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病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检出率及耐药性分析
2018-06-19鲁玲余立勇
鲁玲,余立勇
支原体是具有传播性质的原核细胞微生物病原体,可感染生殖道,引发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及子宫内膜炎等,可诱发不孕、流产等。细菌性阴道病(BV)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维持正常阴道酸性环境的优势乳杆菌减少,而其他多种厌氧微生物的增多是导致BV发生的主要原因[1]。细菌性阴道病可以增加女性对盆腔炎、早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以及多种性传播疾病的易感性。有研究表明支原体感染与BV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在BV与非BV间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主要通过对BV合并支原体感染的检出率及耐药性的分析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收集2017年1—12宁波市江北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确诊的BV患者3 271例。3 271例患者严格按照BV诊断标准筛选:阴道分泌物稀薄均匀、分泌物pH>4.5、胺实验阳性、湿片检出线索细胞,凡检出线索细胞再加任意两条诊断即可成立[2]。阴道分泌物胺实验在分泌物涂片上滴加1~ 2滴10%的KOH溶液,如果出现鱼腥味就是阳性。pH则用试纸法检查。线索细胞用 0.9%氯化钠注射液涂片在高倍镜下可见该细胞边缘呈锯齿状,细胞已溶解,核模糊不清,其上面覆盖有大量加德纳菌及厌氧菌,使其表面毛糙,出现斑点和大量的细小颗粒。
1.2标本采集 外阴消毒,由妇科医生用无菌棉拭子取阴道侧壁1/3的分泌物涂片,余下的分泌物放入装有0.9%氯化钠注射液的试管。另外再无菌棉拭子插入宫颈管1~2 c m旋转取材,旋动1~2周,迅速接种于支原体培养基。
1.3检测试剂 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一体化试剂盒,按照试剂盒上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具体的检验方法是充分混匀接种了标本的液体培养基,用加样器分别准确量取50 l接种到试剂条余下各孔。然后往试剂条的每一孔中滴加一滴石蜡油,盖上盖子。将剩余培养基连同试剂条一起置35~37℃隔水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分别于24和48 h观察结果。最后根据每个测试孔显色的来判断结果。
2 结果
2.1BV患者支原体感染率 2017年妇产科12578例就诊患者中确诊BV 3 271例,BV感染率为26.0%。3 271例BV患者中共检出1 669例患者合并支原体感染,感染率为51.0%,其中人型支原体58例(1.8%),解脲脲原体 1 229例(37.5%);同时感染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382例(11.7%)。
2.2支原体耐药率 支原体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最为敏感,耐药率均小于等于7.8%;支原体对大环内酯药物耐药性不一,对罗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耐药率均≥76.3%。人型支原体的耐药情况更严峻,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93.9%。见表1。
表1 支原体耐药率
3 讨论
BV是以阴道乳杆菌减少或消失,相关微生物增多为特征的临床症侯群。与BV发病相关的微生物包括阴道加德纳菌、普雷沃菌属及支原体等。支原体是寄生于人类生殖泌尿道中的微生物,有强烈的致病力,当患者因环境改变或者自身免疫低下时,会通过其特殊的顶端黏附结构紧紧黏附在细胞表面,然后释放NH3和过氧化物等毒性代谢产物,从而导致细胞损伤和炎性反应[4]。
从本调查来看3 271例BV患者中合并支原体感染1 669例,合并感染率51.0%;其中解脲脲原体单纯感染率最高(37.5%),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率次之(11.7%),单纯人型支原体感染率最低(1.8%)。BV合并支原体感染率达51%,高于文献[5]一般女性患者的支原体感染率。这是因为BV患者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或消失,导致阴道内环境pH值升高,营造了一个更益于支原体生存的内环境;支原体生长其代谢产物NH3引起pH值升高又进一步加剧阴道环境的碱化,反过来又有利于道加德纳菌等厌氧菌的生长,BV的发病过程中支原体和厌氧菌之间有着相互协调的作用,导致BV患者合并支原体感染率上升。
支原体无细胞壁,对作用于细胞壁的 -内酰胺类药物天然耐药,可选择药物相对有限。本文结果显示,支原体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最为敏感,耐药率均小于等于7.8%;支原体对大环内酯药物耐药性不一,对罗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耐药率均≥76.3%。人型支原体的耐药情况更严峻,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93.9%,这与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有关。喹诺酮类药物不适用于抗支原体感染的治疗,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可作为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经验用药,或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
综上所述,解脲脲原体及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在 BV患者中较常见,在BV的发病过程中支原体和厌氧菌之间有着相互协调的作用。喹诺酮类药物不适用于抗支原体感染的治疗,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可作为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经验用药,最好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