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后局部与区域复发模式

2018-06-20李博康敏陆颖于斌廖雪银宾颖周平婷杨振东刘康李吉茜王仁生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靶区鼻咽癌颈部

李博康敏陆颖于斌廖雪银宾颖周平婷杨振东刘康李吉茜王仁生

鼻咽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可改善患者预后,5年总生存率达80%以上[1-4]。然而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局部和(或)区域复发,5年累计鼻咽和颈部淋巴结复发率为6.0%~18.3%,成为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5-7]。而有研究发现复发鼻咽癌的临床特征具有多面性[8]。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患者接受IMRT治疗后局部及区域复发的模式,以期为鼻咽癌复发患者早期诊断和制定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诊疗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⑴初治且无远处转移;⑵完成IMRT为基础的放疗或放化疗;⑶治疗前鼻咽和颈部磁共振影像资料完整;⑷治疗前均接受详细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评价、血常规、鼻咽纤维镜、胸片、腹部B超等检查,N2~N3期患者行全身骨扫描检查。排除复发及有远处转移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有免疫缺陷病患者;无影像资料或影像资料丢失及近3个月内参与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共645例符合标准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78例,女性167例,年龄18~78岁,中位年龄46岁;临床分期根据 AJCC 分期系统(2010第 7版)[9]:Ⅰ期 16例,Ⅱ期84例,Ⅲ期309例,Ⅳa/b期236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IMRT治疗。根据磁共振(MR)确定肿瘤范围,在增强CT上勾画靶区,并设计治疗计划[4]。按各中心实际情况,勾画大体肿瘤靶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各靶区外扩 3~5 mm 形成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GTVnx为鼻咽肿瘤靶体积,GTVnx外放5 mm得到PGTVnx;GTVnd为阳性颈部淋巴结靶体积,GTVnd外放0~3 mm为PGTVnd。靶区评价指标: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D95(95%靶体积受照剂量)、V95(95%处方剂量照射靶体积)。处方剂量:原发鼻咽肿瘤GTVnx和阳性颈部淋巴结GTVnd均为68~74 Gy,原发肿瘤和阳性颈部淋巴结周围极有可能侵犯或转移的邻近区域,即高危区临床靶区(CTV1)为60~66 Gy,低危临床靶区和颈部淋巴结引流区(CTV2)为50~56 Gy。分割次数 30~33次,1 次/d,每周5次。根据放疗协作组(RTOG)0615和RTOG 0225要求进行危及器官剂量限制和计划评估。645例患者中,单纯放疗82例,同步放化疗181例,同步放化疗+新辅助化疗343例,单纯放疗+新辅助化疗和(或)辅助化疗39例。其中同步放化疗中化疗方案为铂类单药(顺铂、奈达铂和卡铂),新辅助化疗方案或辅助化疗方案为铂类联合方案(紫杉醇联合铂类、紫杉醇+氟尿嘧啶+铂类和氟尿嘧啶联合铂类)。

1.3 鼻咽癌局部复发及区域复发的诊断标准

鼻咽癌局部复发指鼻咽原发病灶经根治性放疗后消失,放疗6个月后出现新病灶,并经病理活检证实,无法获取病理证据者经临床及连续MRI监测证实。鼻咽癌区域复发指阳性颈部淋巴结经根治性放疗后消失,6个月后出现原颈部淋巴结增大或新的淋巴结,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或经临床及多种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复发[10]。

为探索复发肿瘤与原靶区的关系,确认复发区域的放疗剂量,本研究比较局部复发区域的MRI图像和原治疗计划靶区的CT图像。由2位放射科医师勾画复发患者的复发肿瘤区域(Vr),再将Vr重建到原来的首程治疗计划中,对比Vr和原计划中95%等剂量线所包括的体积(V95),分为以下几方面:⑴野内复发:≥95%体积Vr在原靶区95%等剂量曲线范围内;⑵边缘复发:20%≤Vr<95%在原靶区95%等剂量曲线范围内;⑶野外复发:<20%Vr在原靶区95%等剂量曲线范围内。

1.4 随访

自确诊之日随访至2016年12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62个月(11~95个月),随访率为96.6%。主要终点指标包括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局部复发生存期(local relapse-free survival,LRFS)、无区域复发生存期(region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RR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放射剂量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45例鼻咽癌患者复发情况

2.1.1 复发分布情况 645例鼻咽癌患者中复发6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中位年龄46岁(18~78岁);根据国际第7版UICC/AJCC分期标准,Ⅱ期11例、Ⅲ期22例、Ⅳ期27例;单纯局部(不包括咽后淋巴结)复发33例,区域复发23例,局部+区域复发4例;原GTV区域野内复发56例,放疗剂量为70~74 Gy;GTV 区域边缘复发 3 例,剂量为 54~66 Gy;仅1例属于野外复发。

2.1.2 复发时间 60例复发患者首次复发距首程治疗结束的时间为9~75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27个月,其中复发时间>6个月≤12个月6例,>12个月≤18个月15例,>18个月≤24个月6例,>24个月≤60个月31例;>60个月≤120个月2例。其中2年内累积复发27例。

2.1.3 复发率 60例复发患者中49例复发出现在治疗结束后3年内。1年、3年、5年复发率分别为0.9%、6.5%、9.0%,总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9.1%、93.4%、90.1%。

2.2 645例鼻咽癌患者生存分析

5年总生存率为84.2%,无区域复发生存率为94.4%,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0.1%,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82.8%。生存曲线见图1。

2.3 局部复发与区域复发的剂量学分析

33例单纯局部(不包括咽后淋巴结)复发患者的首程调强放疗计划中,PGTVnx首程平均Dmin为63.57 Gy(46.17~71.72 Gy),Dmean 为 73.89 Gy(71.96~76.45 Gy),平均 D95为 69.70 Gy(66.65~73.50 Gy)。23例颈部淋巴结复发均为颈部淋巴结转移高发区,PGTVnd首程放疗平均 Dmin为 59.95 Gy(41.48~73.48 Gy)。复发患者PGTVnd的Dmin较未复发患者剂量小(P=0.005)。复发患者PGTVnd和PGTVnx的Dmean、Dmax、D95、V95与未复发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图1 645例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曲线

表1 复发及未复发患者首程调强放疗计划靶区受照剂量及体积

3 讨论

以IMRT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显著改善了鼻咽癌患者的预后,Zeng等[11]报道鼻咽癌患者行IMRT后,5 年 LRFS、DMFS、DFS、DSS 和 OS 分 别 为 92.3%、83.6%、76.4%、85.1%和83.7%。本研究645例接受IMR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 5年 OS、RRFS、LRFS和DMFS分别为84.2%、94.4%、90.1%和82.8%,与文献报道的5年生存情况相似,可见IMRT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局部和(或)区域复发仍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复发鼻咽癌患者,其年龄、性别及复发时间间隔值得关注。据报道[12],复发鼻咽癌患者中位年龄为43.8~48岁,中位复发时间为2年左右。男女复发比例约为2.5∶1[1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的645例鼻咽癌患者,复发60例,中位复发年龄为46岁,男性复发例数较女性多,比例约为2.16∶1。与上述研究结果大致相符。李嘉欣等[14]分析337例首次复发鼻咽癌患者资料,发现2年内累积复发病例占48.7%,5年内的复发例数占83.1%。本组研究49例患者的局部失败出现在治疗后3年内,其中31例首次复发距首程治疗结束的时间>24个月≤60个月。可见,鼻咽癌患者治疗结束后5年内随诊对预后意义重大,建议治疗结束后3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3~5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5年后每年复查1次。

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由多方面原因引起,有局部和区域复发表现。文献报道在常规放疗时代,复发原因主要包括肿瘤生物学特性(如肿瘤克隆源细胞群不敏感性)、临床分期和治疗技术等。但IMRT技术可改善剂量分布,减少了局部晚期患者由于剂量不足引起的局部复发,本研究复发病例符合这一特点。常规放疗的局部复发以低剂量区边缘复发多见,而本研究与Ng等[15]报道的IMRT局部复发均以高剂量区的野内复发为主,本研究60例局部复发患者中,56例为高剂量的GTV区域野内复发,且大多为T3和T4期患者,提示鼻咽癌患者接受IMRT治疗后出现局部或区域复发主要与肿瘤耐受及放射抵抗有关。

本研究单纯局部复发33例,其首程调强放疗计划中,PGTVnx平均Dmin为63.57 Gy,平均Dmean为73.89 Gy,平均 D95为 69.70 Gy,PGTVnd和PGTVnx的Dmean、Dmax、D95、V95在复发病例与未复发病例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在23例区域复发患者的首程放疗计划中,PGTVnd平均Dmin为59.95 Gy。分析显示,复发病例PGTVnd Dmin较未复发病例剂量小,但两组Dmean、Dmax、D95和V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IMRT具有更好的物理适形剂量分布和野外剂量梯度陡峭性,提升了剂量分布的合理性,更好地满足了靶区剂量要求。提示对于接受IMR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增加放疗剂量并不能减少局部区域复发。

本研究结果显示,鼻咽癌患者接受IMRT治疗后,复发主要出现在治疗结束后3年内,男性多见,复发模式以野内复发为主。因此,在IMRT时代如何提高放射敏感性及针对个体差异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鼻咽癌患者预后,值得深入研究。

[1] Kang M,Zhou P,Long J,et al.A new staging system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based on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J].Oncotarget,2017,8(55):94188-94196.

[2] Zong J,Lin S,Lin J,et al.Impact of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o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Validation of the 7th edition AJCC staging system[J].Oral Oncol,2015,51(3):254-259.

[3] Haberer-Guillerm S,Touboul E,Huguet F.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Eur Ann Otorhino-laryngol Head Neck Dis,2015,132(3):147-151.

[4] Zhang B,Mo Z,Du W,et al.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versus 2D-RT or 3D-CRT for the treat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Oral Oncol,2015,51(11):1041-1046.

[5] 钟伟铭.复发性鼻咽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09,1(2):151-152,158.

[6] Li Y,Qin Y,Yang C,et al.Cardamonin induces ROS-mediated G2/M phase arrest and apoptosis through inhibition of NF-kappaB pathway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Cell Death Dis,2017,8(8):e3024.

[7] Siti-Azrin AH,Norsaadah B,Naing NN.Prognostic factor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in a tertiary referral hospital: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BMC Res Notes,2017,10(1):705.

[8] 林灿峰,李东升,林柏翰,等.鼻咽癌治疗后局部复发回顾性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3):188-191.

[9] 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2010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专家共识[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1,20(4):267-269.

[10]Wang SY,Lou JL,Chen J,et al.Salvage surgery for neck residue or re-currence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fter primary radiotherapy:options of surgical methods and regions[J].World J Surg Oncol,2016,14:89.

[11] Zeng L,Guo P,Li J G,et al.Prognostic score models for survival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J].Oncotarget,2015,6(36):39373-39383.

[12]邱素芳,陆嘉德,Ivanweng-Keongtham.复发期鼻咽癌的再程治疗: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实施及展望[J].中国癌症杂志,2011,12(12):938-943.

[13]毛承刚,万俐佳,沈敏,等.鼻咽癌治疗后生存率和预后总结与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5,21(5):386-389.

[14]李嘉欣,卢泰祥,黄莹,等.337例复发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特征[J].癌症,2010,29(1):82-86.

[15]Ng WT,Lee MC,Hung WM,et al.Clinical outcomes and patterns of failure after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1,79(2):420-428.

猜你喜欢

靶区鼻咽癌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MRI影像与CT影像勾画宫颈癌三维腔内后装放疗靶区体积的比较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鼻咽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