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视域下开放大学教师能力的发展研究
2018-06-15孙一凡
摘 要:终身教育理念下,广播电视大学在向开放大学转型中倡导以网络学习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将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基于这一新变化和现要求,立足于终身教育开展多元化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通过其转型期内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开放大学教师为适应这种变化在角色转变、观念转变、能力转变三个领域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终身教育;开放大学;教师发展
作者简介:孙一凡(1983-),女,天津市人,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师资建设。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委員会2017年重点调研课题“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开放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研究”(编号:JWDY-20173032),主持人:孙一凡。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3-0122-04
时代的发展要求开放大学的教师必须是终身学习的推动者和先行者。所谓“终身教育”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在1965年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提出的,泛指人在不同阶段接受不同类型的教育。经过近50多年的发展演变,终身教育一词已经从最初的一个全新的教育概念转变为全世界教育发展的必要途径,以及各个国家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路线方针。
一、终身教育发展的内涵特点
其实终身教育的定义是多维度的,其实现方式也是多样化的,从教育对象划分为婴幼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以及老年时期;从教育形式划分为最初的家庭教育到后期的学校教育乃至最后的社会教育;从教育体制划分可以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几方面。鉴于其教育形式的特殊性,终身教育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终身性
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终身性,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在不同成长阶段根据自身需要所接受的教育。这些教育可以是被动的,也可以是主动的;可以是正规或者非正规的;可以是体制内也可以是体制外的。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是为了满足人的社会生活需要所进行的提升自我的一种培养形式。
(二)普适性
这个特征是针对受教育群体而言的,终身教育对于教育对象没有明确要求,各种类型的社会群体不分贫富、阶层、老幼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是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1]。2012年挂牌成立的国家开放大学,就是印证普适性的最大典型,即任何社会人都可以有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都能圆自身大学梦。
(三)广泛性
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是通过学校或者培训机构来实现的,而现下倡导的终身教育其实现形式是多种的,可以是人成长中受到的家庭教育,也可以是走向社会后的社会教育,更可以是来自不同群体给予我们的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各种类型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它扩大了教育的范围,给予教育赋予新的活力和色彩。
(四)灵活性
终身教育的灵活性反应在教育的实现方式上,终身教育摒弃了原有课堂师生面对面的教育方式,通过数十年的发展,其实现方式已经从微机、电脑、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发展到如今的移动终端,以及目前流行的泛在学习、MOOC、SPOC方式,这些先进的学习形式和教育方式都是由学习者来自行支配自身的学习时间、空间以及学习内容,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可以说真正实现了学习和教育的无限联通。
(五)实用性
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是发生在未成年期的学习阶段,是基础教育或者说应试教育具有普及性和强制性是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而终身教育不是一种实体存在的教育,他是一种无形的概念、一种认知或者说一种理念,是对教育的一种全新的定义,它将教育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内,而是扩展到生活的任何角落和任何时间,实现了学习者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实现了教育社会化,推动了学习型社会进程[2]。
二、终身教育理念下开放大学的实践创新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自2013年开始筹建天津开放大学,在五年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契合终身教育的特征属性,把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作为根本任务,以内涵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强专业和资源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技术服务能力,切实推动学历、非学历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协调发展,开创了开放大学建设的新格局。
(一)着眼于普通民众,稳步发展学历教育
普适性是开放教育的重要特征,天津电大始终秉承“宽进严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大众提供平等、优质的高等教育机会,与普通高等教育形成互补,弥补了其他社会人员、弱势群体无法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尤其在面对各类网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异军突起的局面中,学校还能积极的争取和探索新政策,优化招生办学体制,寻求与中专技校的合作办学模式,迎难而上,扭转了近几年招生下滑的趋势,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继续发挥着肩负终身教育使命的老牌锦旅的先锋带头作用。
(二)深刻剖析社会需求,开展各种非学历教育
1.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开展社会培训。2013年天津电大入选首批20家市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为统筹各类培训项目学校专门成立了非学历教育职能部门,负责非学历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的统筹管理和顶层设计,整合全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资源,凝聚非学历继续教育合力,深入开展社会调研,建立供给需求坐标系,精准定位培训项目,拓展了学校参与社会培训的新空间。先后完成幼儿师范、心里咨询、证券从业、书法艺术、公考培训、创业培训等20多想校企合作培训项目,年平均培训量2万余人次。除此之外学校还积极承接政策性培训项目,利用自身优势,紧跟市政府步伐,认真研究相关培训政策,大力开展“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项目”“技能学历双证项目”。完成天津市委组织部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天津市高校辅导员在线学习平台、创新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网站、天津市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2.积极服务特殊群体,维护教育公平。深化残疾人学院内涵建设,积极服务残疾人教育。落实是教委《关于开展农民成人学历教育实施意见》的各项工作,积极争取“农民培训工程”毕业学院财政补贴;推进老年教育,参与起草《全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天津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3.探索社区服务,打造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在线上,2016年启动天津市终身学习网,与市图书馆、老年大学及区县社区学院资源贡献。探索天津市民终身学习卡的使用机制,为市民建立终身学习账户;在线下开展学习体验知道活动,同时在终身学习网与广大市民开展线上實时互动,实现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在线学习交流。除此之外还建设天津市终身教育研究院,汇集全市终身教育管理、服务、研究及办学力量,深入开展终身教育研究。
(三)做好支持服务,打造自身优秀品牌
1.为适应全民学习的教育教学改革。为服务全民学习,进一步解决学员工学矛盾等突出问题,学校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习过程,简化管理流程,探索考试形式多样化的改革措施,开发学生一站式在线学习平台,电脑、手机等多终端接入,实现报名、缴费、学习、考核、成绩查询等一体化功能。进一步提升各类教学平台承载能力和学习支持服务水平。加强学习支持服务中心的建设,建设Call Center远程接待系统,利用呼叫中心系统,推广二线学科坐席试点,通过在线咨询系统、短信平台等多种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2.学历教育与技能鉴定认证转换模式初探。2013年,学校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天津分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点,提托“技能学历双证培训”制定学历教育对应的证书转换标准和规则,开展学分积累、认证、转换,尝试用电大学历课程成绩替代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先后为近千余学员建立终身学习账户,探索“课程置换”、“双证融合”的模式与机制,推进职业资格证书与本专科学历教育的专业课程学分互换项目,构建“双证”培养模式,在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下初步实现了各级各类教育横纵贯通和衔接。
3.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提高事业发展支撑能力。学校自2016年开始提升网络平台水平。建设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社区教育为一体的学校信息化平台,实现招生、教学、支持服务、考试、管理等功能的一体化融合。另外,为了更好的提供终身教育所需要的各类学校资源,完成了“天津开放大学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推荐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研发中心研发项目建设,在建设学习资源的过程里充分发挥电大优势,利用各种新媒体、新技术,开发专业课程资源,网络移动课程,微课程,微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广泛应用于各种在线学习、移动终端学习、互联网学习,服务于终身教育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的学习资源。
三、终身教育理念下开放大学教师能力的发展分析
结合天津开放大学近五年的发展历程来看,随着终身教育的逐步深入,开放大学在学习型社会建立过程所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要,这对教育的重要输出口径教师的发展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1)工作内容多样化,随着终身教育的不断深入,现今的广播电视大学已经不以传统的学历教育为主导,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企业培训、社会培训、技能培养、社区教育。所以学校职能的多样化必然导致教师工作内容的多样化,教师的主要工作也由原先单一的专业教育发展成集各种社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教育对象也由原先单一的社会成人范畴增加为未成年学生、老年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等多样化的群体组织;(2)工作职能的多元化。随着开放大学践行终身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工作职能也由原先单一面对学生的课程讲授、资源制作、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衍生至对于企业培训、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对于全社会开展终身学习的指导和支持以及对各项培训项目的政策咨询,项目指导业务办理和各方面的沟通协调工作;(3)工作评价的多维度。原先学历教育的评价主体主要来自学生和学校,形式相对简单。但对于现今的开放大学,教师的评价主体则增加了企业、社区、培训单位以及各种有联系活动的群众。其评价内容也从原先简单的教学质量发展到管理能力、服务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因此在新形势下,面对更新的工作要求,教师的发展方向也会进一步变化[3]。
(一)角色转变
1.从教书育人到学习共同体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职能定义为传道、授业、解惑,是知识的掌握者,为满足教育需求而进行传播,这种定义目前依然运用于各种类型教师中。而现今在面对终身教育的背景下,作为开放大学的教师,再以此种方式定义难免有一定局限性,作为开放大学教师除了教授知识之外,在面对各种类型群体是更要重视其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和造就,在面对各种新的学习任务时,更要注重自身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开放大学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终身教育的要求,唯有不断充实强大自己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2.从管理学生到服务学生的转变。传统教育中,教师角色在学生眼中是威严、肃穆的,对学生施以教育和管理,尤其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教师的核心角色更不言而喻。而现今面对社会人员的教育需求,教育对象的年龄结构在变化,需求层次在变化,教授的内容也在变化,教师的角色应该也从原先的管理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从最初的掌控学生到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员职业发展变化,帮助任何一位社会人员实现学习的愿望,完成终身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
(二)观念转变
原有的电大教育仅仅是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培养方式相对简单、单调,不足以支撑成人社会的职业能力需求,教师的工作也相对机械和重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并没有将发展引导学生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更没有结合学校教育事业形成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而现今正在转型的开放大学,正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引领社会教育的终身化,作为教师要保证终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唯有将自身发展目标与终身教育目标相契合,才能保证二者目标的全部完成。作为开放大学教师,唯有不断分析、汲取新形势下开放大学教育发展观,以新教育、新任务、新项目、新服务为契机,切实从工作内容、学习方向、发展规划上调整自我发展方向,才能适应二者的有力结合。作为学校,应进一步规划教师队伍发展方向,将原有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转变为教师发展工作,为教师提供更稳定的发展平台,使教师能够广泛活跃其中,保持职业发展的活力。
(三)能力转变
1.基础能力:第一,教学能力。教师的核心任务是传授知识,作为一名开放大学教师,对其教学能力的要求更是突出。因为随着近几年电大教育的逐渐转型,开放大学的教育结构也从原先的单一学历教育向多元化发展。2013年天津开大投入社区教育,为老年人提供教育帮助;2014年开始深入企业调研开展企业培训;2017年成立开放大学女子学院致力于女性学习生活。可以说作为开大教师原先的专业教学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多元化的教育发展,现如今教师应在自身的专业基础上,对各种不同教育对象“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更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第二,服务能力。学习支持服务能力向来是电大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能力。但如今面对普通高校连年扩招、其他院校继续教育学院、网络学院的异军突起,办学机构层出不尽,致使电大的学历教育生源大打折扣。而随着人们对自我成长要求逐渐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类培训机构、体验中心顺势出现,这无疑对开放大学的非学历培训项目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学校的生存空间在变得狭窄。所以在这个服务至上的社会环境下,要寻求自身发展路径、吸引更多生源,每一位教师要在原先服务基础上提供更多附加的增值服务,尤其在面对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中,教师们更应该树立服务意识,为广大学员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便于他们更好的提升和改造自己[4]。
2.核心能力。第一,学习能力。作为开放大学教师,对于原有教学任务的熟练程度较高,尤其是专业课程,无论哪个年龄层次,其毕业后的讲授内容均预期专业相当,经过多年的传承与磨练,其专业课程熟练度会更高。对于各类教育对象就本专业而言具有一定适应性,但结合电大的逐渐转型,其原先主营教育已经被各类培训等非学历课程所取代,为适应这种变化,很多教师需要跟随转型或者继续深造,所以具備一定的学习能力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只有这样才能让自身更快汲取新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快的适应转型后的开放大学;第二,适应能力。工作种类繁多势必会增加教师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尤其在面对不同种类工作内容的时候,其全面综合的处理能力以及从一项工作转移到另一项工作的适应能力尤为重要,因为开放大学是一所新型大学,而终身教育也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新规划、新任务。在各种全新领域的面前,各种因素都是不断发展、调整的动态变化过程,所以作为一名开放大学教师,唯有在能力上不断适应学校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原有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基础上发展创新才能适应新需求和新目标。
3.发展能力。第一,科研能力。科研即“科学研究”,在开放大学的教师中其研究能力才是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在面对转型后的新学校、新工作、新教育对象时,其工作的难度会有很大提升,困难瓶颈也会经常出现,对于一名从事终身教育的教师,在面对的问题没有前人经验可遵循的情况下,就要善于运用平时的积累,善于总结和思考,从份饭的失误表象中找出一定的发展规律,提炼出可供使用和推敲的工作方法和理论,在一段段的实践磨练中取得经验成果;第二,创造能力。终身教育年制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路径都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新命题,对于全新的工作局面,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可以执行,唯有不断创新探索,在工作中发现问题,以创新为突破,以创新带动发展,以此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英.终身教育理念下开放大学教师角色转换与定位研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05-111.
[2]杨山杉.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的终身教育[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2):117-118.
[3]丁海珍.终身教育背景下区域成人高校教师能力结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10):6-7.
[4]卢文辉.开放教育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创新与展望[J].远程教育杂志,2016,35(2):49-53.
责任编辑 王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