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家河的初心
——读《梁家河》

2018-06-22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蔡钊利

当代陕西 2018年11期
关键词:梁家共产党人理想信念

◎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蔡钊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强国梦想的铮铮誓言和时代最强音,是全党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政治命题

梁家河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梁家河是中国梦的萌发之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缘起之地。《梁家河》一书是总书记的初心、我们党的初心的生动呈现。

(一)

梁家河的初心,是一心向党的信仰之心,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一心干事的奋斗之心。

1.一心向党的信仰之心

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初心的本元。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

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正值“文革”时期,个人的命运、家庭的命运、党和国家的命运都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故。当时,他也曾迷惘过、困惑过,也试图逃避过。但是在梁家河父老乡亲的关爱和呵护下,在父辈的谆谆教导和影响下,青年习近平很快度过了思想关。特别是父亲习仲勋以自身的革命经历和对党的无限忠诚告诫习近平:“无论党和国家发生了什么,都要相信党中央,相信毛主席,热爱党,热爱人民!”为了表明一心向党的决心和信念,习近平曾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和10份入党申请书。一次次申请,一次次受挫,他毫不在意,也从不动摇,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年轻人,追求上进,有什么不对?我毫不气馁。”正是这种坚定的信仰,让习近平最终加入了团组织和党组织,并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最终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多年后,习近平在回顾梁家河往事时指出,“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

实践证明,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之钙,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也是“初心”丧失的根本标志。不忘初心,首要的就是要坚守住一心向党的信仰之心。

2.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

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一心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初心和情怀。

经过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习近平逐步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黄土地的儿子”,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梁家河尽管贫穷,但这里的人民真诚、朴实,不仅没有把习近平当作“黑五类”子弟,相反却把他看作是自己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收留了他,养育了他,教育了他。有一次,在铜川当工人的李印堂带回了一两斤大米,他娘蒸了一锅香喷喷的白米饭,首先让李印堂趁热赶紧给近平端过去。这让平时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的习近平非常感动。他告诉王宪平:“我饿了,乡亲们给我做饭吃;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裤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咱梁家河的人对我好,我永远都记着。”随着与乡亲们的接触日益增多,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日益加深,习近平越来越同情和热爱这里的人民。与此同时,习近平也把“为群众做实事”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7年的人生经历,已经让习近平深深地爱上了这片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乡亲。

在总结梁家河的人生经历时,习近平说:“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

3.一心干事的奋斗之心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永葆初心的表征和重要体现。

为了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习近平带领群众修建沼气池、打井、打淤地坝、修厕所、种烤烟、办铁业社、缝衣社、磨坊、代销店和扫盲班,等等。用石春阳的话说,“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这些事看起来很普通,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群众烧柴难、吃水难、吃饭难、生活难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难题。

从黄土地中走来的习近平,始终不忘“平凡的世界”中的父老乡亲,始终把“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铭刻心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无论是在正定、福建还是在浙江、上海,习近平始终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每到一处必带头调查研究,凝心聚力解决群众存在的问题。在福建,习近平经常去偏远的闽西山区调研,了解贫困山区群众的生活难、交通难、上学难、看病难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让他下定决心要“真扶贫,扶真贫”,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浙江仅用一年多时间,他就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浙江新篇章。在上海仅7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成为党的总书记后,习近平更是胸怀天下,心系苍生,时刻不忘国事民瘼,脚步踏遍了全国31个省市区。

正是在实干中,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多时间里,我们党才能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二)

“不忘初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中砥砺初心,在干事创业中锤炼初心,在为民奉献中升华初心。

1.在坚定理想信念中砥砺初心

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党章赋予党员干部的根本义务,也是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品质要求。坚守初心,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他形象地把理想信念比作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坚定理想信念,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坚持到底却并非易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四个自信”,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强起来”的科学理论;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就是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对党忠诚。就是要志存高远,立志做大事、做实事、做好事,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就是要严守党纪国法,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廉洁自律、心存敬畏、慎独慎微。

2.在干事创业中锤炼初心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时期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当年,他从一个城里娃成长为一个大家信赖的村支部书记,说到底,是靠甩开膀子干出来的。当年一起劳动的村民至今还记得,农历二三月,陕北冰雪初融,习近平穿着一件蓝色的旧棉袄,常常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冰水中打坝的场景。石春阳、张卫庞等人回忆到,当时村里采用“水冲坝”的方式——用柴油机将水抽到高处,把土冲下去筑坝。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一是速度要快,劳动强度大;另外水会溅到裤子上,很冷”。习近平总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时常“手上磨得都是泡,没听他叫过苦”。一年365天,除了生病,几乎没有歇过。下雨刮风在窑洞里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还要去放羊,什么活都干,到后来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除了打坝淤地,掏地、种玉米、割麦子等农活,习近平一样一样学。还买来种子,在河滩的6亩平地种上了辣椒、洋柿子、豆角、香菜、茄子等新鲜蔬菜,逐步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就这样,当年村里的第一块淤坝地、第一口沼气井、第一个供销社、第一个铁业社、第一块自力更生的宣传牌等等,都是他带头苦干实干诞生的,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最初实践和丰硕成果。

这一段艰苦的人生磨炼,让习近平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事业是干出来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告诫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2018年4月30日在给国际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中,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要为担当者鼓劲、为干事者撑腰。在他看来,领导干部作为群众的领路人,必须敢于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正因如此,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3.在为民奉献中升华初心

初心的本意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共产党的词典里,人民就是一切。所以,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没有人民的支持,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就一事无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在梁家河的7年农村生活,让习近平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并日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成为其中的一员,期间的冷暖甘苦一一尝尽。也正因如此,面对农村群众的苦难生活,习近平催生了立志要为人民做事的志向。

2012年11月,刚刚当选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他的“人民目标观”,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此后,他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此,他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他要求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鲜明逻辑。今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心里面时刻装着人民;就要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真正建立起鱼水之情,感情上一刻不离人民;要为民做实事、做好事,做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难事、急事,行动上始终为了人民。领导干部还要坚决克服特权思想,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

猜你喜欢

梁家共产党人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想对您说
初心如磐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探求梁家河蕴含的大学问树立正确的价值坐标
从梁家河宝贵精神财富中不断汲取追赶超越的力量
从梁家河大学问汲取力量——全省《梁家河》热再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