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载荷作用下20G钢的性能及显微组织演变
2018-06-22,,
, ,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省极端承压装备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南京 211816)
0 引 言
虽然目前核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在总发电量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但火电装机容量仍是电力总装机容量的主体[1],占比超过60%[2]。锅炉是火力发电系统中的一种承压特种设备,长期服役于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中,因此维护其正常运转,防止事故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有统计表明,火力发电厂中因锅炉引起的非计划停车占到总停车数的60%以上,而其中因“锅炉四管”失效引起的约占80%[4]。目前,已有大量文献[5-14]报道了锅炉水冷壁管的超温失效案例,并对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但均仅局限于查明超温原因,而由于材料原始性能数据的匮乏,无法对超温的温度范围或者超温持续的时间进行详细分析。
20G钢是目前锅炉水冷壁管最常用的一种钢材。水冷壁管服役温度在320 ℃左右,最高服役温度为480 ℃,超过此温度即视为超温;而在实际服役过程中存在很多导致炉管温度升高的因素,水冷壁管的实际服役温度有很大概率会超过最高服役温度。因此,研究20G钢在不同温度下尤其是超温下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显得非常重要。就目前公开发表的资料可知,20G钢的力学性能测试温度最高仅为550 ℃[15],在更高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及蠕变性能数据均比较匮乏。
为了完善水冷壁管的基础性能数据,作者测试了20G钢在不同温度(常温至850 ℃)下的拉伸性能,并对该钢同步进行了应力为62 MPa、温度为550~850 ℃的蠕变试验以及未施加应力的时效试验,研究了蠕变和时效后的显微组织及蠕变性能。
1 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法
试验材料取自已服役5×104h的规格为φ60 mm×5 mm的20G钢管。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如图1所示,可见珠光体中的碳化物呈片状结构,仍保持原始态组织形貌,并未发生球化,根据DL/T 674-1999,球化评级为1级;其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0.232C,0.284Si,0.50Mn,0.021P,0.029S,0.014Cr,0.001V,余Fe。
在试验钢管上沿管轴线方向截取尺寸如图2所示的试样。按照GB/T 228.2-2015,在Instron5689型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伸试验,温度为常温至850 ℃。拉伸时采用两段控制,先由应变控制,应变速率为1×10-3s-1,以便测得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当应变达到2%时,转由位移控制,拉伸速度为0.5 mm·min-1。按照GB/T 2039-2012,在CSS-3905型电子式蠕变试验机上进行蠕变试验,蠕变应力设定为62 MPa,与水冷壁管的最大工作应力一致,试验温度为550~850 ℃。时效试验与蠕变试验在相同蠕变装置中同时进行,时效时间即为蠕变断裂时间,试样尺寸与蠕变试样的相同。
图1 试验钢的显微组织Fig.1 Microstructure of tested steel: (a) at low magnification and (b) at high magnification
图2 拉伸和蠕变试样尺寸Fig.2 Dimensions of tensile (a) and creep (b) specimens
在时效和蠕变后的试样上截取金相试样,经机械研磨及抛光后,用体积分数为4%的硝酸酒精溶液腐蚀,采用AXIO Imager.Aim型光学显微镜(OM)观察显微组织。为了更加直观地表征珠光体的球化状况,将珠光体颗粒纵横比小于2时定义为完全球化[16],统计相同视场范围内显微组织中的珠光体颗粒数,计算其球化率。采用Phenom prox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时效及蠕变后试样的微观形貌与断口形貌。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显微组织
由图3可以看出:在不同温度下同步进行时效和施加62 MPa应力的蠕变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均主要由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组成;在550 ℃时效754.75 h后,试验钢中的珠光体已经出现球化现象,但仍以片状为主,而在550 ℃蠕变后,片状结构消失,珠光体主要为球状;在750 ℃时效0.18 h后,碳化物主要沿铁素体晶界呈弥散分布,珠光体与铁素体的边界不明显,在750 ℃蠕变后,沿晶界仍可见少量珠光体组织。
在相同体积下片状碳化物的表面能远高于球状碳化物的,因此片状碳化物有向球状自发转变的趋势。试验钢的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为722 ℃,在Ac1附近保温过程中,片状碳化物会发生球化。550 ℃的时效温度比Ac1低172 ℃,且时效时间也不够长,因此组织中仍存在片状珠光体,而在相同温度蠕变后,珠光体球化现象更明显,说明施加一定的应力能促进珠光体的球化。在750 ℃下试验钢会发生奥氏体相变[17],但因时效和蠕变时间很短,不足以使组织中的珠光体完全奥氏体化,且在冷却过程中,少量奥氏体又会转变为珠光体,因此试验钢中仍可见珠光体组织。
图3 在不同温度时效和蠕变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Fig.3 Microstructures of tested steel after aging (a, c) and creeping (b, 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图4 时效和蠕变后试验钢中珠光体的球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Fig.4 Spheroidization rate vs temperature curves of tested steel after aging and creeping
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珠光体球化率增大;蠕变后试验钢的球化率明显高于时效处理试验钢的,且球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速率也明显高于时效处理试验钢的。由此可见,应力作用可明显加快珠光体的球化,这与王运炎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
珠光体在服役温度下的球化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其驱动力是局部平衡碳浓度梯度,转化过程依靠原子扩散而进行,扩散过程主要由温度和应力决定。温度越高、应力越大,碳原子扩散得越快,珠光体球化现象越严重。
在温度的作用下,珠光体片层状结构发生破断,破断碳化物尖角或凸出处发生溶解,由于碳的扩散,在较平直的部位向外长大形成球状碳化物[19]。在应力作用下,片状碳化物内产生了更多的亚晶界,导致碳化物进一步破断和溶解[20],因此应力作用会加快珠光体的球化。
图5 试验钢的拉伸性能随温度的变化曲线Fig.5 Curves of tensile properties vs temperature for tested steel:(a) strength vs temperature and (b) elongation vs temperature
2.2 拉伸性能
图5中Rm为抗拉强度,Rp为屈服强度。由图5可以看出:试验钢的抗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先略有降低,在温度高于100 ℃后又明显增大,在200 ℃达到峰值(533 MPa)后,又呈近似线性快速降低趋势,而屈服强度呈近似线性下降趋势,抗拉强度的下降速率大于屈服强度的;伸长率则先降低后增大,在500 ℃时达到峰值(54%),随后又呈波动性下降。
试验钢在200 ℃附近出现的抗拉强度增大而塑性降低的现象被称为蓝脆,这是因为在该温度附近已开动的位错被碳、氮原子钉扎,为了使变形继续进行,钢中必须开动新的位错,使得给定应变下的位错密度增高,从而导致强度升高而塑韧性降低[21]。当温度高于350 ℃时,试验钢发生球化损伤,珠光体中的碳化物由片层状逐渐变为球状,细小的碳化物在晶内和晶界析出,聚集长大形成颗粒状碳化物,导致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此外,温度的升高还提高了晶界活性,使得晶界强度降低,原子扩散速率增大,变形机制由以晶粒变形为主变为以晶界滑移为主,导致拉伸性能发生变化[22]。当温度升高到Ac1时,试验钢组织发生奥氏体化且晶粒不断长大,变形过程中相变诱导塑性效应弱化,最终导致伸长率下降[23]。
2.3 蠕变性能
由图6可以看出:在550 ℃蠕变时试验钢的蠕变曲线变化较为平缓,其第二阶段蠕变速率特征不明显,蠕变断裂时间约为750 h;当温度升高到600 ℃时,试验钢的蠕变直接进入第三阶段,蠕变断裂时间很短;当温度为650~850 ℃时,蠕变断裂时间均非常短(3~15 min),蠕变曲线几乎重合。
图6 不同温度下试验钢的蠕变曲线Fig.6 Creep curves of tested steel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由图7可以看出:试验钢的蠕变断裂时间随温度升高先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蠕变断裂时间(即持久寿命)呈指数形式下降[24]。
图7 试验钢的蠕变断裂时间随温度的变化曲线Fig.7 Creep fracture time vs temperature curve of tested steel
由图8可见:550 ℃蠕变后试验钢断口边缘位置出现大量孔洞,放大后可知孔洞出现在三叉晶界位置,呈现出楔形裂纹特征;而650 ℃下由于蠕变断裂时间短,试验钢断口边缘位置几乎没有孔洞,呈现出拉伸断裂特征。
高温蠕变损伤机理与应力水平密切相关,在低应力,即0.2Rp~0.4Rp时为晶界蠕变孔洞形核控制损伤[25-26],在高应力,即0.4Rp~0.5Rp时则为塑性控制损伤[27-28]。在550 ℃时,试验钢的屈服强度为150 MPa,蠕变试验时的应力为62 MPa,约为0.4Rp,因此其蠕变损伤由晶界蠕变孔洞形核控制,蠕变断口边缘出现了大量孔洞;在650 ℃时试验钢的屈服强度为107 MPa,蠕变时的应力大于0.4Rp,因此其蠕变损伤遵循塑性损伤机理,蠕变断口上观察不到明显的蠕变孔洞。
3 结 论
(1)在550 ℃时效后,试验钢中的珠光体主要为片状结构,少量呈球状,而在550 ℃、62 MPa下蠕变后,珠光体主要为球状,应力对珠光体的球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在750 ℃时效或750 ℃、62 MPa蠕变后,试验钢中存在少量珠光体。
图8 不同温度蠕变后试验钢断口的SEM形貌Fig.8 SEM images showing fracture of tested steel after creepin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 550 ℃, at low magnification;(b) 550 ℃, at high magnification and (c) 650 ℃
(2) 随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先略有减小后增大,在200 ℃达到峰值(533 MPa)后,又快速下降,屈服强度则呈近似线性下降趋势;伸长率先降低后增大,在500 ℃达到峰值(54%)后,又呈波动性下降。
(3) 随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蠕变断裂时间先急剧降低后趋于稳定;在550 ℃下蠕变后,试验钢的断口边缘存在大量孔洞,蠕变断裂受晶界蠕变孔洞形核控制,在650 ℃蠕变时,蠕变断裂遵循塑性损伤机制。
参考文献:
[1] 杨勇平, 杨志平, 徐钢,等. 中国火力发电能耗状况及展望[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23):1-11.
[2] 牟超. 滦河发电厂运行车间作业流程优化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15.
[3] 张维平. 蒸汽锅炉炉管爆裂原因分析[J]. 机械工程材料, 2006,30(9):76-78.
[4] 洪峰. 浅谈对锅炉防“四管”泄漏管理经验[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18):127-129.
[5] 王立坤, 周杨, 荣军,等. 某电厂水冷壁管爆裂原因分析[J].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16, 52(11):828-832.
[6] 邱建平. 水冷壁管爆管案例综合分析[J]. 电力安全技术, 2007, 20(8):38-41.
[7] 陈二松. 200MW超高压电站锅炉水冷壁爆管泄露原因分析[C]// 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北京:冶金自动化杂志社,2013:271-273.
[8] 王大伟. 超临界锅炉爆管事故的分析和处理[J]. 广东电力, 2007, 20(7):65-67.
[9] 马晓艺, 刘高飞, 陈文强. 火电厂水冷壁管失效分析[J]. 热加工工艺, 2014(20):223-226.
[10] 徐洪. 高压锅炉水冷壁管失效分析[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3, 23(5):312-315.
[11] 张锦云. 锅炉水冷壁管失效金相分析[J]. 钢铁研究, 1994(2):32-34.
[12] 曹海兵, 刘世刚. 关于某锅炉水冷壁管爆管的失效分析[J]. 装备制造技术, 2016(8):208-210.
[13] 闫水保, 郑立军, 张营帅. 电厂锅炉水冷壁管短时过热爆管的故障树分析[J]. 广东电力, 2008, 21(2):44-47.
[14] 徐庆立. 蒸汽锅炉水冷壁管变形事故的原因分析[J].天津建材,2010(4):45-46.
[15] 潘家祯. 压力容器材料实用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16] SUZUKI M, OOKUBO N, HIRAMATSU A. Effect of cementite morpholog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dium- and high-carbon steels[J]. Nisshin Steel Technical Report(Japan), 2001, 81: 1-9.
[17] 朱晓东, 李承基, 章守华,等. 奥氏体化状态和钒对珠光体型钢轨钢韧性的影响[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6(6):532-537.
[18] 王运炎, 朱莉. 塑性变形加速钢中碳化物球化过程的机理探讨[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1):16-20.
[19] TAO W U, WANG M, GAO Y, et al. Effects of plastic warm deformation on cementite spheroidization of a eutectoid steel[J].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2, 19(8): 60-66.
[20] 戴涛. Q235钢等温球化工艺可行性研究[J]. 航天制造技术, 1993(5):9-12.
[21] 潘学军, 刘一男. 废热锅炉蒸发管弯制过程中开裂原因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10(5):34-35.
[22] 李晓红, 辛希贤, 樊玉光. 高强度管线钢屈强比参数的一些探讨[J]. 石油机械, 2006, 34(9):105-107.
[23] 王跃华, 李然, 宋进英,等. 奥氏体化时间对I&Q&P工艺处理低碳硅锰钢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J]. 机械工程材料, 2016, 40(11):54-57.
[24] 汤鹏杰, 姜勇, 巩建鸣,等. 某热电厂20G钢锅炉水冷壁管鼓包的原因[J]. 机械工程材料, 2016, 40(1):101-105.
[27] PARKER J D, PARSONS A W J. High temperature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processes in 214Cr1Mo-12Cr12Mo14V weld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ure Vessels and Piping, 1995, 63(1): 45-54.
[28] PARKER J D. Creep behaviour of low alloy steel weld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ure Vessels and Piping, 1995, 63(1): 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