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瓷器鉴定那些事—青花瓷器里的神秘配方

2018-06-20何国森口述整理

收藏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匣钵高岭土青花瓷

□何国森 口述 殷 鹏 整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并且大规模生产瓷器的国家。烧制现代意义上的瓷器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其一,至少能够升温达到1200℃的窑;其二,能够承受将近10小时左右的高温并且不易变形的胎土矿石。我国最早使用的矿石就是现在所称的瓷石(图1)。这种瓷石几乎含有构成瓷胎的所有化学元素,它制成的胎土之所以能够承受高温且不易变形,就是因为其中含有氧化铝这种化学元素。氧化铝就如同人体骨骼中的钙,含量越高,胎体强度则越大,瓷器器壁就可做得薄一些。如唐代浙江的越窑瓷、宋代河北的定窑瓷、景德镇窑的影青瓷等,胎土中氧化铝含量都相对较高;而像宋元时期河北的磁州窑、浙江的龙泉窑、福建的建窑等所产瓷器,胎土中的氧化铝含量偏低,器壁则需要做得厚一些,相对的硬度也有偏差。但不论是唐代越窑、宋代定窑、景德镇窑,还是宋元时期的磁州窑、龙泉窑、建瓷,都是单一使用瓷石炼制胎泥烧造瓷器,被称为“一元配方”。

图1 瓷石

图2 高岭土

从发掘实物来看,景德镇生产瓷器最早约在唐末五代时期,也有观点称始于汉代,但目前为止并未发现汉代窑址以及出土实物。现在景德镇能见到最早的窑址是当地的兰田窑。之后在景德镇南山脚下,三宝山湖田地区开发了新的窑址,称湖田窑,兰田窑址逐渐废弃。兰田窑没落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所使用的胎泥。从兰田窑遗址出土的瓷片可判定,其胎土质地十分粗糙。

三宝山脚下的湖田窑及湘湖窑是宋元影青瓷的主要产区,当地所产出的瓷石含铁量较低,烧制前后胎体均为白色,但由于氧化铝含量仍然不高,胎泥也相对偏软,只适合做中小器物,如盘、碗、印盒等,因此传世的影青瓷器小件多,大件少。为避免底足塌陷,烧制时多采用垫烧法。当工匠们试图用钴矿料在白胎上绘画,再施以透明釉烧成青花瓷时,却遇到了问题。一是当时的龙窑高度不够,所以高温下含氧量不足,烧制温度只能达到12OO℃,钴料无法正常发色。于是工匠们将北方的馒头窑与南方的龙窑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窑型——“葫芦窑”。另一个问题是瓷石中氧化铝含量不够高,在高温烧制中胎体多立不住,易倒塌,为此工匠们在“一元配方”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物质——麻仓土,从而提高了胎子的硬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二元配方”。葫芦窑解决了窑温的问题,“二元配方”解决了胎子硬度的问题,元青花横空出世也就水到渠成。

图3 接夫亭外观

图4 高岭碑

图5 最好的高岭土 可以用于制作化妆品

麻仓是地名,就是现在的茅仓,位于鹅湖镇东北约十公里处,当地所产瓷土矿叫“麻仓土”。到了明代万历年间,高岭村发现了瓷土矿。当地有一个生动的传说,讲述了高岭土的发现:相传高岭村有个老汉叫何召一,是高岭何氏第44代传人,靠几亩薄田为生。他心地善良,名闻乡里。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他早上出门发现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冻僵在路旁,便招呼家人将老人背入家中,并煮了粥喂给他喝。老者在苏醒后对何召一说,谢谢你救了我,你可真是一个名不虚传的好人啊!我没有什么能报答你的,明天一早你就到高岭山上挖地吧!说完老人就不见了。第二天一大早,何召一便来到高岭山上开始挖地,他挖了九九八十一下,脚下的红土竟然变成了白色。何召一仔细一看,顿时喜出望外,原来是“糯米粉”!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村民,大家纷纷把“糯米粉”挖回家,放在笼屉上蒸,蒸熟后的“糯米粉”又香又甜。当地地主知道这件事后,霸占了高岭山,不许村民们上山挖“糯米粉”,地主也把“糯米粉”挖回家蒸了吃,谁知刚吃了几口,就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竟活活疼死了。当晚,老者给何召一托梦,说这是地主强占高岭山的报应,并告诉何召一不要再吃“糯米粉”了,高岭山上的土可以卖到景德镇去。村民们按照老者的吩咐,把高岭土运到景德镇去卖。因为是来自高岭村的土,人们便叫它“高岭土”。景德镇的制瓷工匠将高岭土加入到瓷胎中,发现烧出的瓷器胎体更加坚硬洁白,所以逐渐以高岭土取代麻仓土,并大量用于官窑瓷器的烧造(图2)。至今景德镇仍有“先有麻仓,后有高岭”的谚语。

起源于瑶里的东河从高岭山边蜿蜒淌过,途经四十里到达景德镇随后汇入昌江河流域。高岭山下的东阜码头,是负责运高岭土入景德镇的重要码头,春夏之际,涨水期每5天或可一返,秋季枯水期则需15天才可往返一次,在卸完高岭土后则可将日用物资一并带回。如今的东阜古街石板路上还留有古时运送高岭土的独轮车不断碾压过后留下的车辙印记。在绿树成荫的高岭山中,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二层建筑,一半依山、一面望水,一层为过街楼,二层为神仙庙。经过此地继续向前,则会到达高岭村。几棵百年古樟仿佛世外桃园的面纱,远处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十几亩稻田,路边山泉碧草,还有淘炼高岭矿的水车,依然可以工作。

图6 瓷石土 子

图7 涂抹稀释过后的高岭土液体

图8 元 青花昭君出塞盖罐

山中开矿的古道上有一座“接夫亭”,是妇女们给挖矿的男人们送衣、送饭的地点。如今的接夫亭内还立有著名画家何海霞书写的“高岭”二字的石碑。(图3、图4)

如今,已经发现很多地方蕴藏高岭土,如九江的星子、浮梁的黄坛,此外还有福建、浙江、湖南等地。而高岭山上的露天矿洞,自乾隆五十九年后官方已经停止开采,只有民间少部分还在继续开采。高岭土的颜色有白、黄、灰、绿等,摸上去手感与摸面粉或洋灰差不多,晒干后则呈松散无粘性。据景德镇老瓷工讲,最好的高岭土是可以当痱子粉用的。2014年我在景德镇朋友家见过广西产出的上等高岭土,该土呈纯白色,其细腻润滑的程度令人难以置信,而摸过这高岭土的手,即使清洗过多遍,到第二天依旧滑润不减(图5)。

现今的高岭土在“二元配方”中是如何使用的呢?众所周知,做瓷器需要瓷泥,现在瓷泥通常是由炼泥厂按烧制瓷器大小件的硬度配比高岭土,买泥时只要说明烧制的件数(大小的名称编号)及窑温,厂方就会告诉顾客应该选择何种瓷泥。如果是自己配制瓷泥,就要到白土行(专卖瓷土的商店)买瓷(dun)子(瓷石磨成粉后制成的原料坯子,方便粗记数量)和高岭土,按所要烧制的件数、温度,将瓷子与高岭土按不同的配比调制瓷泥。先做几个五六厘米高,并且不施釉的塔型火照,去有烧窑的地方试火照,等开窑后把照子打碎,逐一分析硬度、瓷化程度,再按所需比例再次调制瓷泥。(图6)

除了“二元配方”中要使用高岭土,在传统柴窑中也需要使用高岭土。在将做好的胎坯放入匣钵内入窑烧制前,为防止瓷器与匣钵、匣钵之间的粘连,要在匣钵口及底边抹上用水和好的高岭土液体,还要在匣钵内再洒上一些高岭土、老糠灰(稻米烧成的粉),在匣钵底部放上涂抹了高岭土的垫片,才能放入胎坯(图7)。烧制罐子时,罐盖与器身是分开烧制的,由于罐盖与器身的窑位不同,通常会造成青花发色不一致。例如日本出光美术馆藏元青花昭君出塞图盖罐,器身的窑火气氛极佳,而盖子窑温偏低,釉面及青花发色远不及器身(图8)。如果是印盒这类需要有一定密封性的器型,则盖、身是不能分开烧制的,因高温下不同窑位的胎坯缩水性会有不同,若分开烧制,则会导致成瓷后的盒身与盒盖大小不一致。印盒烧制之前要用毛笔蘸上高岭土均匀涂抹在子母口上,且要薄厚适中,薄了成瓷后上下粘连,打不开,厚了则盖不严实。开窑后,取出印盒用木头轻轻敲击使之上下分开,若敲不开,则要烧一壶开水,将印盒放到水中,用热气将盒盖顶开。

明清两代,青花瓷器是发展的主流,尤其是明代青花瓷器,可以说影响了世界瓷器的发展轨迹。从15世纪起,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学会了烧制青花的技术,并直接聘请我国的制瓷工匠烧造青花(图9、图10)。后又有中国制瓷技师于16世纪初,在波斯的伊斯伯罕地区烧制瓷器,之后又经商路传到叙利亚、埃及等地。在1470年前后传到意大利,威尼斯炼金术士安东尼奥探究出中国的制瓷技术;1627年,比萨城工人制成了软质青花瓷碗(属硬陶类)。清康熙时期法国传教士佩里·昂特雷科莱,汉名叫殷弘绪(1667~1741年)为了解中国瓷器,在景德镇生活了7年,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整理成一封万言信,连同材料一并寄回欧洲,并刊登在《科学》杂志上,文中写道:“‘高岭’也是瓷器成份之一,精瓷之所以坚密完全是因为含有‘高岭’,‘高岭’可比作瓷器的神经。”此文是第一次向欧洲完整地介绍中国瓷器。150年后的同治年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33~1905年)用4年的时间(1869年10月至1872年5月)走遍大半个中国进行考查,并在景德镇居住了半年的时间,最后来到了高岭村,并将高岭山以拉丁文名“kaolin”命名,由此成为在世界各地高岭土的“名称之源”。(图11)

图9 15世纪越南地区烧制的青花瓷

图10 15世纪越南地区烧制的青花瓷器底部

图11 古矿洞遗址

在此后的岁月里,高岭土被广泛地运用在瓷器制作中,即使到了现代使用“多元配方”,同样也是离不开传统中使用的高岭土,因此也有人美赞:“高岭土为瓷器之魂”。

猜你喜欢

匣钵高岭土青花瓷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广东某地高岭土磨剥试验研究
辊道炉中匣钵对磷酸铁锂冷却效率影响的热仿真分析
废匣钵粉加入量对堇青石-莫来石质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古陶瓷修复用碱激发偏高岭土基胶凝聚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关于陶瓷色料生产中匣钵选用的几点建议
繁昌窑匣钵特征及“上”字铭功能分析
偏高岭土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的研究
纯净的青花瓷
Li+在高岭土上的吸附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