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师承和院校教育相结合的中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2018-06-22汪洋王义祁蔡俊林靓盛红张宏储成志彭俊宇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师承中医学中医药

★ 汪洋 王义祁* 蔡俊 林靓 盛红 张宏 储成志 彭俊宇

(1.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芜湖241000;2.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医院 安徽 芜湖241000)

中医学是具有鲜明实践特点的医学体系,需悉心体验才能有所领悟,因此临床实践在中医教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1]。由于高职高专起点较低,优质实践教学资源有限,农村对中医人才的要求更趋全科型,这就需要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过程中,把全科医学教育及实践内容作为实践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以适应我国卫生改革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全科医师。因此,构建一种全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2]。

构建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3]。从2011年起我校中医学专业农村乡镇卫生院“定向生”的开招,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注入了新的动力。课题组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外校或基地考查等形式来推动实践教学体系五个元素(即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管理体制、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的研究,具体如下。

1 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多次召开由专业教师、临床专家、教学医院带教医师在内的实践课程体系的大讨论,依据岗位技能递进原则,制定了由基本技能训练、专项能力训练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渐进式实践课程体系[4];充分吸收传统师承教育理念,并融合社区医学的基本意识,实现实践课程3年不间断,通过阶段式、递进式的反复临床实践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具体手段和途径如下。

1.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充分把握国家和安徽省的医疗政策,及通过在安徽省当前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医疗机构,对现有中医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现状以及对中医学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情况,修订出符合我省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区域特征的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以往“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模式,逐步建立“院系合一,医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安排“定向生”定期临床师承学习,并根据不同时段,安排师承内容。将中医传统师承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施行“两段三步四梯式”教学运行模式。

1.2 修定实践教学大纲,优化重组实践课程内容 以前期对中医学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调研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对农村基层医院、用人单位的调查等形式,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制定出安徽农村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序列表。充分掌握安徽省农村乡镇卫生院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的要求,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依据能力递进原则,构建了基本技能训练、专项能力训练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实践课程体系。修订实验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内容、目标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充分调动专业教师、附属医院兼职医师及本校资深专家编写实验实训校本教材。

在课程设置上,为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增设了《古典医著选读》;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增设《中医适宜技术》、《中医实用技术》等中医实践课程,为适应目前农村对中医人才的要求更趋全科型的要求开设了《中医全科医学概论》等课程;通过总结对11级定向生的访谈调查,及时修订12级定向生的临床师承学习时间延后至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始,增加临床师承学习的有效性。

1.3 充分吸收传统师承教育理念 经验证明,传统的师承教育模式符合中医人才成长的规律[5-8]。为此,本专业“定向生”将中医传统师承教育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制定了中医师承的培养方案:(1)在学校附属芜湖市中医医院遴选了多名具有丰富临床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药专家,作为中医学专业定向班学生的临床指导老师,通过跟师临床操作、集中授课等方式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指导,以临床实践为主,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2)师承教育的教学期限从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始进行临床跟师见习直至第二学年毕业实习之前。(3)学生自师承之日起,每周跟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能少于半天,书写跟师随诊或实际操作的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师承学习的心得体会或阶段性小结。将理论教育与临床教学融于日常临证实践过程中,实施“学中做,做中学”。

1.4 开展中医社区实践 为了适应国家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内外医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9-10],在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加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医定向班采取专题讲座、社区门诊医疗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深入社区,向社区居民讲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2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2.1 新建与改扩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先后考察4家中医药类本科学校实验实训基地,结合专科培养实际,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空间资源,成立并扩建了集实训教学、临床模拟教学、培训、考核等为一体的中医临床实训中心,现总面积约为1600m2,。中心目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为540万元,各种教学设备模型约300余件,其中大型模型仪器60余件。该中心配备具有本科学历的专业工作人员5人,其中3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

2.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中医学专业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教学医院25所;校外实习基地29所。制定了校外实训基地教学方案并有效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赴校外实训基地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临床师承基地跟师学习实施详细的月报告制度。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1 双师素质培养 制订《学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及管理办法》等文件。对青年教师施行“青蓝工程”带教培养,指派访问学者、省培计划等多途径提升“双师”素质,优化“双师”结构,规划长期建设。制定制度要求符合“双师”型的教师,每年必须结合临床两个月以上。经过五年建设,本专业省级“双师”教师的比例高达90%。

3.2 院校青年结对培养 为切实落实“院系合一,医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医学专业教师与附属芜湖市中医院临床医生在教学与临床间建立“结对培养”工程,本专业参与结队培养教师共7组,促进了双方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互助培养。

3.3 加强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 从教学医院选聘10名兼职教师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兼职教师均为来自于临床一线、从事临床多年、实践经验丰富的副高以上中医师,通过严格的教学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聘期实行三级听课,保证其教学效果。

4 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4.1 附属直属医院设立临床教学部、临床各科教研室 为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更好地完成临床教学、见习、毕业实习等教学计划,附属中医院专门成立临床教学部,下设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中医外科学教研室、中医儿科学教研室、中医妇科学教研室等数十个临床教研室。

4.2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从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到教学实施再到实践考核成绩都受到系部-教务处-督导组专家的审核;制定了严格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及各学科实验室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完善学校—系部—基地三级管理模式,规范临床实习管理,制定了《学校实习检查制度》,定期选派教师深入实习基地检查了解实习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馈。

5 开展实施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5.1 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 校内形成校、系二级督导制度,组织、实施以教研室主任为主的中医学专业教学质量督导小组,负责本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一方面注重德艺双馨的名医名师参与中医学(农村定向培养)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尤其是中医临床课程及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工作[11]。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质量监控的积极性,让学生认真、客观、中肯的评价教师的实践教学。从而构建了一支由学校到系部,由临床专家到听课学生组成的结构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

5.2 初步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通过文献调研及学生座谈后,初步建立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三个模块即实践教学学生评价和同行专家实践教学评价及教师对学生实践成绩评价。前二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后者以实验实训教材为依托,根据实践课堂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评价问卷满分100分,评议内容分10个条目(医学人文素养、启发临床思维、课前准备、内容熟练程度等),评价结果分优(90~100)、良(80~89)、中(60~79)、差(<60)四个定性定量等级;同行专家评价问卷满分100分,评议内容分为: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带教方法,教师素质,带教效果4部分,分A、B、C、D四个等级的权重值;制定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估体系量表,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教师对学生实践成绩的评价以实验实训教材为依托。通过对2012级中医定向班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如下表所示。

表1 学生、同行专家对实践课评价分值分布

本课题组开展了教师对2012级中医定向班和中医1班学生主要课程实践教学成绩的评价,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

表2 2012级中医定向班和中医1班实践教学成绩比较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师承定向班学生的主干课程、专项能力训练方面的实践能力以及中医综合知识水平,明显优于非师承中医学专业的学生。

[1]贾丽娜,康学智,张栩等.探索现代中医高等教育中“师带徒”的新模式 ——Mini-CEX教学引入中医临床实践的启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5):89-91.

[2]张兰,黄丽霞,金红艳,等.适应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完善中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93-95.

[3]左凤林,赵庆华,罗玉琳,等.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23):2 442-2 443.

[4]盛红,王晓戎,王义祁,等.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医教育,2011,30(6):78-81.

[5]罗颂平.中医学术流派与师承教育是中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模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1):3 361-3 363.

[6]呼海涛,詹向红,王振亮,等.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培养中医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2013,21(3):256-259.

[7]杨关林.大力发挥师承教育优势和作用探索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模式[J].中医教育,2012,31(1):8-11.

[8]岳秀永.现代新型中医师承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5):12-13.

[9]申颖,张志勇,刘桂瑛,等.实施“三习一育”社区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医学生职业素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2.

[10]宋花玲,黄品贤,董英,等.中医临床专业学生社区实践效果评价[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7(1):14-17.

[11]曹明刚,张宏,储成志,等.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订单式农村定向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2):293-295.

猜你喜欢

师承中医学中医药
师承授受经验谈
师承与独创之美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建立现代中医师承制度体系架构的思考
中医学对痛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