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论

2018-06-15左彦鹏

职教论坛 2018年3期
关键词:专业素质高职院校教师

摘 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及其教学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具有高等性、职业性、教学性、实践性等特征,这些特征规约了高职院校教师群体特殊的专业素质结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是指教师专业素质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高尚的专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能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等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因素构成。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

作者简介:左彦鹏(1977-),女,山东莘县人,华南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编号:12JZD041),主持人:李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3-0083-06

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教育领域研究的主体对象。当前我国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时代诉求,高职院校教师的职前培养、在职培训、素质提升受到高度关注,高等职业教育的时代诉求呼吁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的丰富内涵,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的探究被推向时代风口。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专业特征是探究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理论前提,是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区别于从事其他类型和级别教育教学教师的特点、概括和表征。本文在探究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特征基础上构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体系。

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特征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是一种区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的专业化职业。高职院校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在专业道德、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社会服务要求方面不尽相同,关注重点也不尽相同。与普通高校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质相比,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所独有的特征。

(一)高等性

高等性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的根本特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是其最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规格上[1]。相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高职教育必须以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和管理知识及其学科为基础教学内容,着重进行“高智力含量”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能够熟练掌握高智力含量的“理论应用技术”和“职业知能”、并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技术变化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是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终端性高级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拥有一定的技术、技能。

(二)职业性

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也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界定的基础特征。它是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的重要特征[2]。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是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具有与生俱来的“依赖性强”和“变化周期短”的特点。无论是对后备力量进行就业准备教育,还是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应着眼于职业活动的完整性而不是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应具备满足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需要的实用知识、技术和职业技能,且以必需、够用为度。高职院校教师还应关注该职业的发展,具有高度的职业前瞻性和敏感性;更应关心市场的动态,世界的前沿,熟悉企业的文化、了解产品的智能技术含量、明晰工艺路线与生产流程、确定岗位人员的职责和需求。因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更强调职业性。

(三)教学性

教学性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特征的本质。教师是一项职业,因此教学行为是高职院校教师最为熟悉的、最为基本的职业行为,也是完成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途径。高等教育释放“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高校教师承担“教书者、研究者、服务者”三种角色,本质上说教学是其第一要务,甚至很多时候,作为“研究者”以及“服务者”的角色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者”这一角色行为。近年来,理论上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日益升温,实践上也逐渐丰富,成立了诸多高职教师培训基地。教师职业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成熟的技能技巧,教师个体有自身的理论储备和理想追求,教师职业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可以说,关于教师专业化的呼吁风生水起,并逐渐成为共识: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不仅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个奋斗过程,它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确认,也是一个终身学习、自我更新的永恒追求[3]。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教学是其存在的根本理由,是成全其职业独立性的专业技术平台与行为载体。所以我们倾向于选择“教学性”来作为标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特征的又一平台。

(四)实践性

实践性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的内涵特征。高等职业教育在本质上是横跨教育界和企业界的,它既不是单纯的普通学校教育,也不是纯粹机械的企业培训,它是一种跨界的高层次教育。跨界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有跨界的思考。在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之间,跨界的思维强烈要求我们跳起来,不仅“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培训看培训”,还要“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企业看企业”,本质就是“跳出知识看知识”“跳出技能看技能”[4]。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从定界走向跨界,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来培养高质量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均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有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还要具有驾轻就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具备“双师型”的专业素质。这种实践性还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在实践中不断领悟他者的缄默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充分挖掘自己行动中潜藏的缄默知识,这两方面的缄默知识在书本上的符号中是找不到的,但它们有益于促进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5]。

高等性、职业性、教学性、实践性构成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界定的有机、统一的整体。高等性是根本,职业性是基础,教学性是本质,实践性是内涵,它们共同勾勒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具有丰富内涵的结构。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是指教师专业素质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人们对它的理解是多元的,本文倾向于将其划分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高尚的专业道德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6]。教师专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专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品质”[7]。其特殊之处就是爱心、表率与自我发展。主要包括科学的职业理想、正确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道德表现在热爱高等職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集体,注重个人修养。

高职院校教师应该义无反顾热爱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步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国家将其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每个高职院校教师应该热爱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将其高职院校的教学职业作为终生追求的事业来做,精于此、敬于此。

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大公无私热爱高职院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智力特点的青少年。在我国大的教育环境及人才选拔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接收的学生,往往是传统教育下失利的一批人,因此社会上存在一种比较势利的或者说偏颇的看法,认为高职院校学生不如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学习质量不如他们,聪明程度不如他们,理解能力不如他们,甚至是情商都不如他们。这是用“传统教育的考核标准”评价的结果,这是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高职院校的培养对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对象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他们不善于逻辑思维,善于形象思维,他们乐于在具象情境或氛围中,通过“行动”来学习。因此,使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去考核、衡量所有同龄学生,就是从根本上忽略思维类型的差异,既不公平也不科学。正确的做法是“针对具有不同智能结构与类型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去考核、衡量”[8]。

高职院校教师应该热爱所在的集体,与同事和谐、融洽相处。当今社会的复杂性要求教师善于与各种人际关系打交道。建立和维护工作关系网络被看作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与学生“共舞”,教师还应该能够建立、维护和管理与合作伙伴和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学校,企业,家长等)的关系,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共舞”。

高职院校教师还应该注重个人修养。教师不仅要与学生、家人、同事及企业工程人员进行正常的交往,教师还要具有“自我关注的能力”。能够善待自我、尊重自我的人就能够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尊重别人,庄严自己。自我评价对于一个善于与学生和教师进行沟通的优秀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没有接受过审查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不值得过的生活。教师要注重个人修养,形成积极乐观心态、宽阔坦荡的胸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谦虚谨慎,大处讲原则,小处讲风格,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积极地交流思想和想法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9]。它是一种观念,包括高职院校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高职院校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敏感和领悟。

1.高等职业教育理解与认识。思想决定着行为。高职院校教师对自己从事行业的理解与认识决定了他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以及对自身的定位。鉴于二战后的国际经验,发达国家在其上升发展阶段无一不重视高职教育的重要作用,在发展为经济大国的过程中都是伴随着技能大国、技术人才大国的成长。我国正在建设新型工业化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也应充分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形成现代高职教育的教育观、认同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形成终身教育观等。

2.认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谋求自身专业发展。“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职业具有其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10]。因为教育是一种要求教师经过严格训练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施以影响,使学生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培养、造就合格社会成员的职业。教师职业的这种“神圣性”是其他任何职业所无法比拟的,也正因为如此,才要求教师具备高超的教育能力[11]。教师职业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工作有其自身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终身谋求自身发展。

教师欲获得持续成长,必须不断转变并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唯有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拥有教育的尊严,否则他就成了教育传声筒、教育机器,可以说,教育理念是教师专业素质之基础。

(三)丰富的专业知识

知识是教师的看家本领,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不仅包括教师所学专业的知识,也包括教育专业知识,以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实践知识,是高职院校教师成为“经师”的最佳途径。

1.教师所学专业的知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应该“掌握任教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基本规律”。包括任教专业知识及教学内容知识。

第一,任教专业知识是指教师所任教专业的主要事实、概念、原理及其他们的关系。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认为,一个教师应该知道在某个探究领域的专业知识是什么、如何联系及如何获得的。教师所掌握的关于专业的有关解释性框架的知识及形成过程影响着他们的课程目标及决策、课程内容选择及安排、描述专业本质的方式。丰富的任教专业知识保证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处理教材内容,掌握所教课程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及课程标准及所教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

第二,教学内容知识。又称学科教学知识,是特定的专业知识与教育学的混合物,是教师面对的独特领域,是他们对专业理解的特殊形式。也就是说,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了解、掌握所教专业的概念与原理,还要掌握如何恰当地向学生表征这些概念、原则、原理,及其与相关职业的关系,包括掌握所教专业涉及的职业资格及其标准、学校毕业生对口单位的用人标准情况、岗位职责、熟悉所教知识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

2.教育专业知识。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知识具体来说包括良好的教育教学知识结构,良好的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知识及具备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

第一,良好的教育教学知识结构。要求具有较丰富的与高职教育相对应的教育理论知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既有某些共同的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高等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要在进一步熟悉和掌握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上,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努力学习和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学”、“职业心理学”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法”,改革旧的、与市场经济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发展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作出自己的贡献[12]。

第二,端正的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知识。高职院校的教学是一项很复杂的行为,它关系到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较强的教师、反映一线需求的教学内容、基于人才规格的课程设置、类似工作现场的实训条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媒介、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估手段,等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适合学生的教学态度与行为知识。具体地说包括“形成现代高职教育的教育活动观”、“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注重团队合作,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等。

第三,具有适应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知识。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知识已成为21世纪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知识、使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与开展网络课程教学知识。

3.专业实践知识。学会教学是一种过程,一方面教师在传递人类的智慧结晶,而且传递也需要智慧,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智慧的过程。正如范梅南说的,教学就是“即席创作”。即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境时调用头脑中的知识处理一些事件的机智和智慧。艾耳巴通过研究,在1983年提出了“实践知识”的概念。他认为“实践知识”是“教师以他个人的价值观和信念,依照实际情境为导向,整合他所具有的专业理论知识时显现出机智和智慧的知识”。随后美国学者康奈利和柯兰迪宁成为“教师实践知识”的主体研究者[13]。在国内,教育界研究者通常把实践知识定义为“教师所具有的课堂教学的背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知识。它更多地来自教师的教学实践总结、体悟和反思,具有明显的经验性成份,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累积”[14]。由此可以看出,实践知识是经过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摸索而获得的,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我们将教师的“实践知识”分为教师的情境知识和教师的策略性知识两类。教师的情境知识。教师的情境性知识是“依存于特殊情境的,往往透过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智慧反映出来的知识”。它与教师具备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相比,缺乏严密性和普遍性。情境知识是教师作瞬间判断和迅速决定时的一种行为倾向,这种知识就是适用于特定语境、特定教材和特定学生。它依赖教师思维的敏捷、对情境的敏感、判断的准确、对学生的感知、认知灵活性、行为的变通,是教师直觉、想象力、顿悟和灵感的即兴发挥,在一瞬间把握事物的本质[15]。教师的策略性知识。现代社会对知识界定有了新的发展,即社会存在着两种属性的应用性知识: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它要解答“是什么”(概念与判断)的问题和“为什么”(原理与阐释)的问题,包括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另一种是“过程性知识”,它要回答“怎么做”(经验)的问题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包括经验、策略。具体到教师的策略性知识,主要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把握和应用”,主要基于“教师个人的经验、体会和思考”。此类知识包括:教师对“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教育学理论的理解”,对整合了上述领域的“教学学科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把握,将原理知识运用到教学中的具体策略,具有把各种领域知识结合起来的特性,所以是一种综合性的知识[16]。

(四)娴熟的专业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专业能力是一名教师首先具备的能力。具体到高职院校教师,包括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放眼全球的能力、多元的沟通与合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善于反思的能力等。

教育教学能力能够使高职院校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实践能力能使学习者学到先进的技术,适应社会需求。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是指“基于教师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追求变革与新异的心理特质”,以高职院校教师自身所拥有的“丰富的教学经验、身体力行的工作经历和对社会的感知,重新对课程体系与结构、课程编排与内容、课程评价与教学方法开发设计的一种能力”[17]。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中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作为2011~2015年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首要“目标任务”。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教师是学生的“统帅”,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组织学生出外实习,亦或提供社会服务,都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掌控能力,以便达到教育的目的,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放眼全球的能力,是指高职教师的工作关系网已经囊括国际化的视野。我们已经进入托夫勒预言的信息社会,地球村观念已深入人心,“全球胜任力”理念已风靡一时。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都要求融合一种国际维度,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也应走出国门,服务全世界。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了解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情况,了解高职学生全球胜任力情况。

多元沟通能力是出于高職教学实践问题的变换性及相似性和个体专业知能的有限性及潜能性,高职教师应与大学生建立朋友式的新型民主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应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职教师还应该具备研究能力。“教师即研究者”,“科学研究”是大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行为和能力,是教师有效完成教学的必要状态。

(五)高质量的专业服务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社会服务站名义诞生于世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威斯康辛大学旗帜鲜明地提出大学要为社会政治发展、经济发展和公众需要服务的主张,提出“本州的边界就是威斯康辛大学的边界”。我国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院校预审标准》等文件中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为社会服务,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

可以说,专业服务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的体现与应用。开展专业性的社会服务既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的联合与合作,也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参与生产实践和继续提高的机会,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18]。人类从过去强调物质、权利、政治转变到强调经济、文化、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以知识为基础的职业阶层”成为劳动力增长最快的部分。“专家社会的出现要求教师必须走向专业化”[19]。日本教师研究专家佐藤学认为,教师作为一个被称为professional的专家是一个特殊的专业。professional的词源的意思是担负神的使命,因此最早被称为professional的人是牧师,即信奉上帝的人。凡是被称为professional的人,首先肩负着公共的使命,他们从事这个职业不是为了个人的目的,是为了公共的目的,他考虑的是人类的福祉。一般说来Professional有四个特性,一是公共的使命,一是责任,一个是高度的专业知识,一是自成一体的实践技能,最后是在行业里形成的一种伦理[20]。

總之,21世纪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应由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专业道德、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能力和高质量的专业服务等子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因素构成。其中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主线、是核心、是灵魂,其作用类似于人类的心脏、机器的发动机,决定和支配着其他系统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质量;知识、能力等专业素质是高职院校教师胜任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它们更多以外显的形式而存在,表现为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质量;高尚的专业道德是高职院校教师从事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和保障,它是教师不断谋求自我更新、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构建完整专业素质结构、走向专业成熟、追求大师级教学水平的内在驱动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是保障高职教育与社会、社区经济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地健康发展的必要道路。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相得益彰,构成了完整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参考文献:

[1]张新民.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构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8-10.

[2]吴全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及能力结构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211-215.

[3]什么是“教师专业化”?[N].中国教育报,2002-01-03-04.

[4]姜大源.双元制是一种“跨界”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7):75.

[5]鲍聪.试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特征[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86-88.

[6]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95.

[7]孙菊如.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化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2.

[8]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C].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9]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1.

[10]李向东.职业教育学新编(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9.

[11]陈永明.教师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6.

[12]董操,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学[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5:107.

[13]徐冰鸥.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实践知识的叙述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1.

[14]夏惠贤.论教师的专业发展[J].外国教育资料,2000(5):44-48+40.

[15]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

[16]于丰园.基于知识流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74-77.

[17]花明.基于课改背景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J].职教论坛,2011(20):81-82+84.

[18]吴炳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及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69-70.

[19]韩慧如.高职校教师专业化内涵及发展策略之浅谈[J].价值工程,2010(34):273-274.

[20]丁钢.聆听前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责任编辑 秦红梅

猜你喜欢

专业素质高职院校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与解决对策探究
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培养研究
“基本功大赛”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优化思考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美育教师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