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对应分析的物流经济评价模型及典型省份实证研究

2018-06-22党晶晶孙斌闫文娟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综合评价实证研究发展对策

党晶晶 孙斌 闫文娟

内容摘要:本文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对我国省级行政区物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西部经济区物流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滞后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文章指出,要推动我国物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应提升物流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实现物流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推动物流企业规模发展、建立多层级冷链物流体系结构、加强境外冷链物流园区建设。

关键词:对应分析 物流经济 综合评价 实证研究 发展对策

我国物流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第一,为了纠正传统的生产过程与消费之间的不协调现象,提高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效率,我国正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物流业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物流经济承载着生产与流通过程的大量有价值信息,也是信息化条件下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因此,大力发展物流经济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第二,我国正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农业为例,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我国与东南亚沿线国家在现代农业产品结构方面存在较大互补性,通过产品贸易的形式能够满足农产品需求,而农产品普遍存在保质时间较短,对物流要求较高等特点,这就要求我国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大力发展现代冷链物流经济,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实施提供支撑。

第三,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各种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网络消费成为高效和有效的消费形式,而网络消费必须要求高度发展的现代物流业予以支撑,特别是各种农业和生产产品进入网络消费时代的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催生了当日达、次日达、隔日达等各种新型物流产品和建立在物流经济基础上的商业模式。因此,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驱动力。

我国物流经济发展的挑战

第一,经济发展总体速度不断放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结束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模式,由经济发展的总量向经济发展的质量层次过渡,物流业增长速度也由传统的超过20%的增长速度向9%左右的速度调整,产业发展速度调整的同时必然要求产业加速实现转型升级。

第二,物流产业发展的总体成本不断上升。一方面,在土地成本方面,资源要素进入高成本时代,物流用地依然紧缺;另一方面,在劳动力成本方面,随着我国人口总体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人口红利不断消失。

第三,信息技术对物流经济发展提出新需求。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的重要支撑,领先物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打造战略竞争新优势。此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的信息技术,给物流业带来了重大变革和新的挑战。

第四,现代物流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撑力不足。物流产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制约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短板,现有的物流标准化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托各级政府财政资金作为来源,建立在社会多元化资本来源基础上的金融支持对现代物流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显著不足。

基于对应分析的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一)研究变量

经济发展水平遵循从经济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实现并最终形成经济价值的一般性客观规律,物流经济的发展过程也遵循上述规律。在物流经济生产要素投入环节,选取“物流产业从业人员占全体就业人员比例”、“物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用于表示物流经济的劳动投入强度和资本投入强度;在物流经济生产过程环节,选取“单位面积铁路里程数”、“物流园区总数”、“通用仓储总面积”、“货运总量”、“物流产业集中度”等指标反映生产过程特征;在经济价值形成环节,选取“物流业增加值”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综上,研究变量如表1所示。

(二)研究对象和数据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决定了物流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发展水平等,考虑到地区的差異性以及不同地区在物流经济发展中的差异性等特征,本文以我国大陆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为了剔除不同时间段的波动性,考察期涵盖2006-2015年共10个年度,研究变量来源于相关年度《中国统计年鉴》等权威数据源,各个指标研究变量选择相关年度平均值作为原始数据值。

(三)研究方法

因子分析模型。物流经济发展水平是多因素综合评估的结果,因子分析模式是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估的有效方法。因子分析的本质在于在保证指标携带的统计信息不失真的基础上,通过指标降维的形式进行指标缩减。因子分析的基本模型如下:

公共因子F1,F2,…,Fm相互独立且不可测,由于公共因子少于原始变量的个数,且公共因子不可观测,通常使用回归的思想求出线性组合系数的估计值,即建立如下公共因子为因变量、原始变量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

从而得到各个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

对应分析模型。对应分析又称相应分析,是R型因子分析与Q型因子分析的结合,其利用降维的思想以达到简化数据结构的目的,其基本思想是由Richardson和Kuder在1933年提出,后来法国统计学家Jean-Paul Benzecri和日本统计学家Hayashi Chikio对该方法进行拓展。传统的因子分析只能对数据阵单独进行R型或Q型因子分析,不能同时对行因素和列因素进行分析,这就将行因素和列因素割裂开来,从而遗漏了很多有用信息。对应分析是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叉列连表来分析二维数据阵中行因素和列因素间的关系,揭示同一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

对应分析的主要步骤:由原始列联表数据计算规格化的概率意义上的列联表;计算求解矩阵;计算R型因子分析或Q型因子分析,并由R型(或Q型)因子分析结果推导出Q型(或R型)因子分析结果;在二维图上画出原始变量状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四)研究结论

指标相关性分析。指标相关性分析是进行因子分析的基础,各研究变量相关性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指标相关性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各指标之间总体相关性较高,适应进行进一步因子分析。

模型有效性检验和因子提取。模型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显著性低于0.05的统计显著性水平,适应进行因子分析。

因子提取结果如表4所示,前两项因子的累计方差百分比达到99.275%,因此,保留第一因子和第二因子即可保证信息保留程度。因此,以第一因子和第二因子的计算值为基础计算综合因子得分。

对应分析结果。根据图1可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从行政区域的角度分析,通过图1可以看出,1级物流经济发展水平与西部地区最接近,2级物流经济发展水平与中部地区最接近,而4级和9级物流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最接近。因此,可以得出西部经济区物流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滞后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结论。

结合本文构建的物流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造成西部经济区物流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滞后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因素分析,“物流业增加值”、“单位面积铁路里程数”、“物流产业从业人员占全体就业人员比例” 和“物流产业集中度”方面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地区之间物流经济发展水平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不同地区物流经济发展的重点具有差异性。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物流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经济区居于中游偏上的位置,结合陕西的区位因素,在发展物流经济过程中应依托综合保税区、铁路物流集散中心、公路港三大核心平台,完善口岸功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国际物流枢纽港,依托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加快空港物流园区建设,完善航空货运物流网络。

我国物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策略

(一)提升物流公共服务设施供给

从目前各地实践情况分析,物流经济相关公共服务设施是我国发展物流经济需要补足的重要短板。在物流公共服务设施供给资金支持模式上,应由传统的依托财政资金为主的资金支持模式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转变,放大财政资本的杠杆效应;在物流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发展领域方面,应加大对战略性多式联运枢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内河航道的投资力度,健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同时为了改变物流产业用地不足以及用地成本过高等问题,应将物流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二)实现物流经济发展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成为知识经济发展时代的重要特征,物流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推动物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升物流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大力支持物流企业技术创新,对物流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企业模式创新,开展行业示范工作,推行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无车承运等组织方式和集中采购、精益物流、物流金融等经营模式;最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对于合理规划物流路线、进行消费者行为分析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应大力支持物流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三)推动物流企业规模发展

我国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集中度较低。推动物流经济企业规模发展,应支持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的形式实现联合发展,特别是通过整合国有物流企业的形式实现规模扩大化,同时加强对物流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强化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

(四)建立多层级冷链物流体系结构

随着生鲜产品在现代物流业中比重的不断提升,为了有效支持从田间到餐桌的物流目标,在现代物流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建立多层级冷链物流体系结构。一方面,在农产品出口区域,以出口农产品基地为依托,中心城区(周边)、重点乡镇、生产基地、示范园区梯次配置,全面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在中心城区(周边)布局建设综合型或专业型冷链仓储设施,形成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在果蔬生产重点区域布点建设果蔬保鲜冷庫。

(五)加强境外冷链物流园区建设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产品需求不断提升,特别是对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存在较大需求,但是其普遍存在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等现实问题。为了借助“一带一路”提升我国西部地区物流经济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在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跨境农产品销售业务的同时,应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冷链物流产业园区的投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志卷,赵放.物流网络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度及协调度分析—以天津市为例[J].物流技术,2011,30(3)

2.薛婷婷,吴娜.基于灰色理论的农村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4,33(4)

3.戴君,谢,王强.第三方物流整合对物流服务质量、伙伴关系及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评论,2015(5)

4.李晓梅,白雪飞.基于超效率CCR-DEA的国有物流企业绩效实证分析—基于16家上市物流企业的样本数据[J].中国流通经济,2016(4)

5.汪小京,刘志学,徐娟.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16(2)

6.白元龙,杨柔坚.“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物流业发展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7(1)

7.王丽萍.物流业碳排放与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系统工程学报,2017(2)

8.朱瑜馨,张锦宗.对应分析在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10(4)

9.亢婷.对应分析法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5(1)

10.鲁渤,汪寿阳,匡海波.基于引力模型的区域物流需求预测研究[J].管理评论,2017(2)

猜你喜欢

综合评价实证研究发展对策
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综合评价应用探究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