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2018-06-21周雪松任曙光臧影
周雪松 任曙光 臧影
摘 要:本文针对沈阳市科技发展实力基础,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加以分析,得出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促进沈阳市高企发展对策措施。
关键词:沈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研究
一、沈阳市科技发展实力基础
截至2015年底,沈阳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7所,其中,中央部委属2所(东北大学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省属31所,市属3所,民办11所。截至2015年底,沈阳市拥有高等院校47所,市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107个,建成博士后工作站96个(2014年);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2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74家,其中国家级13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08个,其中国家级的14个;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67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0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16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2.1万人(2014年)。
“十二五”以来,共有46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平均每年9项左右;共有691项成果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励;共有1034项获得市科学技术奖励,连续几年保持高速增长。2012年,特变电工沈变集团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我市在国家科技奖励中的新突破;2015年,沈阳市共获得各类奖项359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142项,占全省的52.6%,其中的5项获省企业重大研发成果奖、占企业重大研发成果奖项的50%,实现了历史突破;市级207项。
沈阳市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发展较快,特别是2010年以来,专利工作呈现出急速增长的趋势,专利申请数量突破万件大关,专利授权数量也超过5000件。同时,专利质量不断提升,发明专利申请占专利申请比重从2011年的40.99%增长到2015年的54.91%。2011年,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的“巷道掘进机”专利项目获中国专利奖外观设计金奖。2014年,沈阳建筑大学的“用于石材加工的单驱动可分度复合切削部件”专利项目,为沈阳市首次获得中国专利奖发明专利金奖。2015年科研机构申请专利117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934件;专利授权数为62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为404件,分别是2011年的2.0倍、2.2倍、1.5倍、1.7倍,表明科研机构越来越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截止到2015年底,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837件。
二、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概况分析
2016年,沈阳市共有233家企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净增139家,增量是上年的3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55家,占全省(不含大连市)46.6%,较2015年底净增139家,同比增长33.41%,增量超过去年3倍以上,实现井喷式增长。据初步统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5.9亿元,有力调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积极性。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净增量为42家,超额40%完成省政府考核指标。全市专利申请达22163件,同比增长22.37%;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186.91亿元,同比增长22.63%。如图所示,2016年辽宁省地级市高企数量排名,沈阳拥有555家,只有大连市超过沈阳。2017年,沈阳市净增高新企业292家,净增数量超过前四年净增量总和。截至目前,全市高新企业数量达到847家,跃居东北城市高企数量第一,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6年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工业总产值1408.14亿元,同比增长355.33亿元,营业总收入1599.39亿元,同比增长415.76亿元;按照技术领域分类,电子信息领域企业99家,占比为17.8%,工业总产值为76.4亿元;生物与新医药领域企业55家,占比为9.9%,工业总产值为228亿元;航空航天领域企业18家,占比为3.2%,工业总产值为355.1亿元;新材料领域企业68家,占比为12.3%,工业总产值为93.4亿元;高技术服务领域企业62家,占比为11.2%,工业总产值为6.6亿元;新能源与节能领域企业36家,占比为6.5%,工业总产值为106.7亿元;资源与环境领域企业27家,占比为4.9%,工业总产值为54.3亿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企业190家,占比为34.2%,工业总产值为487.6亿元。
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近几年虽然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但自身及其外部环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人才需求供给错位,技术人才流失;人才对自身环境满意度较差,人才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吸引高技术人才驻留软硬环境亟需改变;人才结构亟待优化,建立科学的人才队伍,培养有梯度的人才团队是当务之急;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利用低效,研发经费支出少,R&D;活动整体投入不足,科技经费使用对人员经费支持不足;科技资源总体规模仍然偏小,配置结构有待合理化;创新体系建设市场化程度不够,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科技人力资源聚集不足,创新资源集聚不够,创新创业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科技资源联动不足,协同创新不够等等。
三、促进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策
1.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建设创新人才基地
进一步吸引聚合人才。国际科技前沿领域高端人才的引进,对于科技企业亟待发展,科技人才缺乏的城市尤为重要。吸引核心领域,尖端人才组建核心团队,针对沈阳市高新技术重点领域战略布局,引领突破创新研发过程中瓶颈尤为迫切。截至2015年底,沈阳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86个,其中,国家级14个,分布在企业9个,高校2个,科研院所3个;省部级272个,分布在企业23个,高校168个,科研院所50个,其它31个。2015年,省科技厅新批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通过这些在沈阳的国家级实验室,高校科研院所等平台吸引大批从事世界尖端科学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团队、科技人才,打造一流人才发展高地。在吸引領军尖端人才的同时,也要建立健全人才梯度培养机制。科技团队非一两名领军人才就可以建成的,需要多方面,承担不同任务的多层级团队人才。因此注重各个层次、层面的人才培养也很重要。比如培养优秀企业家和专业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等。促进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探索实施差异化的人才扶持政策。
2.超前部署,抢占世界未来科技发展制高点
世界科技日新月异,未来高新技术更新速度前所未有,适应新技术新产品、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部局科技前沿和战略领域研究项目尤为重要。针对关键共性技术,重大原始创新成果,重大技术瓶颈前瞻性攻关布局是重中之重。沈阳未来应该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布局:信息技术,包括重点研究量子计算、海量数据采集、处理,智能感知、存储与应用,卫星移动通讯等;生物医药技术,包括重点研究生物治疗技术、分子诊断和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药靶发现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布局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开展微纳制造技术、重大装备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智能机器人等研发等;资源环境技术,开展再生能源、节能技术等研发,重点研究污染物治理技术与装备、清洁空气、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等;新材料技术,开展研发纳米器件、超导材料、高效能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新能源技术,开发高效清洁利用能源,研發能源转换、新型储能技术等。
3.在政府引导带动下,促进与先进地区交流学习
在推进政府部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搭建合作平台载体等多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做法。主要是沈阳政府、企业学习东部地区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把东部地区行之有效、成熟的改革试点经验在沈阳地区复制推广。探索共赢发展新路。主要是引导沈阳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先进地区之间,加强重点开发项目,开放平台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广先进地区建设成功经验做法。此外,沈阳还要大力学习先进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利用经济、政策、法律等手段来管理地方经济发展。政府尽可能少出面干预,尊重市场规律。学习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努力将沈阳的冰雪、森林、矿产等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来促进发展。
4.开放创新和协同发展
开放的组织资源,资源有东北内的,有东北外的,有科学院内的,有科学院外的,有国内的,有国外的;有传统的科研体系结构,也有新型的研发机构,应该是包容性的。协同发展,协同就是在创新行为上、过程里要协同,成果转移转化这些链条上要协同,政策人才等方面都需要协同。依托沈北和浑南大学城等平台设立“创新特区”构筑协同创新模式。鼓励教育科研机构企业化运营。鼓励科研人员大胆进行高技术产品化、市场化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惠玲.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时代金融,2016(33).
[2]高怡冰,林平凡.沿海五省市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机制比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
[3]宋小敏,杨青,万君康.高新技术企业综合评价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01).
[4]魏江,叶学锋.基于模糊方法的核心能力识别和评价系统[J].科研管理,2001(02).
[5]任红.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12).
[6]叶翔凤,杨擘.以科技金融创新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