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2018-06-16秦礼仪

关键词:课堂活动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秦礼仪

摘 要: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要求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能用高阶思维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笔者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地理学科的独特性,探讨如何设计地理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以促成深度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深度学习;课堂活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26-1

深度学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經历思维探索过程、获得深度体验的生命化深刻学习。其“深”表现在:学习态度一往情深,学习内容深得我心,学习方法深有体悟,学习过程静水流深,学习收获意味深长。深度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学习知识背后的方法、思维方式、价值文化等,是指向能力及素养的学习。

一、现阶段初中地理课堂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地理课堂中仍然存在以简单描述、重复记忆和强化训练等浅层学习形式为主的现象,这样的课堂对学生的持续发展是有害的。教师仍是课堂的领导者,学生沦为课堂的“看客”,很多学生在课堂中“不动笔,不张嘴,眼神迷离”,完全没有融入课堂感受知识,更加没有将知识内化为己有,这俨然是一种低效课堂。那么,到底地理课堂为何会出现现在这样的现象呢?原因大致有三个。

1.认知水平较低,思维发展受阻。地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它来源于丰富的生活实践,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生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我们是乡村中学,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贫穷或者不完整的家庭,种种原因致使他们没有那么开阔的视野,去领略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也没有机会去感受东西半球的时差。在课堂中只能用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去体会,因而难以激起他们的共鸣。

2.学科重视不足,主动意识薄弱。在很多学生甚至家长眼中地理是一门“小学科”,不参加中考,因而不重要。在语文数学课堂中耗费了太多脑力,地理课堂成为了他们休息的时间,甚至成为语数外的附属品供他们完成主科的作业。

3.硬件条件欠缺,师者心态不正。一些乡村地理教师觉得学校不重视地理,因而也抱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稀泥心态,反正只要学生会考过关就行。他们在地理课堂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能力、正确的三观,只是抓简单的记忆,上课课件也是随意下载,没有自己的思辨过程。

二、如何让深度学习在地理课堂中真正发生

深度学习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的教与学,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理解所学知识和方法,并能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完善知识体系。

1.有效激活先期知识,对学生能力作预评估。教师备课时,在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之后,应对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比如,教师在授课前,要进行教学预评估,其目的是去确定学生了解、理解什么以及能对相关主题做些什么。对学生的学习作出预评估,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案例一:“分析黄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与泥沙问题”(人教版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对学生进行预评估。

(1)知道黄河泥沙含量大但不知道为什么?(2)能够对照地图说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3)知道在平原地区流速慢。

上述预评估应是在教师备课时就考虑到的,在设计课件时应该加入黄河流经地区的地形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为何黄河泥沙含量大及为何下游流速慢,通过读图学生不难获得答案。

2.创建积极分享型课堂,鼓励多维合作交流。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从理论上说,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天然宝贵的学习资源,他们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有时候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比师生之间更加有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足够多分享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尝试回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等,创设一种积极的分享课堂,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或是与学习伙伴间的共同商讨,甚至是争论,会产生更多层面的多维互动交流,从而生成新的知识与技能。

案例二:分析黄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与泥沙问题

为让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可以设置任务,小组合作完成。“某电视台在制作一个关于黄河中下游治理的专题片,记者准备采访某地理学家团队,请各位专家从地理的角度谈谈黄河中下游治理的问题。倘若你是团队的一员,需要准备一份发言提纲,提纲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黄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是什么?(2)黄河中下游泥沙含量大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

在确定发言提纲前,你需要同团队其他成员交换意见,为解决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并在交换意见时做出让人信服的发言。

上述课堂设计既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又鼓励参与互动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思维的火花碰撞擦出新的花火。

总之,深度学习理论与当下新课程的改革理念十分吻合,在《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地理课程总目标的解析中提出“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要循序渐进,从对地理事实的了解升华为对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的认识;要活化知识,不仅会学基础地理知识,而且会用基础地理知识。”这一阐述强调了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逐渐转变的连续过程。因此,利用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中学地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9).

[2]吴兆颐.超越课堂.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03).

[3]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