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嫩的幼苗需要师爱来浇灌
2018-06-20张春梅
张春梅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包容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使师生心心相通,从而获得成功的教育。
[关键词]育人;感悟爱;体现爱;倾注爱
“没有真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有灵魂的学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要给予学生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使师生心心相通,从而获得成功的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用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把爱心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同时也收获着喜悦和信任、尊重与感动。
一、延迟批评、及时表扬——感悟爱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不要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长久地集中在一些过失上,对此,尽可能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身上激发出对自身力量和自身荣誉的信念。”
教过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低年级的孩子小,事儿多,一上课就“告状”。老师要公平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有些学生被批评后,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自己的过失上,情绪受影响,低落的情绪体验使智力活动水平明显下降,课堂学习效率低。针对这一情况,我的处理办法是:①要求学生下课“告状”,课上带着好的情绪听课。这样,课前的小矛盾、小问题没有谁会记到40分钟以后,“告状”的几率就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就提高了。②延迟批评,既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又给予其反思和改正的机会。我把批评留在每一天快要放学的时候,这时学生往往已经在负疚的情绪中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老师只要加以指导,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要及时、准确,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早上值日时,当我看到一个表现特别好的孩子,就会当众说:“某某同学真能干。”我还摸摸头、拍拍背,用肢体语言鼓励学生。如果看到哪个同学主动做好事,并且讲究方法,则更要表扬:“瞧,某某同学的观察力多敏锐呀,老师刚把小黑板放在地上,他就看出来需要擦。瞧,擦得多干净,大家都要学习他呀!”再配以“表扬信”等精神奖励,这样表扬后,班级教室里课间擦黑板、倒垃圾等活大家都抢着干,谁也不袖手旁觀,都积极主动地为班级服务。结果,班里越来越整洁,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理。
二、换位思考、包容学生——体现爱
班主任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应当具有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力,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会换位思考,包容学生的过与失。
我曾经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过一幅漫画,漫画中配以文字“老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大都忘了自己当学生的时候”。这句话给了我很多启示。当我看到学生迟到时,我便想到自己曾经也向母亲提出“再睡半分钟”的请求;当我看到学生上课走神时,我便想到自己也曾在数学课上全神贯注地画窗外的鸟和树枝……这样想了,批评学生时便会很自然地面带微笑,流露出“相信他们能改正错误”的信心。我想,连我这样顽劣的学生都能改好,并且现在成为人师,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们会有更加灿烂的未来呢?你可以想象到,这种充满信任的微笑,加上毫无恶意的激励式批评的效果有多奇妙。更重要的是,这种微笑和信任都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真切切地发自内心。
2015年,我接手四年级一个班。不久发现几位男同学学习精神不振,劲头不足,作业应付了事。我就留心他们的行动,发现他们迷上了网络游戏。我又气又急,静下心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这件事不能在班级公布,否则,学生挨了批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物极必反,达不到教育目的。于是我采用攻心战,悄悄地找这些同学谈话,告诉他们老师内心的想法,原谅他们,并相信他们一定能改正。我问他们:“想改掉去网吧玩游戏这一习惯吗?如果想,我可以来帮助你们。”学生说:“想,但是怕做不到。”我鼓励他们:“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想做就应该能做到。我们要做的只是要找一些可行的方法,然后按这个方法去做。”学生点头,同意我的观点。我们约定如下:
1.学生每天放学后到办公室填写“任务完成情况表”。下表是实施第一周一个学生的情况:
2.如果学生能坚持一周不去玩网络游戏,老师就通知家长,对他们进行表扬。第一周过去了,学生们提醒我:“老师,您别忘了给我们家长打电话。”看着学生们得意的样子,我想,他们已经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这种体验对他们是多么重要。从电话中我了解到,这是这几位孩子的家长第一次接到老师对孩子的表扬电话。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使这几名学生很快改掉了去网吧玩游戏的坏习惯。后来,我又在班里成立了“网络游戏稽查小组”,并让这些同学负责。一学期过去了,再也没有一个同学进网吧玩游戏。
事实证明,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适度包容学生,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理解、尊重学生——倾注爱
教师往往对聪明勤奋的学生倾注满腔热情,偏爱有加。其时,更需要理解与尊重那些顽皮不化、容易情绪化暂时落后的学生。教师只有倾注爱心,真正理解和尊重他们,他们才会有前进的信心和动力。
有这样一个学生,上课从不专心听讲,不做作业,旷课,扰乱课堂,破坏了班级的正常秩序,因此,他成为了老师批评、同学们嘲笑的对象。对于这位学生来讲,心里其实很自卑,他何尝不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呢?后来经过接触,我发现他很诚实,他那些恶作剧,不是他的故意行为,主要是学习习惯不好,同时也不能否认有一些先天不足。但是,我觉得不管是哪一个学生,对教师来讲是几十分之一,甚至是几百分之一,而对家长来讲是唯一,是百分之百。因此,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观察他,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给他鼓励。在接触中,我发现他也有一定的上进心,于是,我就把班级的一些小事交给他来负责。每当他管理得好,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在生活中多关心他,与他谈心,有时鼓励他要多学习,给他以信心。同时,在班级掀起互相帮助的热潮,让他与大家一起感受人与人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氛围。就这样,他渐渐变得尊重他人,也乐于帮助他人。
常言道: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曾有一件事至今令我难忘。有一次,我们班在一个星期三的下午去县林业局看展览,看完展览回校前清点人数,发现少了他。当时着急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到哪儿去了呢?回家了,还是……”容不得多想,还有一群孩子需要我管理,我决定先留两个班级干部在那守候等他,我带着班级其他学生往学校赶。一路上,心仿佛跳到了嗓子眼。当走到校门口时,远远看见一个人影,同学们说好像是他。我定睛一看,真的是他。只见他天真地笑着,胸前捧着一半大西瓜。来到跟前,他喘着气急促地说:“老师,我回家去拿西瓜给你解渴。”看着他脑门上的汗珠,我的眼泪涌满了眼眶。多可爱的孩子呀!从此,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这件事就鞭策我,它使我更坚定了去爱每个孩子的信心。
当代教育倡导尊重式的教育,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反对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做为一名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不管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学习基础如何,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对他们应一视同仁。
教师从事的是“传道、授业、解惑”、传播人类文明的职业。一位良师,不仅要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管理艺术,更需要有一颗爱心。教师的爱心是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了教师无私的爱,师生之间才能思想相通、情感交融。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