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金元时期扒村窑瓷器赏析

2018-06-20□张

收藏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瓷器

□张 迪

宋金元时期我国的制瓷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瓷器有了新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为满足皇宫贵戚装点居室宫苑需要,高档瓷器在质量上和造型上不断更新;另一方面民间对日用瓷器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增长。宋金元时期酒楼、茶坊除悬挂名人字画外,还以器皿精洁为吸引顾客的手段之一。另外,这一时期随着东南亚香料的大量输入,妇女化妆使用瓷制香料盒、脂粉盒等也有了很大需求。同时这一时期还风行斗茶,斗茶用的黑瓷茶碗也有大量需求。这些专用瓷器的需求,都促使着日用瓷器在质量上、数量上有极大的提高发展,名贵瓷品不断涌现。宋金元时期也是中原制瓷业发展的高峰,官窑林立,民窑四起,临汝窑、当阳峪窑、登封窑、扒村窑也都有自己独特品类。特别是近邻汝窑和钧窑两大名窑的扒村窑在宋金元时期民窑中不仅产品种类多,更以富有乡土气息与民间色彩而见称,在宋金元瓷器中别具一格。许昌博物馆收藏的十余件宋金元扒村窑瓷器,基本上都是这一时期的精品

图1 金 白地黑花西江月回文词八角枕

图2 金 白地黑褐花枕

白地黑花西江月回文词八角枕(图1),金代,枕面纵25.8、横17.2、高10.1厘米。2010年许昌市文物工作队移交。枕呈不规则八角形,枕面有两周粗黑线条为轮廓线框,内有西江月(中吕宫)回文词一首。枕侧面为黑彩花草纹装饰。底部无釉。西江月(中吕宫)回文词为“雨过轻风弄柳,壶(湖)停(东)映日春烟。晴芜平水远连天。隐隐飞翻舞燕。”据资料考证,这首回文词作者是宋代人梅窗,采用的颠倒《西江月》回文,枕面上的文字仅把原文的“湖东”写成了“壶停”,把“燕”下的四点水写成“鸟”字外,其余与原词完全一致。颠倒回文词是除了原规定的第一句第二句对偶外,第三句从第二字开始到第七字要与第四句对偶,这首词从左到右可读为“燕舞翻飞隐隐,天连远水平芜。晴烟春日映东湖。柳弄风轻过雨”。这首词描写了词人泛舟湖上所见春景。其上下片互为回文,意义相仿,但因景物出现次序不同,意态便有分别。上片写雨后初晴,下片则为因晴转雨,全词表现出晴雨之间的反复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泛湖人的悠然心境。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回文诗始于唐代,据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释义是:“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回文诗在创作手法上,突出地继承了诗反复咏叹的艺术特色,来达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产生强烈的回环叠咏的艺术效果。

白地黑褐花枕(图2),金代,纵25.8、宽15、高9.8厘米。原许昌地区展览馆移交。枕呈不规则八棱形。体施白釉,用黑褐色绘花纹,底部无釉。枕面边缘以外粗内细三条线勾出不规则的八角形边框,内绘一折枝花叶。枕壁八面共绘六组花纹,下有一周粗黑线,后壁有一排气孔。花草纹是扒村窑美化装饰各类大小器物的主要内容,窑工们根据民间老百姓历来喜欢花草的传统,依据器形大小和装饰部位,描绘花叶,增添生活器物的自然气息。

图3 金 酱褐地绘黑彩卧虎形枕

图4 金 白地黑花娃娃枕

图9 宋 白地黑花纹罐

酱褐地绘黑彩卧虎形枕(图3),金代,纵38.5、横15、高9.9厘米。许昌市文化馆移交。体呈伏卧虎形,虎头平视。瞠目巨口,獠牙裸露,双耳倒竖,睫毛直立,鼻梁之上虎目之间有一“王”字。虎爪平伸着地,虎尾自臀部圆弯甩至虎颈。虎身稍弧,向右侧卧,通身酱褐地之上饰以黑色蔓草纹虎皮,虎背上是椭圆形白釉开光枕面,开光内饰莲花,荷叶和莲蓬清晰,周边点缀蔓草纹。扒村窑陶瓷工匠把凶猛的老虎塑成伏卧式,在酱褐色地釉上用黑彩绘虎皮纹,使其更接近自然的老虎毛色,再配以花卉纹饰,颇有意趣,使这类虎形枕不但具有纳凉助眠的实用功能,而且也成了一件耐人寻味的艺术品。

白地黑花娃娃枕(图4),金代,纵28、宽10、高10厘米。许昌市长葛县老城镇陈尧村出土。该枕整体造型为一娃娃右侧卧,其左臂及左腿侧面构成椭圆形枕面;头部微抬,下枕一圆枕,圆枕两侧用白地黑花勾勒出圆形方孔、钱纹,枕后侧有一小洞;右臂置于头下枕上,左手放于右肘上,两腿向后、屈膝,双脚上下交盘;人物眉清目秀,白地黑花勾勒眉眼,脑后挽有发髻。上身穿对襟大衫,施白地黑花勾勒人物装扮,层次分明。枕面为开光、白地黑花图案,绘双燕和一对鸳鸯及荷花。宋金元时期孩儿枕可分为娃娃枕与童子荷叶枕两种形式:第一类形式的孩儿枕,俗称娃娃枕。孩儿两手空空,双手交叉相抱,俯身卧于床榻,以童子身体为枕体的造型象生枕,孩儿抬头侧视,或闭眼熟睡,身体大都腰背圆实、厚重,以供人枕卧享用,孩儿头部一般都很大,而且头圆,头部约占到身体的三分之一,整个脸部给人一种胖小子的感觉,神态憨厚可爱,让人甚是喜爱,这一类形式以童身身体为枕体的孩儿枕,也俗称娃娃枕。另一类孩儿枕,也是侧卧于床榻之上做枕,但在整体造型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孩儿双手持物,或手拿荷叶或手拿灵芝,荷叶或灵芝翻卷覆盖孩童身体,成弧形枕面,以供人枕之,整体构思巧妙,此类形式的孩儿枕俗称童子荷叶枕。古代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形容古瓷绘画或雕塑娃娃枕的特点:“短胳臂短腿大脑壳,小鼻子大眼没有脖”,非常贴切。金代,大头娃娃枕仍很流行,但在题材上出现了更多以少女为题材的娃娃枕。

图5 金 白地黑花四系瓶

图6 金 白地黑花四系瓶

白地黑花四系瓶(图5),金代。口径4.1、底径7.8、高20.5厘米。唇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颈肩间附四系。系上均有数道竖纹。肩部饰四黑彩点,下有二圈黑线纹,腹上部绘黑花。腹上部施白釉,腹下部及底部施黑釉。宋、辽、金时期,北方磁州窑系曾生产过大量的四系瓶,或者叫四系罐。一般多小唇口,外撇。短直颈,颈外置四个圆环型双泥条系。瓶身修长,柳肩,圆腹,下腹内收。北宋时施白釉,多施半釉,底部无釉,为蘸釉法。金代多为两次蘸釉,先蘸白釉,晾干后再蘸酱釉,形成上白下褐两色釉的效果。底足内也施釉。这类器物有白釉、酱釉、黑釉或上白下黑釉的器物,胎质较粗,多为缸胎。瓶颈肩处有四个圆环形泥条系,是为了系绳,便于提拿,携带方便,一般这类瓶多是用来装酒,打酒携带方便。

白地黑花四系瓶(图6),金代,口径5.5、底径8.7、高26.2厘米,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出土。器唇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颈肩间附四系。系上均有数道竖纹,腹上部绘有两组基本一样的像字又像花的黑色花纹装饰。腹部以上施白釉,腹下部及底部无釉。

白釉花口瓶(图7),金代,口径15、足径15.5、高40厘米。瓶为莲花口,细长颈,天球鼓腹,腹下为亚腰形喇叭圈足。除足下部外,通体施白釉,无纹。花口瓶是流行于宋金时期的著名瓶式之一,因瓶口颇似开放的花朵而得名。始见于唐,宋金时期景德镇、磁州、耀州等窑均有烧制。各窑制品的不同点在于腹与足部的变化,景德镇制品特点为长圆腹,圈足;磁州窑和耀州窑制品特点则为圆腹,喇叭形足。扒村窑花口瓶虽然也为喇叭形足,但与磁州窑和耀州窑的花口瓶相比,花口长颈,丰肩收腹,圈足高起,线条有收有放,更显得挺拔玉立。

白地褐彩“风花雪月”四系瓶(图8),金代,口径4.8、底径8.1、高28.5厘米。原许昌市文化馆移交。瓶唇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肩腹接处有二圈褐线纹。腹部以上施白釉。有草书黄褐色的“风花雪月”四字。腹下部施青黄釉,底无釉。风、花、雪、月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物象,早期可能与四时时令有关。但四字既能单独成义,亦可通过不同组合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风花、雪月、风月、风雪、雪花、花月等等均是古代诗词吟咏的对象。“风花雪月”四字较集中地出现在金元时期的酒类瓷器上,可能与酒令中诗词系至为密切,体现的也是一种“俗中雅”的文化情节。

白地黑花罐(图9),宋代,高11.5、口径9.5、腹围52.7厘米。许昌地区展览馆移交。罐直口,丰肩,鼓腹,圈足。肩部有三圈黑线纹。腹部绘三组写意黑花纹及一圈黑线纹。口沿及器内施黑釉,外部施白釉,底部不挂釉。

白地褐黑花二系罐(图10),元代,高18.7、口径15.1、底径10.4厘米。原许昌地区展览馆旧藏。此罐平沿外侈、丰肩、鼓腹、圈足。肩、腹间附二系,系上均有数道竖纹。除口沿及底外皆施白釉。肩与腹部各绘四组富有变化的黑花线条纹。肩、腹间有三圈黑褐线纹,腹下部有一圈黑线纹。

白地黑花龙凤纹罐(图11),元代。腹径33.5、高31.5厘米。圆唇,直口,矮领,圆肩,鼓腹,下腹斜收,隐圈足。通体施白釉至底。用黑色彩在肩部绘一周花卉纹,腹部在弧形开光内绘龙凤纹,龙张嘴突目昂首卷尾,凤头前伸,羽翅展伸,龙凤周围间饰云气纹。白地黑花装饰工艺做法是在已成型的坯胎上先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遮盖住含杂质较多的坯体,然后用毛笔蘸“斑花石”彩料在化妆土上描绘纹饰,最后施透明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

白地黑花高足罐(图12),元代。高19、口径10、腹围57.8厘米。该器唇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收为高柄,喇叭形圈足。体施白釉,口沿及底部无釉。口沿下有一圈黑纹带,肩部饰水线纹及黑带纹,腹部满绘黑花纹,豆柄处绘水波状纹,底座施一周黑彩。

图7 金 白釉花口瓶

图8 金 白地褐彩“风花雪月”四系瓶

图10 元 白地褐黑花二系罐

图11 元 白地黑花龙凤纹罐

白地黑花瓷灯盏(图13),宋代。高3.5、口径7.9、足距11.6厘米,许昌市文物工作队移交。灯盏为圆唇,直口,宽折沿下卷,下附五个三角形足。除五个三角形足和灯盏足内底部外,通体施白釉,在盏口与折沿边沿有两个黑粗线圈带装饰,圈带装饰中间由数组黑色散草纹装饰。虽为随手挥洒,并无严格的布局设计,但线条粗犷,富有韵律,给人以刚健雄劲的美感。

扒村窑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区北13公里的浅井乡扒村。扒村窑址属民间窑址,是河南中部磁州窑系中一个著名的瓷窑,遗址面积达75万平方米。出土的瓷器瓷片品种造型繁多,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釉色有黑、白、三彩、加彩等,产品多为白底黑花,有宋代墨瓷遗址之称。扒村窑创烧于唐代,终止于元代。其白地釉下黑彩与磁州窑属同一类型,黑彩浓而醇厚,笔调粗放简练。许昌博物馆作为扒村窑址所在地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十分重视扒村窑瓷器的征集工作,上述十余件扒村窑瓷器虽然多数没有确切的出土地点,但也都是当地文物部门早期采集和征集的精品之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扒村窑瓷器生产的水平和全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造型上看,许昌博物馆所藏扒村窑瓷器主要为花口瓶和四系瓶两类。在宋代瓷器各类器物造型中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就是各种瓶类器型。瓶作为常见陶瓷容器,多用于汲水和盛贮液体,宋代也有作插花和陈列装饰之用。瓶通常多作小口长身,根据口、颈、腹部的不同,人们又分别定出了各种名称。从考古和文献资料来看,宋代瓷瓶造型十分丰富,主要有玉壶春、梅瓶、净瓶、长颈瓶、胆式瓶、折肩瓶、贯耳瓶、多管瓶、花口瓶、琮式瓶、瓜棱瓶、棒槌瓶、皈依瓶、弦纹瓶、八棱瓶、穿带瓶、镂孔套瓶、鹅颈瓶等。宋代瓷瓶类器型,更主要是通过口、颈、腹局部比例尺度各不相同,而呈现出姿态的千变万化。花口瓶是流行于宋金时期的著名瓶式之一,因瓶口颇似开放的花朵而得名。许昌博物馆藏的扒村窑白釉花口瓶,口部花瓣下垂,颈部较长,丰肩收腹,喇叭形圈足高高隆起,在配以颈腹部数道凹弦纹和喇叭形圈足上部所饰的数道凸弦纹,整体看起来线条有收有放,更显得挺拔。在理学盛行的宋代,人们追求的主要是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韵味情趣。这件白釉花口瓶,造型之美最集中体现在清劲、简洁、秀润、潇洒方面。枕也是扒村窑较为著名的品类,许昌博物馆藏的白地黑花娃娃枕和酱褐地绘黑彩卧虎形枕都给人以整体感强、特点突出的印象,体现了制瓷工匠根据原料性能运用造型手段,既处理好变化与谐调、整体与局部、平面与立体的对比统一关系,又把握住稳定与生动、比例与尺度等方面的工艺水平。其次,从装饰技艺上看扒村窑主要品种有白地黑花,扒村窑白地黑花的风格有点像磁州窑的产品,但是它的纹饰笔调比磁州窑更加粗放凝练,黑彩也更加浓厚,它的装饰技法主要采用绘画和划花,分为釉下和釉上两种彩绘。扒村窑器的构图严谨,一般装饰多用花草、莲瓣、水藻、鱼、人物、鸟兽、荷花。如白地黑花罐、酱褐地绘黑彩卧虎形枕等。扒村窑卷草纹的绘画风格与典型磁州窑有所不同,磁州窑白地黑花用笔粗阔,随手挥洒,并无严格的布局设计,较为随意,纹饰较为简单。而扒村窑的白地黑花彩绘用笔细腻,纹样线条流畅,生意盎然,富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如白地黑花瓷灯盏。其三,扒村窑瓷器中书写文字装饰的比例较大,仅次于花卉图案类。内容十分丰富,字数少则一字如“花”“书”“道”“忍”“张”等或单字或姓氏,也有“道德清净”“清风明月”“风花雪月”诗词名句,更有数十乃百字的警世格言和诗词作品。正如扒村窑当地学者李少颖、徐华烽在《中国扒村窑艺术》一书中所述:“对扒村窑文字的研究实际是翻开了一幅宋金元时期社会生活的长卷,生活的酸、甜、苦、辣,人世的悲、欢、离、合,尽在其中。”许昌博物馆收藏的白地黑花西江月回文词八角枕可以说是扒村窑瓷器文字装饰的精品之作,因为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体裁,在当时民间并不流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扒村窑个别工匠较高的文学素养。

总之,通过许昌博物馆所藏扒村窑瓷器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在宋金元时期经济文化日趋世俗化背景下,广大民众对陶瓷制品实用功能要求与观赏性的追求发生了变化,扒村窑工匠适时适应北方民众需要,在力求强化各种制品实用性与外观美的统一上做出了努力探索。

图12 元 白地黑花高足罐

图13 宋 白地黑花瓷灯盏

猜你喜欢

瓷器
瓷器迷宫的暗影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清三代 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西夏官窑瓷器
中国的名牌瓷器
国博展出元代瓷器大家族 揭开元代瓷器历史地位
高傲的瓷器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