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胃化湿汤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40例

2018-06-19刘加新柳冬兵叶涵婷王欣燕费侃强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四联消化性溃疡

刘加新 柳冬兵 李 莉 叶涵婷 王欣燕 费侃强 徐 甦

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科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而黏膜损伤因素和防御因素的失衡已为广大学者所认同,其多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诱发[1]。针对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然而,HP的耐药问题导致HP根除率下降,进而严重影响了溃疡的愈合质量,并且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也影响了患者对HP相关性溃疡治疗的依从性。笔者临床实践发现,采用中药和胃化湿汤联合四联疗法较传统三联疗法能更好地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湖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HP相关性消化溃疡患者80例,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4.05±10.30岁;平均病程10.35±7.21月;十二指肠溃疡34例,胃溃疡6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9例;平均年龄43.30±11.09岁;平均病程10.75±7.00月;十二指肠溃疡31例,胃溃疡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消化性溃疡且有HP感染诊断标准者,符合湿邪困脾的中医证型;②年龄18~65岁患者;③知情同意,自愿受试。知情同意过程应符合《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规定;④溃疡大小(球部溃疡<2cm,胃溃疡<3cm)。诊断标准参考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共识意见》[2]、2013年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制定的《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3]和《中医内科学》[4]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接受泮托拉唑钠肠溶片(泰美尼克,辽宁诺维诺制药有限公司,H20059067,40mg/片)40mg/次,2次/天,餐前半小时服;枸橼酸铋钾颗粒(丽珠得乐,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H10900086,110mg/包)220mg/次,2次/天,餐前半小时服;阿莫西林胶囊(联邦阿莫仙,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H44021351,0.25g/片)1g/次,2次/天,餐后即服;左氧氟沙星片(可乐必妥,第一三共制药北京有限公司,H20040091,0.5g/片)0.5g/次,1次/天,餐后即服。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和胃化湿汤:苍术、白术、延胡索各12g,厚朴、半夏、佛手、神曲、莱菔子、郁金各10g,砂仁(后下)、豆蔻(后下)、黄连、吴茱萸各3g,煅瓦楞子30g,海螵蛸15g,鸡内金、陈皮各6g。水煎服,每次200ml,每日2次,餐后服用。

两组均将疗程设定为14天。所有患者于治疗1月后复查胃镜。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①溃疡愈合质量评定标准:电子胃镜标准,参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拟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标准拟定[5]:治愈:溃疡面愈合,水肿完全消退;好转:溃疡基本愈合,溃疡范围缩小>1/2,水肿基本消退;未愈:溃疡范围缩小<1/2,水肿未消退,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病例数×100%。②伴随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2年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主要分为8个方面:饱胀、疼痛、嗳气、泛酸、呕呃、嘈杂、乏力、腹泻,症状从无到重度四个水平,对应的评分分别为0~3分,统计最终总得分。应用尼莫地平法推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③临床疗效分为四级,具体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疗效指数不低于9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低于95%,且不低于70%;有效,临床症状改善,疗效指数低于70%,且不低于3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疗效指数低于30%。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3.2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若两样本均服从正态性和方差齐性,则采用成组t检验,若不符合,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组内比较:若差值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配对t检验,若不符合,则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进行统计描述,总体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分述如下。

3.3.1 两组溃疡愈合质量比较:治疗组40例中,治愈33例,好转5例,未愈2例,治愈率82.5%,总有效率95.0%。对照组40例中,治愈25例,好转10例,未愈5例,治愈率62.5%,总有效率87.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3.2 两组各伴随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各项伴随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伴随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有所减低,且在饱胀、嗳气、嘈杂、腹泻及总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伴随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各伴随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组(n=40)对照组(n=40)9.28±3.72 2.52±1.71*#9.10±3.95 4.35±2.76*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92±0.89 0.45±0.68*1.98±0.77 0.48±0.64*1.05±1.06 0.28±0.60*#1.02±1.03 0.62±0.87*1.05±1.20 0.20±0.52*1.00±1.22 0.25±0.54*0.78±1.07 0.15±0.43*0.70±1.04 0.32±0.69*1.20±1.18 0.40±0.67*#1.15±1.23 0.88±1.04 1.15±1.19 0.25±0.49*#1.10±1.11 0.60±0.78*1.30±0.97 0.55±0.75*1.28±1.11 0.58±0.81*0.82±0.90 0.25±0.49*#0.88±0.82 0.62±0.71

3.3.3 两组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体会

消化性溃疡发生于胃肠道内,最常见的部位有胃或十二指肠球部,偶见于食管下段、胃肠吻合口及其附近的肠攀,较少发生于异位胃黏膜的Meckel憩室。HP感染是其最常见病因。早期根除HP能明显减少或预防HP相关性溃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故于存在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中,根除HP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关键。

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范畴,中医学认为病因为外邪侵胃,饮食不当及情绪不佳等,由此导致胃部气机运转不畅,胃气通降功能受阻,不通则痛。脾喜燥而恶湿,湿邪最易阻滞气机,导致病程缠绵。临床上以湿邪困脾多见。和胃化湿汤由左金丸、平胃散加减而成,方中白术、苍术健脾燥湿,砂仁、豆蔻化湿理气,陈皮、佛手、半夏、厚朴调理气机,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海螵蛸制酸止痛,神曲、鸡内金消食和胃,莱菔子消食除胀,郁金、延胡索行气止痛。左金丸出自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有清泻肝火、降逆止呕功效[6],主治肝火胁痛、胃脘痛、呕吐吞酸等症。平胃散收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治疗湿滞脾胃的代表方,全方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的功效。

本观察发现,治疗组溃疡愈合质量中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和胃化湿汤联合四联疗法,较单纯的四联疗法能更好地提高溃疡的治愈率。治疗组在减轻饱胀感、嗳气、嘈杂及腹泻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能与和胃化湿汤能燥湿运脾、调理气机、消食和胃有关。而单纯四联疗法在缓解嗳气及腹泻方面,治疗前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与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有关。

和胃化湿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不仅能明显提高溃疡的愈合质量,而且能更好缓解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伴随症状,从而也更好阐明湿邪是HP感染相关性溃疡的重要病理因素。

5 参考文献

[1]JW Wang,CN Hsu,WC Tai,et al.The associ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with the occurrences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s in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 diseases[J].Plos One,2016,11(10):e0164824.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天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33-737.

[3]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2013年,深圳)[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2):73-76.

[4]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1-12.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1-155.

[6]陈永灿.简易名方临证备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540.

猜你喜欢

四联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你了解消化性溃疡吗?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左肺动脉狭窄的处理
都是“溃疡”惹的祸
“四联工作法”走活老促会这盘棋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20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
“四联疗法”治疗肛裂11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