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学生活动的研究
2018-06-21陈明强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学生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说,学习是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应该自主建构知识、规律以及方法。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节。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学生活动的意义并提出了学生活动的具体对策,与各位同仁共享。
关键词:学生活动;物理;教师
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灌输,把学生当做“复印机”,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人,是有主观意识的,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體性。
一、开展学生活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各种类型的学生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实验探究活动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等,讨论活动可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学生在自主体验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密不可分的重要性。而处理解决生活、社会、物理问题都要使用严密的科学思维方法,讲究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学生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以及培养良好的习惯。活动生动、有趣、简单易做,活动氛围轻松,学生可通过体验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当教师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强烈的冲突,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久而久之学生通过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积极思考,努力解决,而不是等着教师进行讲解。
(三)学生活动的发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若是只让学生安静地听课、做题,会使学习变得枯燥无味,长久下去,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出现上课走神、打磕睡等现象,教学效率会降低。而轻松愉悦的学生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注意力集中,用心学习的时间大大加长,课堂教学效率随之提高。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开展具有的意义,强调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设计要体现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从做中学;体现新课程理念,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学生更要积极改变学习方式,将“传授——接受”的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模式,学生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学生的能力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活动设计对策
(一)改善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近些年来,教师的教学观念虽然有所改变,但学生活动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公开课、比赛课,通过总结公开课、比赛课开展学生活动时教师、学生得到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应该改进他们的教学理念,并在常规课程中设计各种类型的学生活动。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活动设计时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学生活动时关注每个学生,让学生都参与其中。针对喜欢讲话的,根据学生性格的差异性,对具有威慑性学生的设置监督岗位,该岗位的学生能够将不遵守课堂纪律、课堂规则的学生进行压制。针对遇到不擅长、不喜欢的地方就会放弃参与学生活动、不参与学生活动的学生,小组长要明确任务分工,鼓励这些学生参与进来,任务分工时加大该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可采用检测、抽查等方式。
(三)合理分组、分工,互帮互助。学生活动开展第一步按参与人数进行分组时,教师和学生要对班上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性格问题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成绩强弱、好动情况将每一组设置为“强弱搭配”的方式。接下来要明确分工,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能力强的学生做难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能力弱的做简单的任务;强大的能力还可以指导弱小的帮助能力,通过学生的能力帮助引导弱势学生,促进弱势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通过梳理自己的思路、发表自己的观点,促使自己对活动内容、操作、结论更熟悉,促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与学校适当沟通,为学生活动提供条件。开展学生活动需要时间、空间、教学资源的支持,教师应该与学校、其他科目教师适当沟通,为设计开展学生活动提供条件。由于学校对“学本课堂”的探索,每一学科都会布置的结构化预习作业,可提前安排到暑假、寒假、周末提前完成,也可根据各科学科的特点,与各科学科教师商量将结构化预习的作业错开,不要全聚集在一起。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学生的疲劳。针对学校空间有限问题,教师可提前与学校沟通,由学校出面解决场地的问题,为设计的课外学生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
在对物理教学中的学生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了一些学生活动并进行了一些探讨,但由于本人实践的时间较短,并且受本人理论的限制,考虑问题的不全面性,本文还有很多有待改进并继续研究的地方。对学生活动存在的形式和设计的内容还不完整,还应进一步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徐金龙.浅谈学生活动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3):84.
[2]梁文涛.论皮亚杰的活动教学观与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8):46-49.
【作者简介:陈明强(1984.10—)男,遵义市第十九中学,贵州遵义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