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活动:《雪花飞》
2018-06-21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幼儿园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幼儿园 张 岚
设计意图:《雪花飞》是一节大班音乐活动中的唱歌活动。一直以来,“唱歌活动如何体现创新”好像成为音乐活动组织的难点。本次活动设计采用了大胆的想法,主要以情感为主线,借助角色游戏和歌曲图谱,调动幼儿的感听视觉,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大班幼儿对“雪”有一定的认知经验,再予以情感加入,从而引导幼儿主动地学唱歌曲、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音乐MP3、课件、钢琴、图谱。教学详案教案备注[课时建议]1课时[活动目标]1.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抒发对小雪花的赞美。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休止符的唱法。[活动过程]一、设置游戏情境,初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师:我是冬姑娘,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玩呢,欢迎我吗?我的到来,大地变得非常寒冷,花儿凋谢、树叶飘零,但是我有礼物要送给大家,那就是美丽的小雪花,让我们一起跳着舞飘落人间吧……师幼一起随音乐,模仿小雪花跳舞。二、发音练习:引导幼儿开声,为学唱歌曲做准备。师:可爱的小雪花,你们是我送给人间的礼物,看到大地这么美丽,你们的心情会是什么样子的?(开心)那让我们一起唱一首歌曲吧!三、学唱歌曲,加深对雪花的热爱。1.看课件整体欣赏歌曲一遍。播放歌曲课件,并告诉幼儿歌曲的名字《雪花飞》。看完之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与幼儿一同回忆并记忆歌词的大体内容。2.逐句学唱第一段歌曲。先学第一段。边听第一段音乐,边贴图谱。贴完之后与幼儿一同解读图谱的意思:粗细小节线的地方偷换气的长短不同,注意休止符停顿。教唱歌曲,边弹边唱。提醒注意休止符唱法,“依呀呀得儿喂”一句的上扬与下降、节奏等。3.跟唱学习第二、三段歌曲。跟唱歌曲并出示图谱,老师伴奏幼儿齐唱歌曲。着重激发幼儿体验小雪花为人间做好事的自豪感和麦苗得到小雪花帮助后温暖、舒适的感觉。4.完整学唱歌曲。看图谱完整演唱歌曲。提示幼儿用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的优美、欢快,用自然的声音演唱第三段,表现麦苗长高及丰收的喜悦心情。四、音乐游戏“雪花飞”:幼儿自选角色,表演唱歌曲。请幼儿自由分成两组,一组扮演麦苗一组扮演雪花,边游戏边唱歌。唱幼儿熟悉的歌曲,将枯燥的发声练习变得富有情趣。借助多媒体课件,请幼儿完整欣赏歌曲,使幼儿有完整的视觉与听觉刺激,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创意图谱的运用,不仅帮助幼儿熟记歌词,还将抽象的乐谱符号,如休止符,变得直观可视,便于把握。同时帮助幼儿掌握本歌曲中的难点“依呀呀得儿喂”的唱法。“模唱法”用于歌曲第二、三段的学习,是本节活动的创新,也是挑战,图谱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用游戏情境进入活动,让幼儿有种走进冬天、身临其境的感觉。
[活动延伸]将图谱、游戏材料投放于音乐区角,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表演游戏。第一段:扮演麦苗的幼儿手拿麦苗卡片蹲在圆圈上,小雪花在圈中自由飞舞。第二段:一片雪花飞到一棵麦苗旁边表示给麦苗盖雪被子,找不到麦苗的雪花落在圈中。第三段:麦苗在圈上慢慢站起来,表示长高长壮了,三段结束后,没找到麦苗的雪花继续扮演雪花,其余的幼儿交换角色继续游戏。五、教师小结,随音乐结束活动。师:小雪花们可真能干,让庄家喝饱睡暖,有了你们的帮助,来年一定是个丰收年。我们再到别的地方去看看,有没有需要我们帮助的庄稼、田地,好吗?随音乐带出结束活动。游戏的加入,实现了动静交替,活跃了活动现场的气氛,强化了幼儿对歌曲的掌握。情境创设,首尾相衔,使幼儿始终处于游戏情境中,体现活动完整性。
反思:
唱歌活动一直以来挑战者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如何突破常规的教唱模式,可以说是一个难点。本次活动开展前,我就搜集相关资料,力图在活动中有所创新。音乐活动中,每一个小环节的设计都应注意保护幼儿的参与激情,所以我就从情感能力的培养入手,将整个歌曲的教唱融入到情境中,增加幼儿的主动性。
“模唱法”是这节活动的创新,也是挑战。我将第二、三段的歌曲放手给幼儿,让他们在第一段学习的基础上,借助图谱“自学”。通过实践,我发现这种方法是成功的,不仅提升了幼儿的主动性,也萌生了他们成功后的自豪感,避开了唱歌教学中常规的教唱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节看似常规的唱歌活动,在经过对教材的深刻分析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后,确实感觉幼儿兴趣浓厚,学得主动,唱得轻松,让幼儿很自然地融入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人,提升了活动的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