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 优化备考策略
2018-06-20周凤敏张小莉
周凤敏 张小莉
摘 要:思想品德课程备考复习要立足核心素养,着眼立德树人要求,研究考试说明、明确目标、夯实基础,为学生延伸拓展储备能量,让学生在考场上厚积薄发言之有物。同时要做到迁移拓展,增强价值认同,培养思辨精神,让思想品德学科的生命力得以彰显。
关键词:核心素养;备考策略;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08-0001-06
随着课程改革的“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新要求成为指导思想品德课教学和评价的核心话题和关键内容。德育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概念出台,使得初中德育课程在教、学、评等各个环节落实核心素养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在备考复习时要根据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教师需要明确自己的复习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让素养意识贯穿复习备考的全过程,努力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立足素养,研读说明,让教学有的放矢
河北省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是河北省教育厅中考中心制定的《河北省2018年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文科综合)》,该资料明确了考试性质、范围、要求、形式、结构、内容、题型示例等,并辅以拓展练习题。考试说明是中考备考的总章程,它既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又是实施复习备考的指南,是检验复习质量的标准,引领着复习备考的全过程。教师只有反复研究考试说明,领会其精神实质,弄清其具体内容,了解其主要变化,落实其各项要求,才能提高思品课程复习效率,确保备考复习深入进行。
(一)要研究考试说明的考试性质
考试说明指出,河北省文科综合考试要有利于学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有利于引导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教师在复习备考中要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转变教学方式,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教学中要贯彻落实生本理念,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
教学应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为此,教师首先要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成他们主动、认真地体验和感受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意义;其次要善于营造自主宽松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以独立思考、理性审视、敢于质疑、突破定势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要研究考试说明的考试范围
河北省2018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范围是: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部分教学内容;②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民族常识》(人民出版社,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编写组编著,初中版)中的部分内容。
(三)要研究考试说明的考试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2018年毕业生所学内容,要在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个维度使学生得到发展,并进行了详细解读。
另外,2017年考试说明添加了一些新要求:知识要求部分新增“理解个人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能力要求部分新增“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新增“尊重他人”。
【2017·河北中考】
2.阴雨天,在有积水的路上,大多数机动车驾驶员看到路上有行人会主动减速慢行,生怕将路上的脏水溅到行人身上。对这样的驾驶员我们会心生敬意,其原因是他们
①尊重他人 ②尊重劳动 ③讲公德 ④有教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近年來,一些不法经营者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利用健康讲座、夸大效果、赠送礼品的手段,诱导老人高价购买质量低劣的保健品,引发较多消费投诉。为了让更多老人认清不法经营者的真实面目,小亮和同学们准备到附近居民小区举办公益宣传活动。小亮他们应揭露不法经营者
①虚假宣传 ②价格欺骗
③践踏诚信 ④侵犯知识产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24.学会辨法析理。
一天,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来到某基层法院,状告他辛苦养大的子女,请求法院判决子女们履行赡养义务。在基层法院依法进行庭前调解过程中,子女们以各种理由推脱对老人的赡养责任。承办法官分别对子女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谈话,从法与德两个方面对他们提出告诫。经过几番辨法析理,子女们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纷纷表示愿意赡养自己的父亲。
法律连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1)你认为承办法官应对老人的子女们提出哪些告诫?
(2)据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归纳出一个实现家庭和睦的准则。
连续三年试题的调整和变化,无一不体现了考试说明是中考复习备考的灵魂,是复习备考的出发点和归宿,支配着教与学的全过程。
(四)要研究考试说明的考试内容
考试说明所列的考试内容包含两层——第一层“双圈部分”是课标条目,是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确定的;第二层“实心圈部分”的具体考试内容是对课标的解读,是在对“课程内容”中的部分条目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以专题统领的形式呈现。考试内容既表明了哪些课程标准条目需要掌握,又进一步对这些条目解读使教师能够清楚“考什么”“ 考到什么程度”, 弄清楚中考有多少考点,每个考点又有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能力要求是什么。同时,复习备考还要注意该板块下考试内容的变化。2018年河北省考试说明和2017年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部分的变化主要体现是:专题间考点位置调整1处;新增内容9处;由内容调整为考点1个;表述变化14处;拆分考点1个;拆分内容2处;删除考点1个;删除内容8处。
【2017·河北中考】
25.感悟生命价值。
小鸟在网上挣扎,有的声嘶力竭而死,有的被卖给餐馆变成了盘中餐……乱捕乱猎候鸟让人痛心不已。2016年国庆节期间,护鸟志愿者在天津、唐山两地巡查时,发现两大片非法捕鸟区域,志愿者累计拆除候鸟网2万余米,解救活鸟近3000只,发现挂网死鸟5000余只, 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关链接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禁止用网捕等方法猎捕野生动物, 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1)从生命的角度,说明乱捕滥猎候鸟让人痛心不已的原因。
(2)据材料及相关链接回答,怎样处理这类事件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
(3)护鸟志愿者的行为对我们提升生命价值有什么启示?
该题以乱捕滥猎鸟类及护鸟行动为话题,分别从生命、法治及提升生命价值的角度提出问题,分别体现了考试说明的内容要求:
◎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五)要研究考试说明的题型特点和命题方式
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和拓展练习题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指向性,基本涵盖了中考的所有题型。每个题例下的解析,介绍了该题型的特点、命题思路及解答方法。拓展练习题也力求体现中考的考试要求。纵观近几年的试题,始终坚持生活逻辑的命题方向。试题妥善将静态的文本与动态的生活结合起来,到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中拓展和丰富试题资源,将鲜活的社会事件、生活现象、自身经历植入试题,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如:2015年河北中考的第26题,解析公正事件一题以公正为主线,将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个人生活三个层面的三个公正事件连接起来,整合了国情、法律、道德三个板块的内容,综合呈现了学科知识的运用价值,考查了学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尤其是突出了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思想性及对学生道德观念的要求。2017年河北中考的第26题探析权利保护一题,围绕个人信息保护,分别从个人生活、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三个层面选材,讲现象,具体可感;讲事实,确切可信;讲案例,真实有据。体现了对考生有理、有据、有序说明观点能力的考查,也体现了试题坚持考查思维品质的要求。
【2017·河北中考】
26.探究权利保护。
材料一: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联络方式、身份证号及各类账号密码等),是公民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民事权利。近年来,泄露、盗取、贩卖、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频发,给个人生活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已刻不容缓。
材料二: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将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保护纳入法律层面;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中专门新设了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則》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材料三:韩某利用工作便利,在两年多时间里,窃取上海疾控中心的全市新生婴儿信息共计20万余条,然后通过张某之手层层转卖非法牟利。2017年2月9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这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作出一审判决,对参与窃取、出售、收买的韩某,张某、范某等8名被告人,分别判处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要对贩卖个人信息的人进行道德谴贵,应谴责他们什么?
(2)小亮同学认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要靠法律规定”;小华同学认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能仅靠法律规定”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从法治角度说明理由。
(3)对韩某等人的审判体现了公正的要求,请简要说明。
这些试题被选入2018年河北省考试说明的题型示例,说明中考命题坚持能力立意的考查比较稳定,在复习备考中要着重落实。2018年河北省考试说明文科综合部分的题型示例删除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由2017年的4道增加到6道。题型拓展部分也删除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由2017年的4道增加到8道题。
二、明确目标,夯实基础,让素养厚积薄发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在复习备考教学活动之前师生要进行必要的准备,这个准备的核心就是预设合理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的质量标准,引领着教学的全过程,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切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习目标要从知识至上转向素养为重,学习目标的确定要基于①核心素养②课程标准③考试说明④教材分析⑤学情分析。
例如笔者在复习鲁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七课《走科教兴国之路》时,立足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确定学习目标:
1.通过列举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的事例,了解我国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
2.通过分析科技、教育成就所带来的影响,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概括材料的能力。
3.通过对国际、国內科技现状的对比,认清科技发展的新形势,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做贡献。
开卷考试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应变能力的考查,加大了思维能力考查的力度,淡化了对识记的考查,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弱化。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两者是统一的——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基础知识的运用。任何能力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能力的实质就是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帮助学生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记忆也应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依赖于考前突击。在复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中考说明,将考试内容分为六个知识专题板块进行归类复习,既不盲目扩展也不随意缩小考试范围,落实好考试说明的要求。教师要把知识建构的过程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基础知识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按照教材顺序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整理考点,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夯实基础,并在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可以引导学生从单元主题、课题、框题、目题、正文的逻辑结构,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网络的梳理,将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向纵深发展,更好地落实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复习的评价标准是学生能准确判断出每个考点所在的模块、单元、课及框,并能准确表达出考点的基本内容并谈出对考点的理解。
三、关注热点,迁移拓展,增强价值认同
紧密结合时事与社会热点话题,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生命力所在。中考命题以时政热点、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中的热点为背景切入,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试卷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复习备考时教师对于热点的素材选取要把握四个原则,一是中央在理论实践上的重大突破点,即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新提法、新思路;二是以“我”为主。以国内热点为主,国际关系问题以与我国有关的热点为主;三是发生在生活周边似乎是小事,却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生活热点问题。四是要有定论,中央已有结论或已形成社会共识的问题,不应是存在较大争議、较敏感的问题。一般来说国家大的方针政策、重要会议、两会新提法、弘扬正能量的热点新闻、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维护国家利益的国际新闻、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闻素材都应当关注并及时进行分析,这是最能培养学生能力、展现学生核心素养,体现立德树人目标的。2018年备考复习,可以围绕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辉煌中国、宪法修改、法治中国、科技新成就、雄安新区的建设、生态环境问题等热点进行。复习备考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养成关注新闻的习惯。在专题复习时,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共同收集、整理相关的时政热点,通过引导学生对国家时事的关注,用鲜活的时事热点、生动的案例材料及时给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不仅丰富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更达到了思想品德学科育人的目标,符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
四、强化练习,举一反三,培养思辨精神
(一)典型例题演练(练什么)
近几年河北省的思想品德学科中考试题,准确把握住了本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将知识、能力的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突出了知识的运用价值,强调了能力考查,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既突出重点,又强调了全面,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备考复习要用好中考题,以往年中考题为范本,反复揣摩命题思路及解答方法。练习题的选取和编制资源的选择一定要模仿往年中考题,基于生活情境,体现综合运用,切忌试题的命制围绕一个知识主题,或围绕一个热点主题展开训练。问题的设置既要以学科知识为背景,又要联系考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从生活情景中来,答题结合生活情景,体现在新的生活情景下思考、认识、解决新问题。在联系、反映生活的方式上,要体现以考生为本的理念,切口要小,角度要多,思路要宽,既保证试题的时代感,又有利于学生发挥。设问的角度可以从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的角度设问,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角度设问。通过典型例题的演练,既要落实基础知识,做到再复习、再归纳,同时,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和答题的方法。
(二)答题方法指导(怎么练)
要归类总结整理某些典型题、高频题、新题、陷阱观点题等,进行细致类比分析,培养学生综合答题能力。在如何审题确定立意、如何调动运用知识答题、如何做到理据相依、如何做到思路明确、如何有效快速分析材料、如何精准分析设问等方面都需要对学生进行精细化培养。学生备考存在的误区主要有:①复习就是多背,背得越熟得分越高;②只需要理解,不需要准确记忆;③大量地做题; ④平时没必要下很多功夫,考前突击即可。近几年阅卷中发现考生出现的普遍问题主要有:①审题能力较弱,找不到关键词或关键词找到了,但没有理解;②科学组织答案的能力较弱,答案没有逻辑,不能很好的运用学科术语答题。针对阅卷中考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在复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答题的方法:
(1)审读设问抓关键
命题的意向、要求常常限定在设问中,必须缜密地审读,全面把握命题的意向。关键词主要可以分为四类:①找“分辨题型”类关键词;②找“限定角度”类关键词;③找“结合材料”类关键词;④找“分值”类关键词。
(2)组织答案抓逻辑
组织答案是解题的归宿,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缜密地组织答案。答案要点:①段落化;②序号化;③规范化(专业术语+时政语言)。答题技巧:①先重点,再其他;②先观点,再材料;③先教材,再创新(时政语言);④搜索课本相关语言,把材料语言转化为课本语言。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严谨的学习和解题习惯是其中最重要的。平时要严格约束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卢 明,崔允漷.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1.
[2]李晓东.面向未来的初中德育课程改革及其应对[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7,(5).
[3]徐开颜.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建构思路总体框架目标体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