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修课程规划的“三个导向”
2018-06-22刘锌
刘锌
教师研修通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改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以此促进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教育行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各级各类教师研修机构都在探索教师研修课程的规划与开发,在这个过程中,基本遵循“泰勒原理”对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这几个要素进行研究。规划和开发教师研修课程时要准确把握以上课程要素,首先要坚持并落实“三个导向”的理念,即: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有效提高研修课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目标导向
——指向教师研修课程的目标和评价
目标既是课程规划与开发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所以,教师研修课程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定位目标,同时考虑课程评价及培训成果的转化,将“以终为始”的理念贯穿整个培训过程,做好确定目标、分解目标、实现目标的每一步,提高研修的针对性。
首先,确定研修课程目标,并尽可能将这些目标演化为可衡量的指标。定位课程目标需要从以下三个需求角度来思考:一是国家和区域教育发展战略层面的社会需求。教师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教师的角色地位与职业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研修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师的个人要求,还应考虑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以及各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求,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期望,这是教师研修课程的价值导向,能够确保课程规划的大方向正确。二是机构与组织层面的岗位需求。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不同机构、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的工作要求也是不同的。该层面的需求可以通过对社会和学校不同岗位教师的素质要求以及学校管理者对教师培训的期待进行分析。岗位需求重视把握教师所在工作岗位的共性特征,聚焦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三是教师层面的个人需求。学习是内隐的,教师研修最终是教师自我建构和更新的过程,每位教师基于本人的职责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对自己需要参加的研修活动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也会对即将参加的研修活动怀有自己的心理预期,需要关注、满足和引导。此层面需求关注个性,强调与教师个体最相关的问题的解决。可在三个层面的需求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明确研修课程目标。
其次,思考要实现这些可衡量的目标,教师应当在行为上有哪些改变,并考虑这些行为应当如何固化;然后,思考要做出这些行为的改变,教师应当在知识、技能或者态度等方面掌握哪些内容;最后,需要根据成人学习的原理,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组织,以确保教师能够较好地学习、接受和消化研修的内容。如果教师研修课程按照目标导向的思路进行设计,则课程实施之后的效果评估也相对比较明确,成效也容易衡量,研修课程更具针对性。
问题导向
——指向教师研修课程的内容选择
成人学习的研究表明,成人学习更加关注问题的解决,可以说问题解决的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所以,研修课程内容的选择需要聚焦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分析问题的思路,通过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研修课程只有关注教师的实际获得,使教育行为实际发生,才能保证研修的实效性,这也是教师研修的真正价值所在。
例如,新任教师最大的实际问题是缺乏教学经验,亟须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技巧和策略,以便尽快站稳讲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新任教师培训课程的内容应该满足新任教师对经验技巧的渴望。
实践导向
——指向教师研修课程的实施过程
教师研修课程的实施不是仅仅让教师们“感动、激动”,更需要帮助、指导和促进教师们去“行动”,将学习成果迁移和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所以,教师研修课程的实施要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为起点,真正将教师研修课程根植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
在此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扩展实践类课程,提升教师的实践性技能,还要特别注重教师的反思性实践,提升其反思能力。教师研修不仅要注重教师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更要改变教师内在的思想意识。教师研修课程的实施需要考虑如何激发教师有意识地发掘自我概念,促进既有经验与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交互,发生认知的改变。在研修课时有限的情况下,研修课程不可能为教师提供优化教学、专业成长的所有策略和技巧,因此,应从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過研修活动帮助教师获得支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自我持续发展,使研修课程发挥最大功效。
目前,教师研修机构都在积极转型,力求设计和开发优质的教师研修课程,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三个导向”的理念对把握研修课程的价值取向,准确定位研修课程的重要方面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栏目编辑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