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2018-06-21黄荣福
黄荣福
摘要:学习数学既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树立起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审题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养成正确思维模式,提高审题及解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现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现状,再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具体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包括大量计算,为了保证答案正确性,审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分析学生身心特点,优化教学理念,采用多种方法,有利于增强审题意识。审题直接关系到最终答案正确与否,因此要提高重视程度,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内容比较简单,按照教学大纲去开展,学生按质按量完成作业任务。但是每次考试结束之后,就会发现试卷中有大量错题。有的题目很简单,但是由于马虎、大意导致出错,根本原因是审题意识薄弱。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当看到问题时,急于找出答案,增加了失误的几率,表面上花费大量时间,实际效果并不是很好,学习效率低下。大部分人审题能力比较差,只能从题目中得出基本信息,没有进行深入挖掘,无法找到与解题相关的条件。同时在应试教育制度环境下,学习数学有着很强功利性,主要目的是取得高分数。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题海战术进行练习,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使得审题水平不高,出错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学生审题能力薄弱的原因
(一)教师方面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理论灌输方法,只需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位置,长此以往产生较大依赖性,不会开动脑筋去思考。例如当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反映不是自己解决,而是寻求教师帮助,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教师和学生日常中交流比较少,对实际学习情况并不了解。认为已经将知识讲的明明白白,学生在考试中犯错是他们的事情,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对问题认识不足。为了提升解题速度,教师往往会传递技巧,虽然对学生有一定帮助,但是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主要原因是在解题过程中过度依靠技巧,不会去审题,对细节方面把握不够。教师要意识到自己不足之处,通过改进来提高学生审题能力,便于更好去学习。
(二)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自身能力有限。很多题目中有生字,对学生审题造成不利影响,无
法了解题目的真正意识。不认识的地方凭借自己去猜测,很有可能产生较大偏差,这是解题出错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是消极心理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思维定势,遇到问题不会主动去克服,认为教师可以帮忙解决,产生消极心理。部分学生遇到难题会产生畏惧心理,干脆直接放弃,根本没有去尝试,学习态度不端正。最后不良审题习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急于求成,忽视审题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都是直接做题。容易出现急躁的心理,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不良审题习惯会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明白审题对于解题的重要性。
三、小学数学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朗读题面
这是审题最直接的方式,学生通过朗读题面,可以明确意图,为进一步解决做好准备。教师要发挥出指导的作用,带领学生去朗读,告诉他们要抓住其中的重点,作为解题的参考条件,这样效果会更好。相比较于阅读而言,朗读更加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在朗读中对题目进行分析,在脑海中留下印象,确定基本解题思路。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在朗读中思维会跟着动起来,从而形成正确认识。题面中包括了所有信息,是解题的必须条件。同时朗读能够减少内心压力,给自己加油打气,相信一定可以做好。发挥出朗读的作用,不断增强学生审题意识,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朗读过程中,要圈出题目中的重点,为解题提供有利条件。
(二)耐心和细心
马虎大意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要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当遇到
复杂题面的时候,一定要有足够耐心去检查,避免出现过于急躁的情况。耐心要求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冷静,保持清晰的思维,减少不利因素影响。《两位数乘两位数》主要考察学生计算能力,例如12×20这道题,经过计算结果是240,一定要认真仔细。细心主要体现在细节方面,数学有着很强的严密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结果错误,所以要提高对细节重视程度。小学是受教育初级阶段,要养成良好审题习惯,认真去对待每一道题目,对于今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应该保持耐心和细心,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对于解题有很大帮助。改掉学生身上粗心大意的毛病,养成细心观察习惯,在刻苦钻研中寻求答案。
结语:
综上所述,浅谈小学数学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改善实际学习情况。创新教学理念,意识到审题能力培养重要性,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谢郁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J].赤子,2018,(6):120.
[2]程兰.浅谈数学審题能力的培养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7,(8):84-85.
[3]简小娇,宋喜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赤子,2018,(2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