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性分析*

2018-06-22李莎莎

关键词:检测值单相双相

陈 赛 邓 冰 毕 斌 刘 鹰 李莎莎 王 丽 冯 霞

(1.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身科,贵州 贵阳 550001; 2.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心理系,贵州 贵阳 550025)

双相障碍是一种具备较高致残率的慢性病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抑郁症状、躁狂症状交替出现。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两种病症在发作早期均不存在特异性生物学指标,患者自残率、自杀率及病症再次发作的可能性均较高,因此,两种病症在发病早期的鉴别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存在较高的误诊率,致使患者病症的相关治疗进程被延误[1]。本次研究将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展开探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住院精神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双相障碍抑郁发作48例,单相抑郁症72例。另选取同时期健康志愿者15名,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4版(CCMD-4)情感障碍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不存在甲状腺相关病症、相对严重的躯体类病症、处于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药物依赖史、精神病史等,且全部患者近两周内均未应用过精神类药物[2]。

1.2 研究方法

对全部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实施详细记录,并由两名医师对其应用对应的测评量表展开评定工作。三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 d、一周、两周的清晨实施空腹静脉取血5 ml,对血液样本作离心处理,并将上清液放置在-20 ℃的环境中存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对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实施测定。应用放射免疫法对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实施测定处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研究组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前、对照组健康人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检测值;研究组中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单相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BDNF检测值。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组间对比

对研究组精神疾病患者、对照组健康人群临床资料分析可知,研究组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前BDNF检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如表1。

表1 对研究组精神疾病患者治疗前、对照组健康人群BDNF检测值对比

注:*表示对照组与之对比,P<0.05。

2.2 组内对比

对研究组中不同疾病类型患者BDNF检测值分析可知,治疗前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BDNF检测值显著低于单相抑郁症患者,数据对比P<0.05;治疗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单相抑郁症患者BDNF检测值均较之前显著提高,治疗前后各组数据对比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BDNF变化幅度对比P>0.05,如表2。

表2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单相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BDNF检测值对比

注:#表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与之对比,P<0.05;*表示治疗前与之对比,P<0.05。

3 讨 论

有研究证实,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双相障碍呈负相关,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改变是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向躁狂转变的危险因素,而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双相障碍抑郁呈负相关,且明显低于单相抑郁症的患者和正常对照组[3]。目前国内外针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及单相抑郁发作区别的因子研究多集中于单因素分析研究,而一些前沿研究提示这两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因子作用的结果,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单因素分析只能说明单个因素与此疾病的关系,而不能辨认出其他因素对上述两种疾病的主要影响[4]。所以要早期识别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及单相抑郁发作,选择对上述两种疾病的发生有影响的、可预测的两种因子联合进行研究会更加可靠。本研究通过分析可知,研究组治疗前BDNF检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研究组中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BDNF检测值显著低于单相抑郁症患者;治疗后不同疾病类型患者BDNF检测值均较之前显著提高,但各疾病类型患者治疗前后BDNF变化幅度对比并无显著差异,此结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提示临床医生利用BDNF检测值对诊断精神类疾病、区分疾病类型均具有重要价值,此外通过动态监测治疗前后BDNF水平变化情况对掌握精神类疾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之间具有紧密关联性,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提升可以作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情形的判断指标及依据。

[1] 金海淼,胡斌,张咏梅,等.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9):2949-2951.

[2] 李赓,曹艳玲,雍生满,等.单相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特征对照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6):713-715.

[3] 张载福,杨帆,王卫平,等.血清S100B蛋白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6):769-773.

[4] 吕钦谕,鲍晨曦,陆燕华,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碳酸锂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42(12):731-736.

猜你喜欢

检测值单相双相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一类具有奇异位势函数的双相问题
热轧双相钢HR450/780DP的开发与生产
《2018年全国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结果分析》图版
新型双相酶水解体系制备宝藿苷I
光伏单相接入对低压配网的网损影响分析
单相组合式同相供电系统及运行方式研究
基于PI+重复控制的单相逆变器研究
一种简单单相软开关逆变电源研究
DP600冷轧双相钢的激光焊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