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家塬塑形
——莽岭绿道上的“桃花源”

2018-06-22吉文艳

当代陕西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绿道桃花源工作队

◎特约撰稿 汪 瑛 吉文艳

群众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任务,喊十句口号,不如为群众做一件实事

从莽岭绿道南口进入,骑车5公里,就到了商洛市夜村镇何家塬村。碧水荡漾、绿树成荫,一排排灰白相间的房子排列两旁。房前屋后、村道两边的空地上,栽种着各种花卉,整个村子被装扮得清秀迷人。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得益于创新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看到了崭新的何家塬。

党员设岗定责

何家塬村在2015年由原来的何家塬、农科、聂沟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有16个村民小组596户191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3户623人。

合并之前,何家塬村并不是贫困村。但由于原农科、聂沟村自然条件差,群众居住分散,基础条件落后,合并之后被列入贫困村。

管理的人口一下子增加了三分之二,村党支部书记苏建贞一时有些茫然。新的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到位后,他决心以党建为抓手,先让村里的党员干部动起来。头一件事——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

在商州区纪委驻何家塬村脱贫攻坚工作队的指导下,村党支部对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摸底,科学设立了政策法规宣传岗、民意收集岗、文明新风岗、党务监督岗、环卫监督岗、科技致富岗、平安创建岗等七个岗位,搭起了党员设岗定责的台子。

▲路变宽了,好项目多了,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通过党员自愿申报与民主推荐相结合,24名党员取得认岗资格。党支部与取得上岗资格的党员签订责任书,并把每个岗位的人员名称、职责、服务承诺等进行长期公开。

“郭君盈,平安创建岗,带头参与村内治安巡逻,每周不少于2次。”在何家塬村委公示牌上,可以清楚看到每个党员的认领岗位和承诺事项。

党员日常在岗位履职尽责:主动联系贫困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带头致富发挥作用明显,参加抗旱、自然灾害救助等突发性事件,为人居环境整治、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做出成绩,参加矛盾化解、助民服务、爱心捐赠等公益活动……村党支部都会详细记录,积分考评。

积分结果,又和民主评议党员、优秀共产党员评选工作结合起来,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承诺事项没有履行到位、破坏新风正气的行为,要接受警示教育。

党员创先有平台,争优有实绩,极大地激发了党员服务群众、致力脱贫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拆解“问题墙”

存在问题:我村九组群众王世勋申请低保户,对低保户的标准和政策不了解。

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主任苏建贞。

整改措施:根据王世勋的个人申请,尽快核实实际情况,根据分类施保政策,确定其是否能够纳入低保。

……

在何家塬村党支部,有一面“问题墙”,上面陈列着20多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整改措施。与“问题墙”紧挨着的是“回音壁”,这上面是对“问题墙”上每一个问题的回应——落实与未落实情况的详细说明。哪位群众提出的问题、办理的措施是什么、结果怎么样,墙上一目了然。

“问题来自信任,群众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任务。喊十句口号,不如为群众做一件实事。”

2015年,针对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问题,何家塬村党支部提出了建设“四个家园”的目标:生态家园、和谐家园、幸福家园、美丽家园;规划了“五大工程”“三大长廊”:通达工程(路、电、视、讯)、甘露工程、亮化工程、美化工程、绿化工程和休闲长廊、文化长廊、绿色长廊。

村支部借助市区打造蟒岭绿道的机遇,跑区进市,积极争取项目。每一项工程,都有具体的项目支撑,都制定了要达到的目标和完成期限、工作措施和党员责任人。如今,何家塬村组组通公路、连户路也已经硬化,绿化覆盖率达到80%,加固河堤、清理河道、新建拦水坝……村党支部用旅游开发项目为村民办了一批好事、实事。村里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大为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风民风进一步提升。

在驻村工作队办公室,一张公示着贫困户信息、致贫原因、增收项目等内容的一览表占据了大半面墙。办公室里,靠墙一行排着6个文件柜,村里各项关于扶贫工作文件及200多份档案资料整齐排列。

贫困户不脱贫,工作队不撤离。这是驻村工作队向何家塬父老乡亲立下的誓言。他们将此写在墙上,也落实在行动上。

驻村工作队队长王永红介绍,为了带领这190多户600多人脱贫,当初三个帮扶党小组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包扶的党员干部多方托找门路,争取产业发展补助资金,帮助村上发展药材种植。2016年,村上新增加中药材460多亩,户均增收1500多元。

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内外共同发力,何家塬村不再是过去山旮旯里贫穷闭塞的村子,它在外有了一个新名字——莽岭绿道上的“桃花源”。

致富“三变”

产业规模小、贫困户增收渠道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贫困户增收效果不明显是何家塬村脱贫攻坚的短板。2017年,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村党支部紧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契机,全面铺开“三变”改革的摊子。

村里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引进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建成钢架大棚240个,生产车间600平方米,引进自动化菌包生产线一套,生产菌袋100万袋,一个大型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在何家塬诞生。

280户村民以土地资源、产业补助资金、劳动力入股,其中178户是贫困户。2017年12月,280户入股村民分红42.5万元,其中贫困户分红35.6万元。

村支部牵头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蟒岭花谷旅游开发公司。劳务公司将全村550名劳动力纳入管理,负责技术培训。旅游公司流转蟒岭绿道沿线原农科村4个组200户农民的土地,种植万寿菊,并将村民的个人承包地和组集体土地进行折算入股,每户群众可增收2000元。

飞鼠养殖是何家塬村的传统产业,也是贫困群众的重要收入渠道。但受飞鼠养殖难、五灵脂销路难等问题制约,飞鼠产业始终不能发展壮大。

2016年,老党员李学军家成立了蟒岭鼯鼠养殖专业合作社,将聂沟片区规划为飞鼠养殖区,通过合作社平台,打通销路障碍,实现种、产、销一体化。

村党支部原副书记许建华也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他成立了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村里流转了30亩林地搞林下土鸡养殖。“我也想通过我的带头作用,为村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引路作用,同时,还可为村里的闲散劳动力提供一些打工的机会。”许建华说。

驻村工作队还十分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教育工作相结合。组织该村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积极向上的文艺联欢活动,表彰劳动模范,奖励自主脱贫新星。

党员群众聚在一起聊产业、谈发展,心更近,劲更足。

猜你喜欢

绿道桃花源工作队
“侨”见惠山:“云”游桃花源 同筑“根魂梦”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三河一山”绿道成为新的“打卡地”
菊与星
扶贫工作队
《桃花源记》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你心中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