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阅读与写作的同构共生
2018-06-15黄秀娟
黄秀娟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实践、创新探索中,读写结合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思想、范式和有效方法,被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和日常语文活动中广泛、常规地运用。把阅读与写作统一起来开展教学和训练活动,是实现教师目标导学、学生目标自学以及知识和能力生成统一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写活动;写作训练;能力培养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实践、创新探索中,读写结合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思想、范式和有效方法,被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和日常语文活动中广泛、常规地运用。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研究读写统一、读写配合、读写互补与读写相成的教学实施模式和具体策略,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做出切实性的探索。
一、不可求骤长——阅读与写作循序渐进
(一)知识日积月累
读写能力的培养是随着小学生身心年龄的成长和年级的升高,而不断把语言文字知识和写作知识从量化到质变的一个生成性过程。对于小学三年级及其以下的小学生而言,把适应性的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是培养他们自主知识学习和能力生成的有益做法。
例如,在三年级《珍珠泉》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能学习到关于景物描写的一些词汇,如文中的绿青苔、绿草、绿树、绿水等,既体会了珍珠泉的美,也感受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这些都是语言文字的知识。在阅读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还会对文章描述景物的方法、文章写作顺序与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文学知识和写作技巧进行总结、提炼与体会,尤其在阅读文章优美的语句或段落时,教师启发或引导学生结合对自己家乡的认识,去仿写或改写一段能体现家乡美的语句来,使他们在把阅读获得的知识和激活情感,都得到灵性地释放和训练,读写结合在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写作尝试中得到最佳的实现。
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其培养过程既是有目标、有计划的,也是潜移默化与长期积累的,既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不同的年級、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灵活与针对性的读写训练方法。
(二)灵感厚积薄发
在小学读写结合的实践中,小学生的灵感是在文本阅读中的事件或感悟的启发或激发下,以同类情感共鸣或触类旁通的突发想象为表现形式。
例如,在学习《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与《七月的天山》的单元时,小学生无论是阅读三首古诗词,还是阅读描写祖国大好风光的现代课文,都会结合自己的旅游或其他经历,产生对自己亲自体验过的或运用其他方式看到的美景,而产生记录、描述与写作抒发的欲望或积极心理等。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小学生在结合动漫、网游与其他的科幻电影的启发下,产生一些非常奇特的灵感。借着这种良好的时机,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小学生运用阅读文本的语言或组织新的语言,去开展多样性的写作活动,如简单的表述、天马行空的想象创作及深入细致地刻画等,使他们的灵感以文字的形式被固定下来,为他们以后完整的写作积累灵感和素材。
阅读对小学生而言,是写作灵机的启发、素材的积累、方法的教育和积累与个性化语言的启蒙过程。当这种充满灵性的感性认识、想法或意念积累到一定程度且不发不快的情况下,小学生便实现了读写结合的灵感厚积薄发,阅读与写作的共生和共长则水到渠成。
二、搜句“静”中忙——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
(一)准备时“静若处子”
阅读与写作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开展,都是一种静水深流的目标知识寻找、发现、储备、消化与创新运用的过程。相对各种知识的积累而言,读写的准备工作是一种针对性的目标工作。在实际的学习和训练活动中,学生通过明确的类型知识学习、特定的现象观察和感悟以及相关事件的了解或人物访谈等,去搜集、整理、归纳与整合相关的知识或题材等,为自己的提高阅读与习作训练做好扎实的针对性准备工作。
例如,在学习《顶碗少年》时,教师可以针对少年一次次“顶碗”的失败,组织学生开展短文写作或感想抒发的写作训练活动,尤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学习,运用自己手头的工具书或全班同学一起借助班级联网教育设施,去搜集关于在“失败”中坚持且获得成功的各种案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的实验等)。结合小学生自己在学习、日常生活与其他方面“挫折”经历,指导他们去谈谈或记录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自己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等,尤其重点去描述在这种煎熬的过程中的自己的心理变化,以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等。
这种准备中的“静”,是指学生为了达成某种学习目标,精神的专注、态度的端正、方法的正确与适当的合作,既可以是大声地朗读体验活动,也可以是静静地查找各种资料,甚至是学生之间的激烈争论等,重在提高学习的目标性、针对性。
(二)发挥时“动若脱兔”
教学实践中,阅读与写作的“发挥”具有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带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活动。阅读既是为了学习某方面的知识,也是为积累写作素材或获得写作的启发;写作是为了总结、归纳与提炼阅读中获取的各种信息。读写结合的高效实现,是以学生快速、准确的反应和学习绩效为标准的。
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教师让小学生带着寻找表明诸葛亮“足智多谋”“谦虚礼让”词语或语句的学习任务,去开展文本的阅读活动。当小学生找出自认为适合的目标词语或语句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此类历史人物故事的写作,如可以写作本单元的蔺相如,也可以去写作其他类似的人物,使他们在词语的阅读学习和写作运用中,把词语的意义、词性、用法等知识充分地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推动他们开展更宽阔视野的主动学习。
在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能检验教师教学绩效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就是学生能快速、精准地找到目标知识点或者目标素材等,以推动和助力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活动。
三、书多笔渐重——阅读与写作交映生辉
(一)阅读时举一反三
学习的举一反三是小学生阅读积累、思考能力与知识针对性抽取能力的集中体现之一。他们在阅读中,能根据阅读文本的主题、事件、人物甚至点滴的生活现象等,回忆起自己曾经阅读到的、观察到的、经历过的与其他途径获得的类似信息,使他们能对相关的知识、道理与方法有着更加全面的了解或理解。例如,在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一单元时,学生在该单元课文文本的阅读中,会把自己日常运用家庭电脑或智能手机的相关活动联系起来,如QQ聊天软件及其运用、微博、微信、网站建设、e-mail,以及学校内的联网多媒体教学设施及其功能,做出对比和应用性的思考。教师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业余网络学习活动的写作练习,包括如何运用“作业帮”等网络平台开展日常的学习互动活动等主题寫作。
(二)创作时妙笔生花
创作作为写作的一种高级能力体现和过程,对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是综合性的考验。从小学生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实践观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题材选用适当。学生在写作中,能按照主题要求去选择和运用适当的素材,既能烘托主题,也能锻炼和显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事求是”主题的写作,学生可以从“滥竽充数”“叶公好龙”等典故中抽取素材,以支持个人的观点或丰富文章内容;二是体裁把握精准。在小学阶段以记叙文、说明文、小说、诗词为主,学生在写作中能按照各种体裁的基本特点,去完成写作并鲜明地表达主题。小学生写作中多以记叙文为主,能在命题下写出情感丰富、语言流畅、人物角色明确、情节思路清晰的文章,是读写结合的较高目标之一。
阅读与写作犹如手的两面,两者相依相生,相辅相成。阅读是知识积累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使小学生既获得写作与其他学科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语言知识,也培养了小学生文章架构知识、写作技巧知识,使他们能自如地选择和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学知识去开展写作活动、情感抒发活动与理想的创作活动。
[参 考 文 献]
[1]肖康祥.靠船下篙,无处不言写——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J].小学教学参考,2014(27).
[2]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9).
(责任编辑:符 洁)