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实践与探讨
2018-06-19田少志林碎钗林碧邱文慧叶淑金卢中秋
田少志,林碎钗,林碧,邱文慧,叶淑金,卢中秋
作者单位: 325000浙江省温州,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抢救室作为急诊危重患者治疗的重要部门,其过度拥挤不利于患者得到高效的抢救与治疗,而且也降低了医院的应急能力。Schull等[1]发现,急诊滞留时间越长,患者住院时间越长,病死率也越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抢救室护士组成立滞留小组,采集2016—2017年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样本,分析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的相关原因,针对抢救室滞留情况制定并且实施了相应整改措施。2017年1―6月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较2016年1―6月有明显减少,同时患者与家属对急诊抢救室满意度均有很大提高。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将 2016年1―6月开展本课题前抢救室收治的6 69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内科患者3430例,神内患者1 370例,外科患者1 400例,脑外患者497例。将 2017年1― 6月收治的7 15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内科患者3 876例,神内患者1 340例,外科患者1 325例,脑外患者614例。
1.2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急诊抢救室留观时间。设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对象为患者和家属,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不满意2种。改进前共发放1 000份,回收952份;改进后发放1000份,回收979份。
1.3结果 抢救室患者的滞留时间由2016年的(22.94±5.87)h缩短至2017年的(17.81±5.3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25,<0.05);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神经内科、急诊神经外科2017年的滞留时间均较2016年短(均<0.05)。见表1。患者及家属对抢救室满意度由2016年的90.3%,上升至96.5%。
2 讨论
2.1 抢救室滞留原因
2.1.1患者日益增多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时代,老年危重患者如心脏骤停、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等事件日益增多[2]。抢救室2017年上半年收住患者较2016年上半年增多,而且大量家属占用大量的急诊空间。
2.1.2医疗资源相对不足 医护人员配比不足,抢救设备缺乏,实验室和放射学检查过程及结果需较长时间等待。
2.1.3患者转归滞后 滞留的最主要原因是医院的住院床位利用率过高,没有足够的空床[3]。本院住院床位被大量平诊、慢性病患者占据。急诊运转流程落后、各科室间协作不紧密、医疗保险限制等因素均使得患者到院后分流缓慢[4]。
2.1.4后勤支持保障不足 负责转运人员互相扯皮,工作效率低,轮候转运也导致患者滞留。
2.1.5管理系统不够完善 没有完善的急诊优先管理系统[5]。
2.1.6其他因素 终末期患者各专科不愿接受,节假日患者住院困难。患者对急诊就诊满意度低[6]与急诊拥挤现象也有一定相关性。
2.2 应对措施
2.2.1强化急诊快速反应能力 成立快速应急团队,具体分为分诊,抢救,转运三小队。分诊护士要求高资历,抢救队员负责抢救室各区域患者的抢救与治疗,转运小队负责患者外出检查及转归。专人负责开通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急性患者治疗的快速通道制度。
表1 改进前后患者急诊滞留时间比较 h
2.2.2优化资源
2.2.2.1优化人力资源,增加设备投入增加上班医护数量,构建多维值班体系。增加抢救设备与相关器材的投入。
2.2.2.2改进信息流程,实施无忧住院建立抢救室信息系统,护士可以在抢救室电脑上完成患者信息录入与调取、费用缴纳、医嘱处理、特检预约及患者转归等操作。
2.2.2.3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素质强化技能培训技能,提高护士职业素养,改善医护服务质量。
2.2.3加强患者分流
2.2.3.1医护共管,协作转归 医护统一交接班,坚决及时转归滞留患者。
2.2.3.2完善制度,预警提醒 建立急诊拥挤预警系统。抢救室患者超过额定床位时,值班人员上报总值班,总值人员统一规划全院病区床位,分流患者。
2.2.3.3无缝衔接,安全转运 转运评估小组整理患者资料,高效交接,科室安排护工协同转运。
2.2.3.4急诊优先,通道预留 贯彻急诊抢救室优先原则,各病区优先收治抢救室患者。抢救室患者各项检查优先,实行零等待检查。
2.2.3.5信息共享,统一调配 全院医疗信息完全共享,科室床位信息与患者医疗信息自动上传至医院信息平台,医务人员能够随时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