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2018-06-21方美芳
摘 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兴起的乡村旅游是指存在于乡村地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旅游地经济发展的旅游行为。乡村旅游的出现为乡村推进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以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为例,分析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发现该地在发展中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开发深度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同时也得出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当项目生态化、产业专业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实施旅游+战略等启示,以此为其他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引言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乡村振兴战略在解决我国乡村发展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围绕乡村振兴提出了一系列工作要求以加快农村脱贫步伐。乡村旅游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提出的一种以休闲娱乐为目的,以村庄环境文化为依托的旅游行为,对于加快农村地区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省婺源县位于三省交界处,为我国山区县代表,当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普遍较低。自合福高铁开通以来,婺源县依托其美丽的自然环境与独特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多元完整的旅游体系,从而成功搭上经济发展的便车,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因此,本文在探究婺源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启示,从而为其他县域乃至全国各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借鉴。
二、文献综述
以往学者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较多,主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探究贫困地区利用特色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从而实现脱贫的合理路径,如林移刚、杨文华(2017)基于生产要素视角,探究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困境及优化路径,李烨(2017)构建扶贫效率模型,对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效率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另一方面,以具体地区为例,探究该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制约因素,从而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如刘焕庆、吴健(2017)以全域旅游为背景探究延边州乡村旅游发展特征并提出合理建议。
以往学者在乡村旅游的不同方面均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以乡村旅游中具有代表性的婺源县为例进行分析的文献并不多见。因此,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视角,分析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制约因素并从其发展经验中获得一定启示,从而为当地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提供一定帮助。
三、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婺源县位于三省交界处,为我国山区县代表,总人口约为30万,其中大部分为农业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近年来,婺源县政府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依托自身自然环境、文化底蕴、交通等优势,优先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导,以建设最美乡村为目标,建立多层次旅游体系。
如上表所示,上饶市近三年在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及年接待游客数上均实现明显增长,其中婺源旅游业贡献巨大。在旅游产业的推动下,2017年,婺源县贫困发生率下降为1.5%,当地第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旅游而兴起的特色农产品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旅游+农业”的经济格局,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旅游业成为婺源县主导产业,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当地基础设施及第三产业趋于完善。公路、住宿、餐饮、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当地贫困居民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与旅游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如导游等日渐增加,当地居民依托旅游产业进行自我发展,生活质量提升效果明显。
3.对生态的促进作用
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在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上均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旅游业的发展使农村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得到增值,加大了当地政府与居民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该地政府始终围绕生态主题,对当地自然风光与古建筑进行保护性开发,同时,推出多项绿化与动植物保护工程,创新旅游模式,从而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瓶颈
1.基础设施不完善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婺源县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急速上升的旅游需求与其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相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旅游业规模的扩大。随着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当地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将愈加凸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与游客体验满意度成为该地发展乡村旅游的迫切要求。
2.产品开发形式单一
江西省婺源县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有着明显的开发优势。然而由于当地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缺乏详细的规划与指导,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始终停留在观光和农家乐等项目上,旅游产品开发形式单一,且产品开发程度不够深,难以真正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不利于当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管理与专业人才匮乏
婺源县政府在建立并完善人才培训机制上缺乏作为。在管理人才上,部分管理人员未能正确解读国家政策要求或对于乡村旅游的重视程度不足,难以指导并带领当地居民做好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在专业人才上,由于缺乏完善的人才引进与培训机制,从事旅游相关职业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与该地区发展迅猛的乡村旅游相矛盾,严重制约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五、婺源发展乡村旅游启示
1.项目生态化
婺源县成为中国旅游强县与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密不可分。婺源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自然环境与人文的基础之上,因此,当地政府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始终保持开发与保护相统一,大量投资生态旅游产业,创新旅游开发模式,防止因旅游业发展可能造成的环境破坏,形成了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反哺环境保护的良好局面,当地旅游业逐渐踏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
2.产业专业化
自合福高铁建成以来,婺源县政府把握发展机遇,建立了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建设中国旅游强县的目标。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婺源县政府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内容,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在假期期间多次举办具有乡村特色的庆祝活动,吸引了众多外来游客,从而使婺源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政府主导
婺源县政府基于市场导向作出的“优先发展旅游业”的决策是婺源乡村旅游业成功的前提。为了加快当地旅游业发展步伐,婺源县政府编制多个旅游发展规划,建立并完善旅游业管理体制及产业运行机制,促使该县形成良好的旅游业发展氛围,旅游业实现迅猛发展。此外,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让外资与民营企业共同参与旅游项目投资,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为婺源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4.居民参与
乡村旅游是存在于乡村地区,以休闲娱乐为目标,以自然与人文环境为依托的一种旅游模式,农民是乡村旅游业的主体。婺源乡村旅游业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充分调动了当地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当地政府以尊重居民意愿为前提,通过收购古民居、提供开发补助、以资源入股、参与旅游产业经营等多种方式,协调旅游开发与居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提高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内生动力。
5.实施旅游+战略
乡村旅游不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代名词,旅游业的发展应对其他产业产生辐射作用。婺源县以优先发展旅游业为原则,大力推进“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模式,成功带动当地农业、工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产品附加值增加,旅游产业链延长,经济综合效益实现提升。在旅游+战略的带动下,当地剩余劳动力问题得到解决,农民收益得到提高,整体经济达到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林移刚,杨文华.我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困境与破解研究:基于生产要素视角[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02(34).121-127.
[2]李烨.中国乡村旅游业扶贫效率研究[J].农村经济,2017.05.72-78.
[3]劉焕庆,吴健.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延边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东疆学刊,2017.01(34).101-105.
作者简介:方美芳(1997.11- ),女,汉族,江西上饶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5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