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脑梗死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8-06-21徐兆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1期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用

徐兆伟

脑梗死即缺血性卒中, 是一组因脑动脉狭窄、堵塞引起的脑组织局部供血突然减少、停止, 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的脑部病变, 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好发于>50岁的中老年人群[1]。该病发病急骤, 病情转化迅速, 复发率高, 死亡率极高, 预后差, 患者在治愈后遗留残疾的几率高。发病主要与过度劳累、不良生活习惯、冠心病、血管病变等众多因素相关, 患者主诉为偏瘫、意识障碍、头痛、呕吐、昏迷,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且易引发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4]。本文就对脑梗死患者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的9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 采用掷币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参照组, 各45例。联合组中男25例, 女20例;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55.6±6.8)岁;病程5.1~45.0 h, 平均病程(12.2±11.1)h。参照组中男28例, 女17例;年龄45~74岁, 平均年龄(56.3±7.1)岁;病程5.5~48.0 h, 平均病程(13.3±11.6)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补氧、营养脑神经药、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对症治疗。参照组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配合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治疗2周。联合组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10 ml配合于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NIHSS评分。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生活能够自理, NIHSS评分降低>90%;好转:患者头痛、头晕等症状有所好转, 存在智力、神经功能损伤, NIHSS评分降低20%~9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NIHSS评分降低<20%。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NIHSS评分用于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受损程度越轻[5]。Barthel指数用于评估患者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显效24例, 好转18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93.33%;参照组显效20例, 好转14例,无效11例, 总有效率75.56%。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 且联合组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联合组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NIHSS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Barthel指数 NIHSS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45 46.5±3.0 68.2±5.3ab 12.8±2.9 6.2±1.6ab参照组 45 45.7±2.5 59.3±4.6a 12.5±2.5 8.6±1.3a t 1.3742 8.5073 0.5256 7.8095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梗死疾病病理过程复杂, 脑组织供血突然减少、停止引起能量代谢障碍, 缺血中心区脑细胞缺血、缺氧、坏死,脑细胞缺血再灌注时会释放大量氧自由基, 使生物脂质氧化,增加生物膜通透性, 对生物膜造成破坏, 进而损伤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 通过释放兴奋性神经介质继续损伤半缺血细胞, 导致脑细胞钙过量, 释放大量自由基、炎性因子, 造成线粒体功能失常、白细胞聚集, 导致缺血性脑损害[7]。该疾病治疗以保护神经元, 恢复脑组织供血、供氧, 抑制自由基释放为主。本次对患者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明显。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8]属于生物活性物质, 主要存在于正常细胞内, 是细胞质中自然合成的肽, 由甘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组成, 能够激活身体内多种酶, 促进体内蛋白质、脂肪、糖代谢功能;其中含有巯基, 能够与自由基结合, 促进自由基排泄, 缩小脑缺血梗死面积, 缓解脑水肿症状[4]。脑梗死在中医理学上归于“中风”,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丹参注射液属于中药制剂, 具有降低血压、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的功效, 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 延长凝血酶原时间, 改善体内微循环, 改善脑组织供血,缓解患者脑水肿症状[9]。丹参中含有丹参素、磺酸钠、丹参酮Ⅱ-A能降低生物脂质氧化, 清除自由基, 阻止脑梗死病情发展。经研究得出,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参照组的75.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联合组患者Barthel指数(68.2±5.3)高于治疗前的(46.5±3.0), 参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59.3±4.6)高于治疗前的(45.7±2.5), 且联合组Barthel指数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NIHSS评分(6.2±1.6)分低于治疗前的(12.8±2.9)分,参照组NIHSS评分(8.6±1.3)分低于治疗前的(12.5±2.5)分,且联合组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脑梗死患者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明显, 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减少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应用。

[1] 吴冬梅.评价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4):549-551,554.

[2] 李卫红.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7):196-197.

[3] 张松林.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17):102-103.

[4] 何霞, 陈劲, 朱小忠.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新中医, 2016(7):28-29.

[5] 陈燕, 丁德谦, 谢明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NIHSS评分、IMT的相关性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313-315.

[6] 魏林节, 冯国君, 董红让.丹参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4, 27(1):58-60.

[7] 赵永东.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及其配体水平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19):5457-5458.

[8] 姜龙军, 周建军.丹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脑梗死疗效与安全性.辽宁中医杂志, 2015(2):301-303.

[9] 兰修文.血塞通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比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

[10] 闫云峰.氯吡格雷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评价.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9):113-115.

猜你喜欢

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用
还原型阅读练习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蚯蚓谷胱甘肽转硫酶分离纯化的初步研究
分光光度法结合抗干扰补偿检测谷胱甘肽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TBBPA对美洲鳗鲡谷胱甘肽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禁忌分析
辅酶Q10,还原型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