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
2018-06-15艾雅琴
艾雅琴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被看做教学工作的重点,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对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被看做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小学学生来讲,教师需要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对阅读这件事产生兴趣,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到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相关学习的主要前提,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老师一定要注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对如何进行小学高年级与文本阅读教学感到吃力,笔者认为,老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念,提升学生感悟能力,适当拓展,对此本文特从这几方面进行了讨论。
一 转变传统观念,正确引导学生
在经过长时间的调查之后,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阅读能力之所以不断衰退,主要是因为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阅读观念,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无形中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改变这种教学困境,老师应该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通过相关的教学内容,讲述文章道理,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文章内容,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相互结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为接下来的语文教学,提供便利。
例如老师在讲述《田忌赛马》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就相关的教学内容,告诉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大家知道了在无法直接解决相关的困难时,我们应该开动脑筋,设法变通,一定可以获得相对较好的结果。在这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有哪些无法直接解决的问题,通过适当变通,得到了最终的结果。有的学生回答:“曹冲称象”。老师可以予以称赞,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另外老师还应该告诉学生“田忌赛马”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当自己的朋友有困难时,自己如果有办法,可以给出自己的办法,一起解决困难。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老师不只是要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所谓教书育人,所以在教学之前,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为接下来的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二 注重朗读能力培养,提升学生感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尊重学生的特殊性和多样性,改变传统“一刀切”的做法。对于学生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阅读的领域和自己擅长的阅读方法,因此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热爱阅读可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思考。
在进行相关相关的语文阅读教学时,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念后,要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相关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例如老师在讲述《珍珠鸟》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就季羡林先生描写的珍珠鸟的内容,询问学生:“这篇文章,通篇展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请大家尝试将可以表达情感的句子画出。”随后老师进行抽查,监督学生阅读文章,并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初步的培养。此外在教学时,老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感悟能力。所谓感悟能力就是对文章更深层次情感的挖掘,例如老师在讲述《送元二使归西》的相關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诗词找寻诗眼,讲述感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 丰富阅读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对于小学生的阅读教学,要丰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讲,长时间在课堂上的课内阅读易造成阅读疲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反观课外阅读,恰恰能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你能藕带给学生全新的阅读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外阅读是没有缺点的,因此需要老师认真辨别,选取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或刊物。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进行拓展,比如老师在讲述《景阳冈》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这篇文章出自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水浒传》,武松也是作者最喜欢的人物之一,全书100回,武松笔墨就用了十个章节,占据全书的十分之一,同时老师在教学时,还可以引入武松在景阳冈之后的内容,比如“怒杀潘金莲”,“大闹飞云浦”。老师可以结合相关的视频,比如老版的《水浒传》,结合水浒传的原文对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讲解,通过丰富相关的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另外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老师还可以将整个单元进行讲解,锻炼学生群文阅读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为日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便利条件。
综上所言,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来讲,需要教师改变浅式阅读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逐步培养起自己的阅读能力,建立起阅读情感。在阅读之后通过交流分享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在阅读时的思考能力和社交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宏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周刊;2018(11):72
[2]张雪丽. 小学语文课程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J].学周刊;2018(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