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菲合作创新
2018-06-21胡海滨马富丽
胡海滨 马富丽
追溯历史,中国与菲律宾之间有很密切的友谊合作关系。自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盛行之时,菲律宾就是中国商船停留的重要节点,当年的商队从福建泉州出发,到达的第一站便是吕宋,也就是今天的菲律宾。从古至今,中菲地缘相近、文缘相通、血缘相亲,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有很强的历史渊源。在全球化盛行的今天,两国已经开启互利共赢的新篇章。自2013年“一带一路”建设以来,菲律宾一直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伙伴。随着“一带一路”的进一步实践,两国之间虽有诸多问题争端,但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一代人的前进方向,两国之间由历史传承的友好合作关系涌现新的契机。
中菲关系的历史追溯
早在600年前,中菲就有过国家间的友好交往。菲律宾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叫苏禄国,位于今天的菲律宾苏禄群岛。明代初期,郑和下西洋,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代表明朝政府会见了当时的苏禄国王巴都葛·叭答剌;同年,苏禄王准备对明朝进行访问以建立友好关系,为中菲友好关系留下重要史迹。基于亘久的历史血缘关系,1975年6月9日两国正式建交。之后中菲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展,2005年4月26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菲律宾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中菲关系已经进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期。至2016年10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访华,展开双边关系磋商机制。2017年5月,杜特尔特总统出席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对于中国对菲律宾的投资援助项目表示感谢。
其实早在周秦时代,两国间的民间贸易就已经展开。后来,中国的印刷术和火药传入菲律宾,而菲的白薯在300多年前传入中国。两国百姓在贸易中互相习得了先进的生产工具,获得了生活上的各种必需品。新中国建立后,两国之间逐步拓展了只存在于民间贸易的经济合作关系,大型的国际贸易不断出现。比如:1974年10月,中国的第一批石油运抵马尼拉,菲律宾总统出席欢迎仪式。1976年,中国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个经济贸易展览会在马尼拉开幕,涉及农业、轻工业和纺织业、重工业等领域。1992年7月20日,中菲签订投资协定,以鼓励保障双边投资,并规定为对方在本国的投资提供公正的待遇和保护。2001年5月,中方援建的“中菲农业技术中心”在菲动工。农业成为中菲两国合作的重要领域。1999年,两国农业部签署《关于加强农业及有关领域合作协定》,中国优良杂交稻种在菲试种成功,现已大面积播种。中国自2013年大力倡导“一带一路”建设,菲律宾作为该项目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于2015年12月30日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为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
此外,菲律宾也是东盟国家中最早与我国签订文化协定的国家。1979年7月8日,由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与菲律宾总统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在北京签署文化协定。自该协定签署33年以来,双方陆续签订了12个涵盖文学、文物、表演艺术、广播电视、教育等领域的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总体来看,在中菲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双方一直保持着友好密切的文化联系,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官方或民间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人员流动频繁。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菲合作的机遇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两翼。2016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了未来规划。“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发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潜力与资源禀赋,促进各国经济的优势互补。
破除当前世界经济中存在的不包容等结构性困境,寻求世界经济新的创新增长点、拓宽世界经济的增长空间,是世界经济新时代的重要议题。而新的世界经济增长点将主要依赖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经济体基础设施的更新;提高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互联互通水平。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来营造世界经济新格局的伟大构想,打造命运共同体,寻找包容性发展的方式,化解矛盾、管控危机,以全新视角看待和弥合沿线国家和地域的分歧,从而实现亚欧非大发展。自“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中菲两国在多个领域合作不断,成果丰硕。
(1)投资贸易
“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要沿着贸易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和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三步走”路径分阶段推进实施。全面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实现结构调整和全球产业布局的重要承接平台。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中国与菲律宾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加强。
中菲建交时,两国年贸易额仅为7200万美元。近年来,中菲贸易发展迅速。如表1所示,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额逐年提升,在经济贸易方面的合作呈现出繁荣态势。
2 0 1 4年,中菲双边贸易额为444.4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6.75%,其中中方出口234.59亿美元,同比增长18.27%,中方进口209.83亿美元,增长15.1%,中方贸易顺差为24.76亿美元。2015年,中国企业在菲律宾新签合同金额为13.1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57亿美元,同比均增长35.6%。由上数据可见,两国间的贸易额正在成倍增加,“一带一路”政策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
(2)文化教育
在和平发展的总目标下,人文交流将为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互联互通、文化包容等创造基础,通过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使各方对“一带一路”达成共识,消除质疑和误判,形成合力,接受共同体意识,助推并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在区域合作机制上建设新型区域关系的目标,从而推动高水平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建设,促进周边国家之间的商贸繁荣和经济发展。
菲律宾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东西方亘久的文化在这个国家相互交融,共生共存。近年来,中国驻菲律宾使馆文化处借着传统节日、国庆日等机会,面向菲律宾主流社会,举办了一系列文化宣传活动,如利用春节,举办“中菲传统文化节”“中国走进课堂”知识竞赛、“汉语桥”中文知识竞赛等。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志愿者教师、国家公派教师和孔子学院在内的人才资源,积极参与多边和双边文化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据国家汉办统计,目前,菲律宾是我国派出汉语教师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菲共有三所孔子学院,分别为:雅典耀大学孔子学院、红溪礼士大学孔子学院、布拉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这样的成果将为中菲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开辟新的社会基础。
表1 2010-2016年中菲、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金额统计表(万美元)
(3)旅游开发
“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发展的新构想,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视角和新思路。目前中国各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明确的旅游合作项目,互办各类“旅游年”,提高签证便利水平,促进了双方的民间交往,中菲之间的旅游业也不断繁荣。
2015年,菲律宾共接待外国游客536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旅游收入50亿美元,同比增长5.9%,约占GDP的8%;吸收就业500万人,占劳动力人口的12.7%,而中国是菲律宾第四大外国游客来源国,达49.1万人次,同比增长24.3%,占比9.2%。菲律宾旅游部网站数据显示,仅2016年8月份,菲律宾入境外国游客数为54.53万人次,同比增长8.46%,其中中国大陆游客9.57万人次,增长54.92%。
(4)基础设施建设
“一带一路”之所以高度重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强调补齐各国基础设施短板,首先是因为基础设施为一国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国家国内投资的重要类型,能产生乘数效应,给经济增长带来正外部性。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基础设施投资每增长1%,GDP也会增长1%。通过在建设中创造的大量就业机会以及建成后对消费、生产的刺激,将给一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需求与国民收入。这是“一带一路”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超越的重要途径之一。
菲律宾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也是东盟国家中最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之一。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与菲律宾要继续开展务实合作,要全面对接两国发展战略,中方愿同菲方加强“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合作,探讨实现互利共赢。2016年杜特尔特总统访华,获得中国对菲律宾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中国承诺将从政府到企业支持菲律宾各类基础设施的开发与建设。
(5)反恐合作
“一带一路”将为区域及全球实现持久和平提供新路径。加强地区安全合作,构建可持续的区域安全互信机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相关各方的现实需要和长远要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新安全观,突出强调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着眼于区域综合安全,既包括传统军事安全,也包括非传统安全,涵盖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等。通过经济发展和安全并重,构建人类共同发展的战略新平衡。
出于“一带一路”的长远规划,中菲之间的反恐合作进一步加强。2017年6月,外交部部长王毅在会见菲律宾外长卡亚塔后表示,打击恐怖主义是各国的共同责任,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一直都在参与国际反恐合作。近年来,菲律宾持续受到恐怖主义的威胁,一度激化了国内的政治与社会治安问题,对于菲律宾政府的反恐工作,中国会继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
“10+1”框架下发展的菲律宾
1.《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经济区域大致包括东亚蒙古、东盟十国、西亚十八国、南亚八国、中亚五国、独联体七国、中东欧十六国。其中东盟十国经济发展最快,与中国的文化趋同性强,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结构比较相似,加上其极为重要的地缘位置,东盟十国无疑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环节。
目前,多数东盟国家选择采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通过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推动出口工业的发展,以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但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仍占据了很大比重,加之多数东盟国家都是从轻工业、加工工业开始工业化进程,至今很难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对外依赖程度较高。此外,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较大是东盟国家长期以来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外加基础设施的落后,使进一步引进外资出现困难。为了应对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东盟国家陆续开始经济转型,在经济结构上由出口拉动逐步转向刺激内需,并不断加大国内和区域内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以带动经济增长。
在此背景下,东盟推出《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在五大优先领域列出了15项重要举措,可持续基础设施、数字创新、无缝物流、卓越监管、人员流动方面的具体规划,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进一步对接,在内容上进一步契合。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建立,该区域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世界第三大贸易体(如图1所示)。
因此,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发展潜力显而易见,外加《总体规划2025》与“一带一路”的目标与利益对接,新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2.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主要成就
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年来,双方在投资贸易、人员流动、技术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15年,双方贸易额达到4721亿美元,双方投资累计超过1564亿美元,人员往来突破2300万人次,互派留学生超过18万人次。据统计,中国已连续7年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4年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主要成就包括:
第一,货物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中国作为东盟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目前已经成为合作国家重要的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而东盟也是中国的第二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出口市场。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为22.56%
第二,金融合作日益密切。据统计,“10+1”的合作大多基于“10+3”(东盟、中国、韩国、日本)框架,合作领域主要包括双边货币互换、东亚外汇储备库等方面的制度设定,也包括结算体系、评级机构建设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第三,双向投资稳步增长。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相互总投资也在不断扩大。目前,东盟已经超过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成为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地。
第四,合作领域不断深化。随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双方的合作不但涉及贸易、投资领域,而且逐渐渗透到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等11个重点领域。
第五,提升科技产业合作“含金量”,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东盟科技产业合作委员会”成立,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科学技术和能力发展方面,将为科技企业提供新的商机和信息,从而共筑科技产业合作新生态,整合全球资源,共同推进中国与东盟科技产业的发展。
3.中国与东盟合作对菲律宾经济的影响
据相关数据显示,1987年中国的人均GDP是菲律宾的一半,现在为菲律宾的2.5倍。对于菲律宾而言,国内目前面临阶级固化、经济停滞不前、大量穷人没有出路的窘境。经济上,菲律宾需要寻找增长点,大力发展本国工业、贸易等。出于两国这样的社会现实背景,稳定外部环境,促进和平稳定发展,缩小发展差距是两国促进共同进步的目标。
由此,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签订,以及《总体规划2025》与“一带一路”的对接,中国有望成为菲律宾的最大贸易市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对于提示菲律宾的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都有促进作用。如图2所示,中国作为菲律宾的主要出口国,其所占比率正在不断增长,相比于美国和日本,中国的市场更具有潜力和空间。
此外,世界银行相关数据显示,对于2017年全球增长最快经济体的预测,东盟十国的成员就有三位,而菲律宾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中菲两国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经济共同发展的成就和机遇,也是实现中菲在现今世界贸易大背景下的共同目标的好时机。
图1 世界各自由贸易区域贸易情况
政策建议
中菲两国合作不仅存在着地理区位优势,而且在经济发展目标、国民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有着众多契合。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两国会有更多更好的合作。在现有中菲关系发展的基础上,若想进一步推进,两国应该有更具命运共通性的合作理念,为此,笔者作出如下建议:
图2Merchandise trade of Philippines(菲律宾货物贸易情况)
第一,解决两国发展不平衡的共同问题,需鼓励两国中小企业、小微企业间的经贸往来。通过成立中小企业商会或者行业协会等半官方性质机构,点对点直接解决问题,推动经贸往来。并利用跨境电商平台,低门槛、低成本,打造“原产菲律宾”国家品牌资产。中国市场非常大,仅靠价格低的产品很难立足,因此,菲律宾政府需要协助本国中小企业打造独特的菲律宾品牌资产。
第二,推进科技产业链的合作。积极推动两国之间的科技产业政策对接,共同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创新产业服务,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利用大学院校和科研机构,推动科技产业、科技金融合作及人才培养和交流的创新服务示范平台建设。
第三,中方积极投资菲律宾比较优势产业,如服务业、旅游业等,中国大型企业应参与菲律宾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带入中国融资平台,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并承担培训人才的工作。而菲律宾应该积极实现工业、制造业的升级,学习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大量培养和储备技术人才,保障中国企业在菲的安全以及基本利益。
第四,以扩大直接投资的方式,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改变当前重贸易、轻投资的局面,特别是对于亟待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提高“一带一路”项目的普惠性,造福当地居民。此外,适时开放中国的劳务市场,在缓解当前内地用工压力的同时,增加菲律宾人的收入,使之真正从 “一带一路”建设中获益,进而巩固两国友好关系。
第五,加强智库合作,推进民间交流。和平发展是中菲共同的目标,搁置争议、着眼发展应是两国现阶段的主要理念。通过智库、企业间的合作增进文化了解和认同,促进经贸合作和人才交往来增加相互依赖度,是实现两国互利共赢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