者交织在一起,他能不“拼命”吗?于是他用了仅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个人也在“做事”中得到了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快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其实,让他们在“做事”的过程,不就是很好的教学研究吗?这种研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课题研究,而是近乎“自由”状态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可能教师更容易接受。他们在独立的教学研究中,把自己研究的设想与成果付诸实践,经历无数的“磨难”后到达理想的彼岸,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猜你喜欢

字理识字汉字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小学字理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