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实证分析

2018-06-22李琼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长江经济带

李琼

内容摘要:长江经济带作为贯穿我国沿海与内陆地区的经济纽带,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商贸流通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在长江经济带各贸易环节具有重要地位,高效的商贸流通效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保障。本文选取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地区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因子分析法 商贸流通效率

本文首先对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涉及资本、人员、企业、市场四个方面,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分析其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接着,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整体差异及区域差异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与建议。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选取原则

本文对选取的原则概括为四个方面: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总结前人对商贸流通效率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综合考虑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使构建的评价指标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全面性与系统性。商贸流通业涵盖了从产到销多个环节,这其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对商贸流通效率产生影响,因此要从全面性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全方位考虑对各个指标的选取;真实性与可靠性。近几年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相比早期的研究,很多重要指标都需要进行大幅的改进,因此要确保所需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可得性与可操作性。指的是所选取的指标均要求是可以度量的,并且可以用来进行实际的分析处理。

(二)指标体系构建

有学者认为影响流通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不能单一进行考虑,应从流通者效率、生产者效率、消费者效率和社会公共效率来对流通效率进行综合考虑。本文在对前人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该从资本层面、企业层面、人员层面以及市场层面四个层面的效率进行评价,结合前文分析的综合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本文构建的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对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所选取的测度指标,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6年的年度数据,其中部分数据还来源于中国宏观经济、EPS等数据库,并采用SPSSS22.0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商贸流通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本文进行研究所用到的数据指标之间不具备可通约性,因此在对商贸流通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前应对所需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基础指标属性不同,有正、负之分,为了消除基础指标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影响,在此应该将负向指标取倒数,使负向指标变为正向指标;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还应将基础数据进行均值化处理以消除基础性指标间的量级差异,使分析模型更加科学。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主要是将一些综合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利用降维的思想获得公共因子,将计算所得的乘积再进行求和就得到了得分函数,其表达式为矩阵:

在该模型中,向量X(X1,X2,X3,…,Xn)为随机值,并且可以观测,表示为原始观测变量。F(f1,f2,f3,...,fk)代表X(X1,X2,X3,...,Xn)的公共因子,它们之间为相互独立且不可观测的理论变量。A(aij)表示为因子载荷矩阵,即公共因子F(f1,f2,f3,...,fk)的系数值,用aij表示因子载荷,指的是第i个变量在第j个因子上的负荷。aij为Xi与fj之间的协方差,同时也是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即Xi对fj的相关度。|aij|越大则代表fj对于Xi的载荷量越大。B(b1,b2,b3,...,bp)为X(X1,X2,X3,...,Xn)的特殊因子,它们不可被观测,且不包含在前k个公共因子内。所有这些因子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

(二)实证研究

在对商贸流通效率用spss22.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之前,要想获得科学的分析结果,首先需要进行巴特利球形检验以及Kaiser-Meyer-Olkin抽样适当性检验,具体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发现,KMO=0.719>0.6,表示因子满足要求,巴特利球的值为130.018,其P=0<5%,放弃之前的假设(即:否认了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矩阵)就能够采取因子分析方法了。通过计算分析之后所得到的基础指标变量总方差解释如表3所示。

表3显示,以特征根>1为标准对主成分进行提取,能够得出F1、F2的两个综合因子,两个综合因子分别对应的特征根为6.801、1.150,分别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 57.902%、29.965%,二者累计贡献率达到87.995%,即涵盖了基础数据 87.995%的信息,因此可以看出,这对判断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情况具有科学性。

通过因子分析结果可求得,F1、F2的权重值分别是0.856、0.146,所以可得商贸流通效率得分式子为F=0.856F1+0.146F2,其值越高,代表商贸流通效率越高。

通过表4、表5计算F1、F2得分代入F=0.856F1+0.146F2,得到商贸流通效率值 F如表6所示。

(三)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趋势分析

通过图1可知,在大的范围内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表现为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最低-1.02上升至2016年的1.13,净增加值为2.15。并且能够将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演进趋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2008年,该阶段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快速上升较快,因为此阶段我国市场活跃,经济繁荣,GDP增幅大幅提升,带来了商贸流通业的繁荣发展;第二阶段为2008-2009年,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急速下跌,这是因为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国内外贸易市场不景气,给商贸流通业带来了极大影响,很多企业负债累累,流通业资金周转率下降;第三阶段为2009-2016年,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商贸流通效率逐步回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针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措施,使国内市场环境逐步回调,带动国内需求,商贸流通业的市场环境也逐渐稳定。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区域差异评价

(一)上、中、下游整体差异评价

对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做因子分析,将得到的商贸流通效率综合得分均值来对上、中、下游的商贸流通效率进行评价,具体得分如表7所示。

通过表7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排名依次为下游、上游、中游,并且在各年份下游商贸流通效率都要比中、上游高,且各年份上游商贸流通效率都要比中游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下游沿江且沿海,交通运输便利,科技相对先进,商贸流通业得到很好的发展,进而商贸流通效率相对较高。在中、上游商贸流通效率比较中,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测度各项指标上游都要比中游占优势,因此,上游商贸流通效率都要比中游高。

(二)长江经济带区域差异评价

在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差异评价中,本文选取了长江经济带11个地区进行分析,分别做因子分析得到的各年份商贸流通效率综合得分如表8所示。

从表8可以看出,只有上海商贸流通效率的均值大于1,上海、江苏、浙江和重庆(非上游)4个地区均值大于1,云南垫底,商贸流通效率得分差距较大,这充分表明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发展状况不对等。

从表9可以发现,下游地区商贸流通效率最高,其次为上游和中游,并且分析表8与表9可知,各地区间商贸流通效率具有差异性。下游中安徽垫底,但均高于中上游绝大部分地区;中游地区中湖北效率最高,湖南和江西垫底;上游地区中,重庆的综合商贸流通效率靠前,四川居中,这两个地区拉伸了上游地区商贸流通效率的排名,云贵地区因经济不发达,因此排名也靠后。

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整体表现为上扬趋势,这与我国大力推行经济建设有关;其次,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商贸流通效率区域差距较大,这与各区域所处地理位置的经济状况发展水平有关;最后,商贸流通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为提高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应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化城市、加强对外贸易沟通、推进发展现代物流建设、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稳定区域间的交流与协作。

参考文献:

1.董鸿瑜.依托长江航运发展现代物流服务长江流域经济带建设[J].水运管理,2016(10)

2.陈姗,王勇,曾庆均.西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动趋势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3.李忠民,夏德水,姚宇.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效率分析—基于DEA模型的Malmqusit指数方法[J].技术经济,2015(7)

4.黄庆华,周志波,刘晗.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4(6)

5.徐长乐.建设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分工与合作[J].改革,2016(6)

6.彭劲松.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J].改革,2015(6)

7.吴传清,董旭.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產率的区域差异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6(4)

8.龙宇,徐长乐,徐廷廷.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物流科技,2013(12)

9.饶树芸.流通业促进中部经济转型发展—以湖北省流通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4(32)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法长江经济带
基于因子分析对乡村旅游者乡愁感知的研究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快递服务配送环节的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