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市城商行负债分析及管理策略
2018-06-21武安华
武安华
2017年,在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强监管严监管态势基本确立及金融去杠杆等大环境下,商业银行对负债资源的争夺尤为激烈,负债增速仅为8%,远低于2016年17%的增速,负债成本也明显走高。城商行负债端压力明显,负债管理模式亟需改变。面临挑战,城商行主动求变,更为关注负债的管理,重新强调存款立行,保障负债稳定增长。
优化资金来源 调整负债结构
大型银行负债来源主要是各项存款、应付债券与央行借款,城商行负债来源则主要是各项存款、同业负债和应付债券,其中,同业负债和应付债券是主动负债的渠道。城商行一直过于关注规模、增速等指标,对同业业务和投资业务依赖度较高,甚至通过同业业务实现规模的超常规发展。
负债增长稳定
2017年,19家上市城商行通过有效加强负债管理,积极优化负债机构,通过大力吸收存款、积极发行债券、主动向央行借款、稳步压缩同业负债等方式,保障负债稳定增长(19家上市城商行包括8家A股上市、10家港股上市、1家新三板挂牌的城商行)。年末,19家上市城商行负债总额为14.8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55万亿元,增长11.7%,增速较年初下降13个百分点,明显放缓(见图1)。
负债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2017年以来,强加管严监管态势基本确立,同业负债难以依赖。监管部门强力推动金融去杠杆、去通道、去嵌套,央行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指标范围,并于2018年第一季度起,将资产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內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这导致城商行同业负债压缩明显,同业存单发行下降,在吸收存款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整体负债增速放缓。二是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导致负债端成本不断提升,资金利率不断抬升,吸收存款更难。6个月理财收益率从2017年年初的4.2%上升到年末的4.99%,升幅79bps;6个月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则是从4%攀升到5.15%,上涨115bps;金融机构贷款平均加权利率则只上升56bps,负债端成本到资产端贷款的利率传导并不顺畅;同时,城商行在网点布局和客户粘性方面有天生的劣势致存款增长乏力,在负债端受影响较为明显。
尽管19家上市城商行负债增速下降,但仍高于5家大型上市银行7.1%的增速和9家股份制上市银行2.7%的增速(5家大型上市银行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9家上市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兴业、招商、浦发、民生、中信、光大、平安、华夏、浙商)。从图2中也可以看到,三种类型的银行负债增速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股份制银行下降最为明显,其中民生银行、中信银行负债增速均出现了负增长。5大行因为网点众多、客户粘性强,负债增速有小幅下降。(见图2)。
主动调整负债结构
从负债余额占比来看,城商行主动加强负债结构调整,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截至2017年末,19家上市城商行存款余额8.93万亿元,占比60.2%,占比较年初增长0.12个百分点;同业负债(同业存放款项、同业拆入、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项)余额2.82万亿元,占比19.0%,占比较年初下降2.86个百分点;应付债券发行年末余额2.36万亿元,占负债总额的15.9%,占比较年初上升3.05个百分点;向央行借款余额0.29万亿元,占负债总额的2.0%,占比较年初下降0.93个百分点(见图3)。
从2014以来,吸收存款、同业负债、应付债券占负债余额的比重趋势来看,吸收存款呈现下降并企稳趋势;同业负债占比呈现下降趋势;应付债券占比稳步上升(见图4)。
提升客户依存度 增强吸收存款能力
严监管背景下,同业业务收缩,且同业负债成本也较高,存款作为核心负债,利率相对低,商业银行争夺尤为激烈,普遍存在存款增速放缓情况。对城商行而言更为明显,促使其重新强调存款立行。
吸收存款能力不断提升
截至2017年末,19家上市城商行存款余额为8.9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0.95万亿元,增长13.7%,较年初下降5个百分点。从近5年19家上市城商行存款数据可以看出,存款占比基本上处于下降趋势,由2014年的68%下降为2017年的60.2%,下降8个百分点;其占比明显低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水平(70%左右)。从图5可以看出,5大行存款占负债比重较高,也比较稳定,表明其吸收存款能力较强;而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与19家上市城商行吸收存款占比均为60%左右,这表明其对吸收存款能力偏弱,对其他负债种类比较依赖。
城商行在吸收存款方面,除了上调存款利率、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以外,还主动调整大额存单产品组成、创新存款产品,尤其是积极推动结构性存款。结构性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产品;既可以满足一定的保本理财的需求,也会有一定的几率获得更高收益。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以后,限制了银行通过表外理财吸储,理财规模增长放缓;结构性存款逐渐成为保本理财的替代品,成为表外理财转向表内负债的主要载体,成为当前表内负债的新增长点。2017年以来,结构性存款发展迅速,主要是因为普通存款增长缓慢且受到基准利率上浮50%上限的窗口指导;而通过结构性存款,可以绕开价格约束,以完全市场化定价吸引资金。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小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数据显示,结构性存款余额由2016年12月末的9691.52亿元上升到2017年12月末的14322.53亿元,增速47.8%(见图6)。结构性存款增速的飙升有存量规模相对较小的原因,但从绝对增量规模看,已成为中小型银行负债端增量的主要贡献力量。
存款结构不断优化
从客户结构上看,公司存款年末余额5.7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0.34亿元,增长6.31%,占存款总额的64.61%;个人存款年末余额为2.5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0.65亿元,增长34.19%,占存款总额的28.33%。从期限结构上看,活期存款年末余额4.27万亿元,占存款总额的47.82%;定期存款年末余额4.03万亿元,占存款总额的45.13%;其他存款年末余额0.63万亿元,占存款总额的7.05%(见表1)。
从存款结构近年来发展趋势来看,个人存款占比逐步提升,活期存款占比穩步提升,定期存款占比缓慢下降,公司存款占比保持稳定。个人存款占比的提升表明城商行对零售业务更为重视,向零售转型效果愈发明显(见图7)。活期存款占比上升,城商行多数长期性贷款期限性错配更为严重,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发行应付债券,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2017年,城商行继续密切跟踪市场动态,深度参与金融市场创新,积极发行专项债券,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有序发行小微债券。2017年,城商行继续坚持服务小微企业的发展定位,有效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切实提高小微企业信贷可获得性,使广大小微企业贷得快、贷得廉、贷得好,践行普惠金融模式;加大小微债券发行力度,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拓展融资渠道,丰富资金来源。截至2017年末,19家上市城商行发行小微债券余额301.98亿元,与年初持平。
积极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扶持绿色经济发展,是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城商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深入分析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特点,加快退出“两高一剩”行业,将绿色信贷作为业务发展重点和资产投放方向,积极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2017年,19家上市城商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72.2亿元,较年初增加93.33亿元,增幅为118%。
精准发行三农债券。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三农金融服务不足问题是这种矛盾的典型表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金融服务三农提出了新要求,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解决我国三农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因素,是支持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银行业应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017年,城商行着力支持三农发展,深化“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快开发扶贫小额贷款和免抵押小额支农信用贷款产品,持续优化并推广三农产品,通过扩大三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为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金融支持。截至2017年末,19家上市城商行发行三农专项债券余额119.98亿元。
发展央行借款业务,灵活管理流动性
为增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央行货币政策手段日益多元化,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已成为其常规操作手段。向央行借款利率较低,也成为符合资格城商行增强负债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2017年,城商行积极运用央行供给的多样化的流动性支持工具,灵活补充临时性流动性缺口,动态优化负债结构。通过向央行借款灵活、精准调节自身临时性流动性需求,有效防范资本泡沫,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同时为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年末余额2920.64亿元,占负债总额的1.97%,占比较年初下降0.93个百分点(见图8)。
压缩同业负债,顺应监管导向
金融去杠杆最大的影响就在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可以说,金融去杠杆实际上就是去金融同业杠杆。2017以来,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管理较为严格,“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等多项监管政策剑指同业业务;大资管新规也为银行同业业务戴上“紧箍咒”;在流动性新规中不仅在其新增的3项监管指标的测算方法中隐含着对同业业务的抑制作用,更是明文提出对同业业务的规范。一系列监管政策的目的是让同业业务回归到流动性管理的本源上去,促使银行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在金融市场进行资金余缺的调剂,通过同业负债或发行同业存单获取资金将愈加艰难。
同业负债下降明显
按照监管导向,19家上市城商行主动压缩同业负债规模,年末同业负债(不含同业存单)余额2.82万亿元,较年初减少0.06万亿元,占负债的9%,较年初下降2.9个百分点。5大行资产负债结构比较稳健,受去杠杆影响相对较小,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由于同业占比较重,受到影响较大。(见图9)
从同业负债结构来看,均呈现增速放缓趋势,符合监管导向。同业和其他机构存款为1.73万亿元,较年初减少1808.32亿元,降幅为9.4%,较年初下降9个百分点;拆入资金4329.05亿元,较年初增长1355.36亿元,增速为45.6%,较年初下降44个百分点;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为6447.36亿元,较年初减少228.54亿元,降幅为3.4%,较年初下降41个百分点。
同业存单增速放缓
在同业负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增加存款和增加同业存单发行两种方式缓解负债压力。19家上市城商行发行同业存单余额为2.0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0.46万亿元,增速为28.5%,较年初下降58个百分点(见图10)。
城商行负债管理策略
城商行应转变发展理念,由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内涵式、资本节约型增长转变,围绕战略定位,加快培育业务特色,细分市场客群,提升客户粘性,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化跨界合作。
完善负债管理体系
当前经济环境下,城商行应对负债业务实施更为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扩大管理内涵,做好久期管理。
扩大管理内涵。随着金融创新加速,货币创造途径多样化,影响负债的因素增多,单纯的存款已经难以支持资产增长对资金的需求,过度依赖的规模管理已经难以兼顾。在管理视野上,应由单纯的规模管理转为兼顾规模、成本、结构的综合管理,规模的增长需要满足资本约束下资产增长的实际需要,成本的控制需要能够实现利润增长的目标,结构的调整需要兼顾资产的配置避免流动性出现问题。在管理目标上,应从发展性资金需求、利率敏感组合的资金需求、流动性资金需求和再筹资资金需求等方面把握一个时期的总体资金需求规模,以此确定主动负债需求,制定负债发展策略;应充分发挥存款定价的自主权,合理调节存款资金的结构,提高定价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在综合考虑成本因素、获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科学FTP定价曲线,对业务的资金成本或资金收益进行量化评价;在管理战略上,应建立负债业务的战略管理和统战体系,保障各条线、支行加强联动,形成合力,推动精准营销。
做好久期管理。城商行普遍规模不大,资金池较小,存贷款期限错配突出,杠杆水平高,负债稳定性差,容易受到市场环境变化的冲击,面临着流动性问题的冲击。应做好资产和负债期限的匹配,提高负债来源的稳定性、主动性和多样性,坚决推进去杠杆,推动同业负债回归流动性管理的本源,避免过度期限错配导致流动性紧张;应适当加长久期,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存款竞争力。
加强核心负债管理
存款业务是银行最核心的负债,是稳定性更好的存款,是客户和其他金融服务的基础。随着利率市场化完全放开,单纯依赖提高存款价格来获得核心负债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城商行需要加强核心负债管理,重新强调存款立行。
做实客户基础。深耕客户管理,加强交叉销售,快营销服务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转型,定期推出资产配置及产品池方案,加强定制化产品服务,提升客户粘性;优化增值服务,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增值服务及客户活动,形成清晰完善的分层增值服务体系;积极拓展和維护客户,做大客户综合资产规模,促进个人存款业务平稳增长,围绕客户资金源和资金流,强化公私联动,持续推进代发工资、动拆迁、代收付等基础业务,做大核心客群规模。
做大结算业务。推动交易银行、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通过搭建平台的方式,整合供应链环节的所有参与方,提供多维度的配套金融服务,实现订单、运单、收单、融资、仓储物流等交易行为线上化,聚拢核心客户群体,沉淀交易资金;综合运用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电子银行等交易银行产品和服务,实现批量化获客,逐步搭建起集支付结算、贸易融资、现金管理、资金监管、财富管理于一体的现金管理平台。
做深特色业务。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及区域特色,聚焦重点行业提供精品服务,制定了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在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旅游金融、贸易金融等方面进行持续探索创新、深耕细作,带动一般性存款增长。
做强财富管理。打造财富管理业务特色,优化产品形态,加快产品净值化转型,推出以融资业务、资产管理、家族业务、忠诚度管理为核心的私人银行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体系,打造开放式的产品和服务平台;精耕家族财富管理领域,开展家族信托财务顾问服务创新,通过传承类、高保障类保险及家族信托,满足客户家族财富管理、分配和传承的需求;上线推广周期型开放式理财产品,丰富投资产品种类,深化同业合作,加大信托及券商集合类产品的引入与销售力度。
推动互联网型负债管理
金融科技的发展将助推城商行服务模式升级,城商行要把握金融科技带来的发展机遇,以“互联网+”推进负债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推动渠道建设。提升互联网渠道金融服务能力,推进互联网“存、贷、汇、付”等领域的创新实践,通过在支付、结算、理财、信贷等领域的创新,提升获客能力;着力打造手机银行渠道、网点渠道、客服渠道立体联动的协同体系,优化客户体验,实现全渠道经营能力提升。线下以网点转型为抓手,通过智能化网点建设、标准化服务管理等,提高客户服务能力。
推动数字化转型。运用大数据精准推动管理革新,使客户营销、风险管控、渠道布局、运营管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管理水平更上一层台阶;强化生物识别等新技术应用,提供个性化、智能化、全场景互联网金融服务功能,精准切入不同客户需求。
推动跨界合作。大力构建基于互联网模式的多元化业务平台,打造“互联网+行业+金融”新模式,提供保险、基金、证券、理财等服务,将服务根植于行业场景,提升资金募集和主动负债能力;重点推进与电商平台、大型集团企业、行业专业平台等目标市场客户的合作,在线上场景及线下业态,实现互联网金融服务与合作平台生态圈的有效融合,为生态圈内个人客户与小微客户提供便捷金融服务,积极沉淀存款。
(作者系郑州银行金融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