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运输业发展现状调查

2018-06-21孙俊杰

商场现代化 2018年7期
关键词: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核心竞争力

孙俊杰

摘 要:随着互联网平台和手机APP的兴起,以及联合运输形式的出现,物流运输企业需要通过总成本的降低来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实际调查数据,对物流运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从加强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加强对专业化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运输专业化程度四方面,论述了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海港、空运条件等得到了明显改善,运输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铁路站点、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完善,为我国物流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已经成为现代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服务性产业,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由于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让本课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物流运输业的发展现状

1.物流需求逐渐增加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整个社会对物流的需求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尤其是对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最为迫切。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06年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8,到2014年,该数值上升到了3.4,这也充分说明了经济发展对物流服务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与此同时,物流运输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自从国务院发布了《物流运输也调整和振兴规划》之后,社会物流综合直线增长,并由2009年的96.65万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20万亿元。除此之外,在2015年,我国货运周转总数更是达到了450.2亿吨,同比去年增长了4.4%。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增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物流运输业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在建设投入上也逐渐提升,在此过程中,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尤为迅速,迄今为止也形成一定的规模。截止到2015年,我国的公路里程达到了230.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5万公里,位列世界第二位,铁路营业里程也达到了10.69万公里,位列亚洲第一。内河航道里程14.35万公里,各大港口的吞吐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位居世界第五位。在民用航空建设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民航总里程达到了200.36万公里,并在逐渐扩建之中,还会增设一些航空支线以及国际航线等,这些也预示着我国的空运能力将会不断提升。在管道运输建设上,总里程达到了9.3万公里。在包装设备和搬运设备的建设上,总数量已经达到了上百种,相关机械制造业的年产值也突破了500亿元。但从整体发展来看,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得到了很大进步,但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确保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

3.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兴起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引入第三方物流概念,该模式作为新兴服务理念,在国内物流行业中迅速发展,并迅速形成规模。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外购物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个企业对物流运输业也有了新的认识,这也让很多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得到了发展机会。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000多家,专业认识预计,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由于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和产业化,为物流运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物流系统运行效率低,成本偏高

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重生产,轻流通”的局面,虽然物流运输业发展势头很猛,但由于发展的滞后,导致了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的出现。再加上材料、人工等成本的日益提升,很多物流运输企业的年收入出现了下滑,部分中小型物流运输企业还出现了亏损情况。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流占用时间为整个生产过程的90%,部分原材料在库中的周转时间达到了6个月。也正是由于这种低效率,导致物流成本成倍增加。以2016年为例,我国物流运输业的总成本达到了10.9万亿元,高出美国2倍。由此可见,我国物流运输业在成本控制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对策

1.加强物流法律法规建设

健全的法律条件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维持企业发展环境的必备保障。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在很多时候,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处理,对相关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我国急需对物流运输业的法律法规进行合理完善。首先,相关部门需要对各项法律法规进行深入梳理,对不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条款进行更改和删除,还要对立法之中相互冲突的一面进行适当整合,以此来缓解物流运输企业的发展压力。其次,对立法进行加强,建立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物流行业有法可依。最后,我国可以对外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经验进行借鉴,并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进行修改,确保建立一个高效、透明的法律环境,为现代物流运输业发展提供基础。

2.加强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

经济效益的提升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现代物流贯穿与整个消费流程,如果能够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最终收益,还能对社会资源配置进行合理优化。由于物流运输业涉及社会生产之中的很多环节,在成本控制设计上必须保证全面。例如,在仓储方面,设计人员需要保证选址的科学性,并对仓储管理技术进行深入应用。在运输和配送环节上,需要做好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做好车辆配载等工作。在产品包装方面,也应该做到对包装材料的正确选择,将环保理念充分体现出来,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还要在运输完毕之后做好材料回收工作。

3.加强对专业化物流人才的培养

在专业化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做起。首先,在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物流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定期开展内部员工培训活动,对于一些有能力的工作人员,企业可以通过继续学习深造来增加个人价值。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各地区高等教育的专业程度,利用教育为物流运输业发展输送合格人才,并鼓励校企之间展开合作,通过实训、参观等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国家相关部门应注重对物流教材的合理编写,将更多的创新服务理念加入其中,避免教育理论出现落后现象。例如,东北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成功与当地企业实现合作,在开展实训课程时,教师会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经验,最终为企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

4.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运输专业化程度

在很多中小型物流运输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输结构进行全面完善,通过联合、加盟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运输能力和效率。另外,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物流企业之间进行积极合作,并通过相关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速度。政府还可以加大对项目资金的投入,对先进运输技术进行发展,如甩挂、冷链物流等。在企业联合过程中,創新理念更是必不可少,管理人员应该对经营理念进行适当改变,建立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除此之外,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除了价格竞争之外,服务显得至关重要。很多物流运输企业已经引入了“门到门”等新型服务理念,紧跟时代角度,紧抓客户心理,以此来提升客户资源的稳定程度。这样一来,企业便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增加,各个物流运输企业应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争取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政府也要进一步提升对物流运输业的重视程度,对各种交通网络进行建设和健全,为物流运输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虽然我国物流行业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相信通过国家和人民的不断努力,国家化物流中心建设必定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龙丹.基于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各省物流运输业从业人数[J].科技广场,2017(08):183-185.

[2]曹湛.跨境电商与物流协同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J].中国商论,2017(22):52-54.

[3]娜迪热·依明,阿布来提·依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与新疆巴州物流业发展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7(02):8-9.

猜你喜欢

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核心竞争力
我国物流运输管理提升措施探讨
基于人机工程的物流运输三参数风险评估模型
浅谈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
略论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