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单元语用点 整合教学提示语
2018-06-21郑霞峰
摘要:提示语是学生学习人物对话时经常遇到的理解文本中人物形象、个性特征的重要信息。笔者抓住人教版三年级第二单元中整组课文出现的大量人物对话及多种形式的提示语,通过分课分块,一课一得,设计小练笔、对比赏析等方法学习了提示语的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以多形式对话描写完成“(怎么样)的(谁)”的单元习作。
关键词:单元整合;提示语;语用
重组单元教材,进行单元整合教学,是把单元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来全盘设计教学的,它便于从整体入手,依据课文特点,根据学习不同要求,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分块、分课的学习。本文着眼人教版三年级第二单元中三篇精读课文《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及习作,设计了以提示语为主题的贯穿整单元学习内容。
一、学习提示语在对话之前
本组第一篇课文《灰雀》中,出现一个提示语在后的句子:“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个句子,将其改写为学生常见的样子: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阅读,学生不难发现改变提示的位置,并不会影响句意的表达。于是适当小结:“当我们深入理解一个句子的时候,可以将提示语放在句子的后面。”在探讨“如果灰雀会说话,它会说什么?”时,设计补白练习,鼓励学生选择“灰雀说:‘_____。”或者“‘_____。灰雀说。”的形式写一写。
【片段一:5.《灰雀》】
1.独自藏起来是喜欢,放飞自然更是喜欢,男孩也是很喜欢灰雀的。同学们,老师把这个句子写成我们熟悉的样子,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出示: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前后句式不一样,但意思一样。第一个句子说后面是冒号。第二个句子,说在后面。)
2.小结:当我们深入理解一个句子的时候,对话也可以这么呈现:说在前,提示语在后。
3.灰雀又不会说话,列宁为什么问它呢?
4.孩子们,如果灰雀会说话,它会说什么? 选择一种句式,写下来。
出示:灰雀说:“_____。”
“_____。”灰雀说。
学生的练习也引起了我的反思,在课后设计了增加“‘_____。灰雀( )说。”的形式,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提示语中加入体现人物心情的词语,使教学前后的衔接更为紧密。
二、学习提示语在对话中间
《小摄影师》这篇文章中出现了引用人物对话的新形式——提示语在中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紧紧抓住这个语言现象展开教学。首先出示句子: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让学生找一找这个句子中的提示语在哪里,进一步明确提示语的概念。学生不难发现,提示语除了有常见的“……说”,还可以是人物的动作。在教学体现高尔基对小男孩关爱之情的句子“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时,鼓励学生在不同位置加上提示语,口头说一说引用人物话的不同形式。由于这句话有两个句子,两层意思显而易见,因此学生对掌握提示语在中间的形式也比较容易。
【片段二:6.《灰雀》】
1.这个句子中,谁会读?指读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仔細看,这句话的提示语是什么?(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
2.小结:写文章,可以把提示语放在引用的话前面,也可以把提示语放在引用的话后面。这句话中,小男孩说的第一层意思是?(是的)第二层呢?(请让我进去吧)……
3.这是高尔基先生说的两句话: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试着给这两句话在不同的位置加上提示语。
4.现在请大家看下面的句子:
高尔基说(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说( )
“请转告他,我很忙。”高尔基说 ( )“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请大家先观察下面这三个句子中的标点符号,看看如何给提示语加标点符号。
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 ,“ 请让我进去吧!”)
5.同学们,这个故事从小男孩扔纸团开始,难道就在高尔基先生不舍的挂念中结束了吗?后来,小男孩会不会再来呢?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大家可以发挥想象续写这个故事,写时注意引用人物对话的不同方法。
为了降低难度,先出示观察三个提示语在不同位置的句子,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其中的区别,主要是提示语后的标点。在续写过程中,出现高尔基和男孩连续对话描写时,学生不知道可以通过分段的形式来表达,大部分都写在一个自然段,这为教学无提示语的做好了铺垫。
三、学习无提示语分段表达的方法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中出现许多无提示语的对话形式,是学生学习的好素材。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角色表演先了解哪句话是谁的。学生在演一演的情景中,通过联系上文和生活经历,很容易判断出来。此时水到渠成地揭示,这就是引用人物对话的第四种形式——无提示语。
【片段三:《奇怪的大石头》】
1.出示对话:同桌分角色读读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
(1)分角色表演
(2)你们怎么知道这句是李四光的话,那句是老师的话?
(3)最后两句是引用人物对话的第四种方式。在连续对话中,如果从前面的对话可以判断出后面的话是谁说的,就可以像这样不写提示语。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把对话合并为一段)把课文稍作修改,读读看,你觉得哪种更舒服?
人物进行多次对话,无论是否有提示语,最好分段表达,读起来更清楚。在我们学习过的课文中,已经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回读《灰雀》《小摄影师》。
3.出示学生续写《小摄影师》的片段,说一说,怎么修改?
之前的学习中,学生都是给提示语做加法,但是在这一课的学习是给提示语做减法,难免会给学生带来困惑。于是,对无提示语作用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环节,我改写了课文,将所有对话不分段的写在一起,请学生读一读,比一比,和原文相比哪种更舒服。学生一目了然,在人物进行多次对话的情况下,分段表达更清晰。前一课的续写故事中出现的在一个自然中多次对话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四、学习提示语在作文中的运用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
本单元的习作是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为了让本组的阅读重点——多形式对话描写学以致用,设计了以“(怎么样)的(谁)”为题的对话,要求学生用一件事写熟悉的一个人,并用上多种形式的对话描写。对能力较高的孩子,在运用多种提示语的形式上,还鼓励他们在提示语中加入恰当的词语,将提示语写丰富,将人物个性写饱满。从习作效果来看,学生多能用上多种形式的提示语,但是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上仍有许多错误。前期课文中对提示语的学习,为单元人物的语言描写做好了铺垫。
参考文献:
[1]曹国庆.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组与创新[J].学周刊学术研究,2011,(01)
[2]王泽.国外课堂教学改革分析[J].教学研究,2010,(120)
【作者简介:郑霞峰(1986.9-),女,浙江金华人,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中心小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