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沿海经济带零售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6-22高薇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零售业现状问题

高薇

内容摘要:零售业的发展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中占有重要比重,但辽宁沿海经济带零售业在规划建设以及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其大型综合商业体发展过快,导致供给大于需求;零售商缺乏特色,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零售业发展环境不完善,导致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因此,本文提出改善辽宁沿海经济带零售企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零售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辽宁沿海经济带

辽宁沿海经济带零售业发展现状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零售业基本情况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图1展示了辽宁省14个市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排序情况。从全省来看,沈阳市以3883.2亿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第一位,大连市以3084.3亿元位居全省第二位。从辽宁沿海经济带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39.3亿元,其中大连市位居辽宁沿海经济带第一位,全省第二位;锦州以597.7亿元位居第二位,全省第五位;丹东以505亿元居第三位,全省第六位;营口以471亿元居第四位,全省第七位;葫芦岛以434.7亿元位居第五位,全省第八位;盘锦以346.6亿元位居第六位,全省第十三位。以上数据均来源于2016年辽宁统计年鉴。

图2展示了2015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比重情况。总体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43%。其中,大连市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锦州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丹东、营口分别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葫芦岛、盘锦分别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

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图3展示了辽宁省14个市2015年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的排序情况。从全省来看,沈阳市以1861.9亿元的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位居第一位,大连市以726.8亿元位居全省第二位。从辽宁沿海经济带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1276.5亿元,其中大连市以726.8亿元居辽宁沿海经济带第一位,全省第二位;锦州以186.7亿元位居第二位,全省第四位;营口以121.2亿元居第三位,全省第六位;丹东以86.2亿元居第四位,全省第八位;盘锦以83.1亿元位居第五位,全省第十位;葫芦岛以72.5亿元位居第六位,全省第十二位。

图4展示了2015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占全省比重情况。总体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占全省的32%,贡献仅占全省零售总额的1/3。其中,大连市占全省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的18%,锦州占全省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的5%,营口占全省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的3%,丹东、盘锦、葫芦岛分别占全省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的2%。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零售商圈分布

商圈指在一个区域内,以商业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对消费者具有一定吸引力,能形成一定辐射网状的区域。商圈的构成包括核心商业圈、次级商业圈和边缘商业圈。一个成熟的商圈一般具备以下特点:至少拥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标志性商业建筑,交通便利,各种服务性设施齐全,商圈内拥有多种商业形态,能够聚集并吸引大量的市民。

第一,大连市商业圈分布。青泥洼商圈是大连的主力商圈。主要包括:大连商场、大商新玛特、麦凯乐、柏威年、百年城、新世界百货、久光百货、秋林女装、大都会快速时尚中心。从该商圈的客源构成来看,周围并没有大型的居民聚集区,大部分消费者都是在周末或者假日等来这里购物,由于这里距离大连火车站很近,来大连旅游休闲的人多来此购物,因此,青泥洼商圈是大连的中心商圈。

西安路商圈是大连第二大商圈。主要商业企业包括:百盛、罗斯福、福佳新天地、家乐福、麦凯乐、友谊商城、锦辉商城和长兴购物中心。从整体看来,现阶段的西安路商圈客流还是以附近常住居民为主,还属于社区型商圈。随着商圈内各零售企业逐步实现高中低档的错位经营,各种商业形态逐步完备,服务设施逐渐齐全。

中华路商圈是大连三大市级商圈之一,周边集中了大连北部的大型商业资源。该区目前已经聚集了沃尔玛大型超市、安盛购物中心、沃特时尚广场、亿合城、迪卡侬、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红星美凯龙、华南家居大世界等不同商业形态。中华路商圈处于大连城市发展整体“西拓北进”的核心区,连接华东路、华北路和中华西路,其发展潜力有目共睹。

大连市其他商圈还有西岗区香炉礁商圈,包括宜家、麦德龙、奥特莱斯、山姆购物中心;长春路奥林匹克广场商圈,包括大商新玛特、大连恒隆广场、长春路百盛、沃尔玛购物广场、奥林匹克电子城;星海广场商圈,包括凯德和平广场、乐购、千盛、百年汇、大连国际会展中心;高新园区商圈,包括万达广场、万达金街和锦辉购物广场。

第二,丹东市商业圈分布。振兴区商圈包括:锦山大街的万达广场、乐购、福春商业街、江城大街的汇侨国际广场、三纬路的建材一条街、七经街的新一百和随缘名品大厦。元宝区商圈主要包括:新柳步行街、新玛特、博滔运动、金元宝商业城、新柳商业城、丹东国泰国际特产城、华美科技大厦、锦绣家具购物广场和金汤家具城。

第三,錦州市商业圈分布。中央大街商圈是锦州传统商业中心,集中了众多的购物中心、商场和专卖店等。主要商业建筑有:锦州百货大楼A、B座、千盛购物中心、国美、苏宁易购、华联、金凌商场、青山购物中心、友谊鞋城、地一大道、兴隆大家庭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太阳广场。上海路商圈包括吉庆大厦、广厦电子商场、锦华商场、英特购物中心、新玛特、街边的各种体育用品专卖店以及床上用品专卖店。体育场商圈包括家乐汇、沃尔玛、城市生活广场以及建设中的银河广场。

第四,营口市商业圈分布。市府路商圈主要集中着万达广场、新玛特、财富春天购物中心、鹏达体育、营口兴隆购物广场、兴隆大厦、电子文化商城等。东升商圈主要集中着东盛商厦、深港购物中心、澳华东圣商场、大润发、华联、永红女人街等。

第五,盘锦市商业圈分布。盘锦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市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大连,商业企业众多。盘锦是辽宁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的发源地,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民营商业企业集团。

兴隆台区商圈包括兴隆大厦、新玛特、万达广场、大商城市广场、水游城、兴隆四百、金马正和商厦、麦凯乐、海湾商城、百特商场、天虹电子城、益天龙电子商厦、苏宁广场、佳兆业中心、大商地下步行商业街。兴隆台西部商圈包括华润万家商厦和居然之家。兴隆台南部商圈包括利港金八里和大商。大洼县商圈包括兴隆三百、红星美凯龙、鹤吉家居市场、汇美建材交易中心。

第六,葫芦岛市商业圈分布。葫芦岛市的商业中心主要分布在葫芦岛火车站附近及龙港区,除此之外的兴城和建昌也有自己的商业中心。

火车站商圈包括宏运百货、宏运新天地、宏运商厦、百货大楼、乐购、苏宁易购、佳宝鞋城、手机一条街和地一大道。龙港区商圈包括飞天广场、沃尔玛、大润发、玉皇商城。兴城商圈包括兴隆大家庭、海后商城、兴福大家乐。建昌商圈主要是兴隆大家庭。

辽宁沿海经济带零售业存在的问题

(一)大型综合商业体发展过快,供给大于需求

2014年发达国家人均生产总值12616美元,人均商业面积1.2平方米。以大连市为例,2015年大连市人均生产总值11100元,大连市商业建筑面积370万平方米,总人口593.6万人,人均建筑面积0.62平方米。虽然大连市人均商业建筑面积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但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发达国家的七分之一,而且居住范围集中,和发达国家的居住环境有很大差别。因此大型综合商业体主要集中于城市中心位置,比如火车站附近和居民集中的居住区。这些年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商业地产大量涌现,综合性购物中心、一般百货商场、各种专卖店鳞次栉比。随着经济增长放缓,收入差距加大,居民有效需求明显不足,商业建筑面积明显供过于求。

(二)零售商缺乏特色,同质化竞争严重

走进市内的几个购物中心或商场,购物环境都差不多,商品的陈列、品类的布局、商品品牌也都差不多,去哪逛街差别都不大,这是许多消费者的购物感受。零售商缺乏特色,导致商场同质化竞争严重,经营品种重复度高,例如H&M;、优衣库、ZARA、欧时力、ONLY、VEROMODA……这样的品牌,几乎在每个购物中心都可以找到。品牌的同质化不仅体现在服饰品牌上,还体现在化妆品店、珠宝首饰、美容店、餐饮店、咖啡吧等店面。目前,大连部分购物中心品牌重叠度已经在20%-30%之间,超过六成的服饰品牌存在同质化现象。

(三)零售业发展环境不完善,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

对于商业网点布局的整体性规划来说,大多数商业网点项目的选址、业态选择、规模大小等方面,主要由投资方来做决定,随意性较大,缺少相关部门的宏观指导、调节与控制,导致大型零售网点的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造成城市的资源浪费。在零售商业网点的管理方面,安全部门的安保工作得不到充分重视,交通部门在零售业布局方面发挥作用不够,不能充分保证网点地段交通的顺畅,这些都影响了零售业周边的购物环境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辽宁沿海经济带零售业发展对策

(一)科学规划,适当控制零售业发展规模

政府部门应该联合城建、交通、环保等部门做出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商业布局。城市中零售业的布局,需要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各种影响因素,如该地区的客流量、地段、交通、周边环境等,在城市商业圈内科学布局商业网点。不要盲目在市区的黄金地段投资商业地产,乱建商业设施,尤其是要遵守城市商业网点面积的控制标准1-1.1平米/人,不然会使得该地区网点数量过剩、网点密集,给环境和社会带来负担。在建设大型商业网点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次级商业圈、边缘商业圈所发挥的作用,相应增加次级商业圈、边缘商业圈商业网点的数量,从总体上优化空间布局。

企业在进行商业网点建设时要进行市场调研,通过数据分析,综合考虑、总体权衡,不要将商业网点过分集中在市区的繁华地带,使得自己在核心商圈的利润过于稀薄,造成商业企业同质化,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创新业态结构,形成差异化竞争

商业企业需要在认真了解和详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对该地区的客流情况、交通情况做出判断,为零售业态做出精准定位。例如大连作为国家计划单列市,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市中经济比较发达,不仅人口众多,而且每年还有大量的游客,因此其零售业首先体现在市中心核心商圈的发展上。但是除了建设著名的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外,还要在城市的几个次级商业圈中布局多种商业业态,努力发展社区商业,可以在居民集中地区或是写字楼集中地段,建设以日用品为主的大型超市或是小型便利店,满足区域性目标群体的要求。

零售业的业态发展一方面要迎合大众需求,不断创新业态形式,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零售业市场。许多新型商业体面积非常大,在宽敞的空间内可以集中各种不同但又有关联的业态,比如将大型超市、专卖店、影院,还有各品牌餐饮有效融合,从而提高企业收益。另一方面创新业态形式要走集团化、连锁化道路,比如大商集团和兴隆大家庭。大商集团和兴隆大家庭在沿海经济带六市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大商集团。大商集团旗下各店差异化定位,麦凯乐定位中高端消费者,大连商场定位中档消费者,新玛特是综合性商业体。集团化、连锁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本运行效率,促进整个地区商业企业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社会环境、人均收入水平、消费态度,融合不同的业态,综合发展。

(三)改善发展环境,合理布局商业网点

政府部门对于商业网点的布局和规划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制定目标、规范指导、合理监督,使商业网点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的建设还要以城市规划为指导,寻求人口、環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申请建设的大规模的商业网点,政府部门需要在综合考证环境、垃圾处理、交通等情况后,才能进行审批,提倡土地综合利用,反对盲目、反复建设。商业网点一般都建在城市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地区,因此需要考虑环境影响,不然固体垃圾和噪声污染会对人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商业布局、网点的兴建,要以是否有利于该地区的居民生活,是否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来综合判断。一个好的商业建筑,不仅要能协调处理好自身发展问题,而且要充分考虑其对居住、交通、周边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岩.滨海新区零售商业网点优化布局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13

2.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商贸流通发展的实施意见[N].辽宁省人民政府,2015-12-30

3.朱婧瑶.兰溪市政府规划商业网点布局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6

4.吴志光.现代商业网点规划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5

5.仇宝华.产业融合背景下零售业演化与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5(8)

猜你喜欢

零售业现状问题
效率才是新零售业本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我国城市化对零售业发展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