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双基 重视方法 提升素养

2018-06-20许九奎

关键词:试题考查错误

摘 要:分析2017年河北省中考理综化学试题的特点,剖析典型试题,体会命题意图,总结教学启示,研究备考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河北中考化学;备考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08-0033-09

一、试题特点

2017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以下简称“河北省中考化学”),立足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没有偏题、怪题,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渗透学科思想和方法,突出实验与探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教育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一)题型及试卷结构稳定

从表1可以看出,自2010年至今,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化学与综合部分的题型设置及题号顺序、小题数量、各题型分值分布、试卷结构等均保持稳定。

(二)重视化学实验,突出科学探究,发展核心素养

从表2可以看出,2017年河北省中考化学与综合部分,科学探究主题所占分值最高,其次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这与《课标》理念完全吻合。试卷中1、12、27(1)(2)、29(1)(2)(3)(5)、35题以及计算应用的第36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实验与探究水平进行了考查。其中,既有对实验操作的科学性(1题)、对仪器的识别(30题)等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也有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能力(13题、14题、35题实验4)等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还渗透了对实验原理(28题)、科学探究方法[6题、30题(2)]的考查,尤其注重考查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思维中的逻辑性、严密性、灵活性和创新性。36题首先要通过对图1、图2所示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制得氢气的质量,再结合图1中锌粒足量的信息,推出稀硫酸中的溶质H2SO4全部被反应的结论,这样才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三)贴近生活实际,关注社会发展,注重知识应用

从表3可以看出,有10道小题的命题情境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发展,这既能减少学生的陌生感,提高答题自信心,又能使学生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并学会用所学知识去思考、辨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悟化学科学的魅力和价值,体会化学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

(四)覆盖面广,突出主干知识,化学味儿浓

2017年河北省中考化学与综合部分,与化学有关的知识涵盖了《课标》中全部5个一级主题和19个二级主题,试题中涉及80多种化学物质、28个化学变化,有4个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突出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学科特点明显,可以说化学味儿更浓了。如水、氧气、氮气、铁、铜、小苏打、活性炭、保鲜膜等身边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的冶炼、物质的制取与检验、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简单计算等核心知识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五)图表数量多,蕴含信息丰富

2017年河北省中考化学与综合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图表比2016年多4个,高达26个。如与实验有关的操作图、仪器图、设计图、装置图、现象图、数据图等;与物质构成的奥秘有关的氧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图、物质所属类别的韦恩图等;与物质的化学变化有关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表、直角坐标系、转化框图等……这些图表蕴含了丰富的信息,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识图、提炼关键信息、综合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图表试题虽然比文字叙述简洁、明了、清晰,但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全面性要求更高。

(六)渗透学科思想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些试题突出能力立意,很好地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如第4题考查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第5题考查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第6、14、30(2)等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第7题考查质量守恒的思想;第9、27、29、31、35等题考查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还有物质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都有涉及。学科思想方法是学科的精髓和灵魂,这能帮助学生习得知识背后的“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来说,比纯学科知识更有价值。

二、典型试题剖析

【试题7】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发生的某化学反应,测得t1和t2时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小于3

B.Q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M与N的质量变化比为14︰3

试题分析:2009年至2016年,第7小题都是以图像的形式呈现,除2011年是韦恩图和直角坐标图结合外,其他年份均是一个或四个直角坐标图,有溶解度曲線、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中某量的变化曲线等形式。2017年与以往不同,是用表格呈现化学反应过程中t1、t2两个不同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考查了“物质的化学变化”一级主题中“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和“质量守恒定律”3个二级主题的核心内容。该题综合性强、信息量大、知识点多、对思维水平要求高、区分度高。解答本题,首先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x=(51+9+3+17)-(23+3+51)=3(A错误);然后计算出M、N、P、Q从t1到t2的质量变化依次为-28、-6、0、+3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M+N=Q,可知Q一定为化合物(B错误),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错误),D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D。

启示:第7题是化学选择题中的最后一道,无论是图像,还是表格,或是以其他形式呈现,这道题的思维量都会比较大。复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通过细心梳理,找到题中的关键信息或建立起思维模型,这样就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试题1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C.加入糖的水变甜,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1L大豆与1L小米混合后体积小于2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

试题分析:“分子”是物理化学共有的知识点,通常放在综合部分进行考查,在化学学科是“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级主题中“微粒构成物质”二级主题的内容,要求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无论气体、液体还是固体,其中的微粒都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低微粒运动速率越小,水结成冰主要是温度降低到水的凝固点后,水分子运动变慢,并进行有序排列,进而宏观上成为比较稳固的结晶体状态的冰,而不是水分子停止了运动,A错误。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球内的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球内气体压强增大,使球的瘪处鼓起,这是分子间距增大,而不是分子本身体积变大,B错误。水中加入糖后,糖分子在无规则运动的水分子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后糖分子均一的分散在水分子中间,使水变甜,C正确。1L大豆与1L小米混合后,小米體积小,会分散在大豆之间的空隙中,使得它们的总体积小于2L,小米、大豆是宏观的物质,不是小米分子分散到大豆分子之间,D错误。因为2012年之前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科书,第三单元课题2中有“1+1是否一定等于2”的两个家庭小实验:1.将1体积大豆与1体积绿豆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这两体积之和?2.将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所得体积是否等于200mL?用这两个实验来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实际上,由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类比性差,酒精和水混合体积缩小的真正原因是酒精和水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而不是水分子进入酒精分子的空隙中,用这两个家庭小实验来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是不恰当的。所以,2012年后出版的人教版删除了这两个小实验。但是有的教师可能不了解教科书为什么修订,上课时还在用这两个小实验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部分学生考试中没有认真审题,仅凭有趣的印象,想当然的错选了D。本题答案为C。

启示:一是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管是难题,还是容易题,都不要受以往做过试题答案的影响,一定要认真品读题干,经过思考后作答。二是作为教师要研读教材,对修订的地方多问为什么?做个明白人,真正懂得修订的前因后果。

【试题28】图3所示的

是电解水的实验过程。

(1)气体a为______________。

(2)通电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电后中间球形容器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试题分析:该题是理化综合题,(1)(2)侧重化学,(3)侧重物理,主要考查“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三个一级主题中“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水与常见的溶液”“认识几种化学反应”三个二级主题的核心内容。图示的实验与教科书实验装置基本一致,就连两极的左右位置都一样,这样的设计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是按送分题命制的试题。

典型错误剖析:虽然命题者按送分题的意图命制试题,但从各地阅卷反馈来看得分率不到60%。(1)中主要问题有:①不理解题意写成“O2”“氧气”“空气”等错误答案;②把物质与元素混淆,写成“氢”或“H”;③化学式书写不规范或写成其他不好辨认的符号。(2)主要问题有:①把水写成“H2O2”;②气体符号不标或少标;③化学方程式不配平、配平错误或不写成最简整数比;④反应条件写成“点解”“通点”等;⑤写成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答案包含两个要点,一是“水电解后产生气体”,二是“容器内气压逐渐增大”。出错最多的是只答出一个要点,其他还有:①不理解气体多少与压强的关系,写成“气体减少容器内压强增大”或“气体增多容器内压强减少”;②有的错写成“容器内大气压强增大”;③不清楚容器内哪部分压强增大,写成“中间球形容器内压强增大”;④不能识别化学仪器将玻璃管描述成“U型管”“球形管”“试管”等。

参考答案:(1)H2(或氢气);

(2)2H2O 2H2↑+O2↑;

(3)水电解后产生气体,容器内气压逐渐增大。

启示:注意分层教学,对不同基础、不同特长学生的评价不能用一把尺子,通过分层辅导或分层作业,使学生把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学好,能拿到送分题,能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试题29】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_____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2)锰钢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_____________,可用于制作钢轨。

(3)活性炭由于具有很强的_____________性,可以清除冰箱内的异味。

(4)用来制作食品保鲜膜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选填“聚乙烯”或“聚氯乙烯”)。

(5)用下列物质除去油污时,利用乳化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汽油 B.洗洁精 C.氢氧化钠溶液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两个一级主题中“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三个二级主题的一些内容。该题属于容易题,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化学物质观和合理利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典型错误剖析:本题出错最多的是(4),其次是(1)和(5)。(1)中主要错误有:①只写“肥皂”;②把“皂”写错;③错写成“肥皂沫”“皂肥水”“香皂水”;④将“区别硬水和软水”理解成“软化硬水”导致错答为“煮沸”。(4)中主要错误有:①不看题目要求,将平时做题为省事养成的一些习惯带到考场,如在“聚乙烯”上打“√”;②不认真审题、不过脑、不思考,也可能是考场紧张,将关键字抄写错误,如写成“聚乙稀”“聚己烯”等;③不清楚“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的组成、用途的区别,蒙答案。(5)中主要错误是多选、蒙答案、不按要求写序号“B”而写“洗洁精”或在“B”上打“√”。

参考答案:(1)肥皂水;(2)大;(3)吸附;(4)聚乙烯;(5)B。

启示:一是不要跳过教科书的一些内容,如人教版第七单元和第十二单元的一些知识点,有的教师认为不是核心知识,不重视这些内容,完全放手由学生自己阅读或仅仅一带而过,导致学生也不重视它们,不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应该将这些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的情境来学习。这样做,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将这些知识和蕴含的学科思想内化到自己脑中。二是教师平时要以身作则,注意示范的规范性,无论课堂语言还是板书都要严谨、科学,不能“偷工减料”或“说半句话”“写简化字”;三是课堂上多给学生读、说、写、展示的机会,再及时分析、纠错,帮助学生学会审题、学会思考,并且经常展示答案完美的学生作品,增强学生的“自范性”。四是习题课中不宜就题论题,要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如第(5)问“用下列物质除去油污时,利用乳化作用的是”,这句话的潜在意思是“汽油、洗洁精、氢氧化钠溶液”都能除去油污(家中抽油烟机、灶具的油污),那它们除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什么呢?可以引导学生用列表法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使复习课有了学科魅力、有了活力,学生也会觉得长了“真本事”。

【试题30】根据图4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时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2)乙实验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时,除了要控制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_____________相同;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实验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试题分析:自2014年开始这道题均是以教科书上的基本实验或探究活动为命题素材,重点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合理运用探究方法的能力。今年涉及到《课标》要求的8个必做基础实验中的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和《课标》列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实验探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考查了考生对重要仪器的辨识能力、对实验目的和原理的理解能力,對教科书中实验的分析、概括、反思、总结能力,对实验误差的分析能力,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合理运用能力等。

典型错误剖析:(1)第一空得分率较高,错误主要有:①个别学生将仪器a的名称写了错别字,如“烧怀”“烧坏”“烧环”“烧杆”“燃杯”等;②少数学生认错仪器或“画蛇添足”,如“量杯”“量筒”“铁架台”“鸭嘴烧杯”等。第二空错误较多,主要是:①表述不完整,只写“除去杂质”;②表述不准确,写成“除去固体杂质”“除去固体物质”“除去块状大颗粒物”“除去一些(或部分或较大的)难溶性杂质”等;③表述错误,写成“除去可溶性杂质”“除去粗盐颗粒”“除去未溶的盐”“吸附杂质”等。(2)各地判第一空的标准比较宽松,学生把加入饱和石灰水的“量”,写成“体积、质量、滴数、次数、多少等”或多答“温度”一般都给分,主要错误:①未审清题意“饱和石灰水”,只回答“石灰水的浓度”“石灰水的密度”“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等;②未审清“除了要控制‘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仍然回答“控制气体体积或量”。第二空主要错误:①不知道控制变量后,要描述对比的现象,只答“石灰水变浑浊”;②不知道相关化学变化对应的实验现象,而答成“呼出气体中石灰水颜色变深”“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壁有水雾”等。(3)答“偏小”的高达1/3,主要原因是:学生知道“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则测得的白醋酸性会变小”,但是不明白酸性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导致错选。

参考答案:(1)烧杯;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2)加入饱和石灰水的量;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比空气瓶中的浑浊;(3)偏大。

启示:一是要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通过亲自实验,使学生对常见实验仪器更加熟悉,增加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感性认识,最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探究方案)。二是重视对实验的交流与评价,要给出充足的时间由学生观察与分析、表达与交流、评价与反思,以提高学生的准确表述能力。三是从学习化学开始,就引导学生养成细心快速审题、学会主动认真思考、形成工整作答的好习惯,避免差不多就行的思想。四是平时对学生出错相对较多的题,要分析错误的根本原因,不能学生“恍然大悟”后“快马加鞭”,而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砸实知识点。如本题(3)的实质是“溶液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变小”,那么溶液浓度变小是不是一定会带来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呢?溶液的pH又如何变化?可以用列表法或图示法建立模型,对酸性、中性、碱性溶液稀释后的相应变化进行总结,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升华。

【试题31】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A和G均为红色,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5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F、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分析:自2000年至今,本题形式固定为框图推断题,综合性非常强,隐含信息多,思维容量大,对学生的化学核心知识掌握水平、思维水平要求都比较高,区分度好。一是考查学生对物质的性质、用途和物质间的反应关系掌握的熟练程度;二是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三是考查学生用化学语言进行科学表达(书写)的能力。本题涉及到5个化学方程式,10种化学物质,(2)和(3)的答案具有开放性,整体难度比2016年降低,第(4)相当于送分题,即便推不出具体物质,单凭E、F、G三种金属的转化关系,也能推出它们的活动性顺序。通过各地阅卷数据反馈,本题虽然比过去略容易,但是本题满分率、零分率都较高,各约为1/3,说明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典型错误剖析:(1)写错的最主要原因是初中化学学的不好,不知道红色氧化物是什么物质,只能蒙答案,如错答为“Fe3O4”“CuO”“FeO”“HgO”“MnO2”等。(2)典型错误:①写的太笼统或不是直接用途,如“作化工原料”“做饭”等;②性质与用途不分,如“燃烧”“能燃烧”“还原性”“供给燃烧”等;③关键字错误,如“冶炼”写成“治练”,“还原剂”写成“还原计”等;④会而答错,如“还原金属”等。(3)典型问题是推断错误、化学式书写错误,主要原因:一是基础知识不牢固,典型物质的性质记忆不准确,不能从“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A和G均为红色”找出A是Fe2O3、G是Cu的突破口;二是心理畏惧框图推断题,不能冷静思考理出头绪,完全靠蒙。(4)(略)。

参考答案:(1)Fe2O3; (2)作燃料(或冶炼金属等合理答案); (3)Fe+CuSO4=FeSO4+Cu[写成Fe与CuCl2或Cu(NO3)2反应也可];(4)EGF[或E>G>F、Fe>Cu>Ag(Hg)等合理答案]。

启示:一是注意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零分学生多,说明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高,厌学、弃学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考试中一些学生也是“自暴自弃”,不愿审题,只是胡乱作答,应付家长。作为教师要把初中化学的启蒙教育落实好,使学生能体会到化学有趣儿、有味儿、有用,从而喜欢上化学,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二是复习课应跳出题海,要精选、精编试题组成专题,再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总结,从而构建出适合自己的知识网络图。三是学会考试,对于像31题这样高难度的题,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看似“一头雾水”“无懈可击”,找不到突破口,其实可以换个角度,先看答案,从答案中找突破口,或将独立性强的空拿出来,单独求解,如此可以提高得分机率。四是把如何克服两极分化当做课题进行研究,减少厌学学生比例。

【试题35】小明在市场看到:鱼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明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与小刚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气。

【实验1】小明选用图6所示装置中的

(选填序号)进行过碳酸钠与水的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和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

【实验2】小明取溶液M,滴加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白色沉淀是CaCO3,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小刚提出质疑,产生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CaCO3。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3】小刚取溶液M,滴加稀HCl,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从而否定了猜想二。

Na2CO3与稀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4】为进一步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他们向溶液M中滴加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取上层清液,加入_____________,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无NaOH,猜想一正确。

该实验中用CaCl2溶液而不能用饱和石灰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拓展】(1)根据过碳酸钠的性质,保存时应注意防潮。

(2)检验A、B两种物质是否同时存在,一定要考虑二者性质的互相干扰问题。

试题分析:本题是所有化学试题中文字量最大、分值最高的一道题,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求较高,主要是依托《科学探究》一级主题,将基本实验、科学探究能力、重要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等整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俗称“鱼浮灵”,是一种速效增氧剂,能迅速增加水溶氧量,有效防治水生动物因缺氧而造成的浮头、泛塘等现象。生活中,当鱼缸(池)有因缺氧而眼看着就要“不行了”的鱼,可以加入适量鱼浮灵,使鱼“活”起来,延长鱼的生命。命题者以此现象为情境,将教科书中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检验、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巧妙结合在一起,通过4个层层递进的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做题中,经历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做题中得到发展。

典型错误剖析:【实验1】第一空典型错误:①由于没有把两个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全面考虑“制备”和“收集”氧气两个要点,而漏掉一个装置序号;②没有理解制取气体选择装置的原理而错选。第二空相对独立,本是送分空,但也有不少学生丢分,主要错误有:①没有把“检验氧气”和“氧气的验满”区分开,而答成“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②我省对检验方法的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检验的操作,二是出现的现象,二者都要写对,有的学生只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丢掉关键要点“木条复燃”而丢分;③有的学生未審清“本题已经明确是‘检验氧气而不是‘检验是否是氧气”,导致出现“……若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等错误答案;④语言不规范、不准确,如火星复燃、火光复燃等。【实验2】涉及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证据推理”方面,即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推理分析加以证实和证伪。主要错误有:①由于近几年没有考过“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的知识点,导致有人重视不够,复习不到位而错答,如典型错误有:沉淀是未溶解的Na2CO4、NaCl过饱和析出、Ca(OH)2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有NaOH或Na2CO3析出、Ca(OH)2难溶于水等;②把现象和结论混淆,如沉淀是Ca(OH)2等错误答案;③没有真正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原理,不知道微溶、可溶、易溶的物质也可以是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实验3】两个空比较独立,也是送分空,学生得分率较高。第一空少数学生错在对现象的表述上,如有气体和水生成、产生无色二氧化碳、产生二氧化碳等;第二空本是教科书上原有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出错那就是化学基础过于薄弱,学科素养远远不够。【实验4】第一空答案不唯一,只要是不和氯化钠(Cl-)反应,但能和氢氧化钠(OH-)反应产生明显现象的物质均可,出错的学生往往是因为没有审题,或审不清题而胡乱答成二氧化碳、稀盐酸、碳酸钠、水、氯化钙、碳酸钙等;也有一些学生把化学专用名词酚酞错写为“汾汰”“粉肽”“昐肽”等。第二空典型错误:①本空答案包括两个要点,一个是饱和石灰水会引入OH-的意思要答出,二是无法确定(或干扰、影响)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不少学生因为没写完整而丢分;②没有理解题意,不能从反应后产生NaOH干扰原溶液成分的判断角度回答,如氢氧化钙能使酚酞变红、CaCl2不能使酚酞变红等错误答案;③其他错误,如“Ca(OH)2溶解度太小,导致试剂加入量太多而不采用”“产生强碱性废水污染环境而不采用”“溶液温度升高导致Ca(OH)2析出而不采用”等。

参考答案:【实验1】B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实验2】Ca(OH)2微溶于水,白色沉淀可能是Ca(OH)2;【实验3】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CO2↑+H2O;【实验4】酚酞溶液(答Cu2+、Fe2+、Fe3+、Mg2+、Al3+等盐溶液名称或化学式都可给分);反应生成NaOH,无法确定溶液M中是否含有NaOH。

启示:一是培养学生读题、审题的信心。无论题目信息量有多大、题目有多长、难度有多高,都要帮助学生树立能得分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阅读试题,再难的题也有容易得分的空,况且有的空非常独立,不用把这个题所有的空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也能顺利作答,避免出现我不会、我不行、胡乱写、看别人的、投机取巧等思想。二是加强复习课中实验情境的创设。选择适当的生活情境用在主题化复习课、探究题中,以增加化学的趣味性、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是通过变式练习,克服学生仅靠记忆原题、原图、原答案形成的定势思维、固化思维,懂得表面知识背后的原理、方法、思想,使所学的知识活起来、丰满起来。

三、2018年中考化学备考建议

(一)回归教材,夯实双基

中考备考阶段,很多教师非常重视搜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尤其是名校的试卷、复习资料,能静心研读教材的并不是很多。实际上,教材(也叫教科书、课本)是命题最重要的依据,要避免出现某某部分不是考试重点,在复习中总是采用“滑过”处理的方法。近几年中考曾出现过二氧化碳的用途——光合作用、汽车用铅蓄电池中硫酸、铵盐的物理性质、熟石灰微溶于水等出人意料的冷门知识点。这启发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回归教材、夯实双基,可以通过考试或有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品读教材中容易使人“遗忘”的章节,品读图片、表格等蕴含的知识、原理、方法和学科思想等。通过我们的精心安排,使学生提早悟到“原来教材知识可以这么考”“我今天对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学会通过重读教材、再梳理来补漏洞、重构建,最终将教材知识和蕴含的思想方法实实在在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样做看似费时间,其实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大多数会年年送毕业班,往往是拿到试题,不用思考也能猜出答案。而学生每年都是新生,教师认为很简单的问题,他们可能一时反应不过来,不懂、似懂非懂、一头雾水都是正常的。如果教师讲课进度快,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备考中的考试成绩也就难以再提升,甚至快速下降,导致学生出现严重的厌学情绪。所以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一是教学进度要适宜,不能过快,每节课的设计应以全部学生的发展为本,大家都能感到本课我有新的收获,而不能只由“好”学生推着走。怎么做到这一点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二是习题课还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生为什么错?错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能今后不错?对此有一种有效方法是“让学生说”,可以从说对题意的理解、说突破口的选取、说题目的陷阱、说易错点、说变式、说反思等角度展开,尤其是“你怎么想到的?”“你为什么这样想?”等。不同的题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需要我们设计好这道题让学生说什么才更有效,这样做会使课堂更活跃,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新灵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三)重视实验探究活动

对于实验的重视,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因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更是让学生爱上化学的一个秘笈。近几年,对学生在新情境中结合实验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知识迁移、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评价、实验反思等的考查不断加强,对实验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创新性等要求也在提升,尤其是对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引导很明显。所以,我们在复习课中要多开发主题化实验探究复习课,多创造 “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機会,使学生感受化学学科的独有魅力,如此就能更加有效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提高中考成绩。

(四)提高答题规范性

每次考试,暴露学生因答题不规范而丢分的现象很普遍,教师强调的也不少,为什么考试中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呢?比如化学专有名词写错别字、化学式书写错误、答非所问、要点不全、答不到点上、口语化等问题。我们的学生为什么犯这种低级的错误呢?这可能与学习习惯有关,平时学生想得多、写得少;也可能是教师布置作业多,学生赶作业而应付写,到底为什么?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使学生会就答对,需要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许九奎. 抓基础 重实验 提能力——2016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及2017年复习建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03B):34~4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田保华.学科思想是教学的灵魂[N].中国教师报,2011-12-05.

[4]王 晶,郑长龙.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5]王 晶,郑长龙.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怒”与“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